APP下载

脚气病与维生素B1

2020-11-16

现代阅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脚气病硫胺素精米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脚气病在东方世界,已经存在数千年了。在日本,这是一种几乎只局限于富裕阶层的罕见疾病。到了17世纪,脚气病在东京和其他一些城市,也开始流行,不再局限于富人。到1870年,脚气病已经变成日本全国范围的疾患,并在其后50年里发病率逐步上升。

直到19世纪80年代,日本海军医疗部的一位军医官才给出了确切的证据,证明采用营养疗法可以治愈脚气病。

1882年,日本军舰“龙骧号”载着276名船员由日本出发,先到新西兰,最终到达夏威夷的檀香山。航行272天,60%的船员患上了脚气病,25人死亡。

1882年,高木兼宽医生刚刚从英国学医归来。他注意到,英国海军很少患脚气病,尽管他们的航行时间和生活条件与日本海军基本相同。为了找出英国和日本水手之间的差异点,高木医生把重点放到了两国海军各自的饮食方面。英国海军吃的主要是动物蛋白质,而日本海军饮食的主要成分是精制大米——水稻从叶茎分离之后,稻米仍包裹在稻壳之中,稻壳不能消化,如果手工碾磨稻谷,可以去除稻壳,但留下了麸皮,也叫糠皮。这样得到的可食用大米,叫“糙米”。糙米容易腐烂,不便储存。当蒸汽动力的磨米机出现之后,可以大量碾磨加工稻谷并去除麸皮。加工后的大米,雪白光亮,这种大米,叫作“精米”。精米可以长期储存。

高木医生猜想,脚气病是由于饮食中缺乏氮元素引起的。蛋白质是氮元素的唯一主要来源。1884年,当另一艘日本军舰“筑波号”,重走 “龙骧号”航线时,他的这一猜想有了一次验证机会。在高木医生的坚持下,“筑波号”带上了充足的肉类和奶粉。航行结束后,船员中无一人死于脚气病,而且有脚气病症状的仅有14人。肉类和奶粉,从此成为日本船员饮食的必要成分,脚气病从此也在日本海军中绝迹。不过,那些不出海的日本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高木医生不仅成功地用饮食手段预防了脚气病,而且还有很多其他人的功劳也必须铭记,那就是他们发现了脚气病的真正病因,并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历史上,有几百年的时间里,荷兰人控制了大片的太平洋海域,这片海域被称为“荷属东印度”。因此,荷兰军医官们,有大量机会去研究脚气病。他们在吉隆坡、雅加达以及其他地方的监狱和疯人院里面进行研究。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到了大米上。他们发现,那些只吃精米的犯人们,患脚气病的比例要比吃糙米的犯人高250倍。1887年,当时在爪哇岛的一位荷兰医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向人们演示,给鸡饲喂精米,鸡就出现了脚气病症状,然后又用糙米的水提物,治愈了鸡的脚气病症状。艾克曼医生认为,这是因为在加工成精米的过程中,米中的某种毒素被释放了出来。

1909年,格林斯医生提出,在大米加工过程中,某种人体必需的物质损失了,导致了脚气病。他并且还指出,这种必需物质并不局限于大米。各种豆类和肉类的水提物,都能预防脚气病。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前面所说的日本脚气病流行的原因了。对于富人来说,只要他们有钱买得起洁白闪亮的漂亮精米,他们就必将一直受脚气病的折磨。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蒸汽动力的出现,磨米加工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精米不再是富人独享,普通人也吃得起精米了,从而普通人也都患上脚气病了。高木医生当年成功使得日本海军摆脱脚气病的困扰,并不是由于在船员饮食中增加了动物蛋白质,而是由于增加了上面所说的那种人体必需的物质。

大米和其他食物中所含的这种人体必需的保护性物质,最初被称为“抗神经炎因子”,这源于脚气病神经炎。杰拉德医生指出,脚气病神经炎使得感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都受到损害,导致走路“踮脚”。为了把这种保护性物质与之前发现的“脂溶性A”区别开来,有人把它称为“水溶性B”,也叫做维生素B。其后又发现了新的水溶性B,就起名叫维生素B1。1926年,维生素B1有了正式名称,叫硫胺素。

在美国,维生素B1的成人每日建议供应量是1.1毫克到1.2毫克,怀孕期和哺乳期是1.4毫克。中国的维生素B1推荐摄入量是成年男性每天1.4毫克,成年女性每天1.2毫克。

美國人在维生素B1水平上相对良好的状态很有可能是因为所吃的面粉,几乎都是维生素B1强化面粉。你会发现,这种面粉所提供的维生素B1与那些全麦面包一样多。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先精加工然后再添加强化剂这种做法是好事,因为在谷物的精加工过程中,流失的不仅仅是维生素B1,还有很多其他营养也流失了。

日本人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其他饮食正常的条件下,将维生素B1的每天摄入量限制在小于0.3毫克,大约3个月之后,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脚气病症状。如果把维生素B1的摄入量减少到零,效果也许出现得更快。日本人还做了另一项研究,仅仅一周之后,就发现心脏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这正好符合维生素B1在人体内储存数量有限的事实。事实上,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储量也都很有限。

普遍认为,硫胺素缺乏症的表现形式有4种。第一种形式是婴儿脚气病,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哺育婴儿的母亲缺乏硫胺素。这种情况多发于营养严重不良地区,并常常导致婴儿死亡。第二种形式是那种“无精打采、一副惨状、步履蹒跚”的样子,称为“干性脚气病”。若硫胺素缺乏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第三种表现形式,即“湿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的名称来自于患者体液聚集,导致浮肿。杰拉德医生让大家去想象,“患者浮肿得都看不出原来模样了”。硫胺素缺乏的第四种表现形式几乎仅局限于酗酒者,这种情形被称为“韦尼克-克斯科夫综合征”。酗酒者的身体往往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是酗酒者本来就不好好吃饭,二是酒精导致的硫胺素吸收障碍。

硫胺素的天然来源主要有谷物的麸皮、新鲜蔬菜尤其是四季豆和碗豆、猪肉、牛肉以及动物内脏。另外,很多加工食物中,也都添加了硫胺素。现在有硫胺素强化面粉,如果你看一下常见的早餐燕麦的食品标签,你会看到里面也都添加了硫胺素。

有些人总是顽固地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越多越好,并且愿意去买那些广告声称含量高达500毫克的硫胺素补充剂。我希望这些人知道,他们吃进肚里的那些补充剂,其中98%都不会被人体吸收,而是直接排出体外了,即使硫胺素的缺乏达到了脚气病的程度,我们人体每天也只能吸收10毫克左右。

虽然硫胺素的建议日摄取量很轻松就可以做到,但我们还需记住一点,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损失硫胺素。大家可能会以为,硫胺素的损失是由于食物加热,但实际上主要原因却可能是因为水。硫胺素强化面粉,在烘焙过程中损失很小,但做成面条并在水中煮熟之后,硫胺素就损失明显。因为硫胺素都溶解到水里了,然后水又都被倒掉了。因此,烹饪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少加水,烹饪时间不宜过长。还有,烹饪的汤汤水水不要倒掉,要尽量都喝了为好。

有些食物中会含有某种成分,而这些成分会令硫胺素失去活性或者妨碍硫胺素功能的发挥。实际上,大家对此完全不必担心。比如说,有些鱼类会含有一种酶,这种酶会破坏硫胺素。但这些鱼一经烹饪,其体内的那种酶早就失效了。茶叶和咖啡中,也都含有少量抗硫胺素的化学物质,但这些似乎都不会对人体营养产生重大影响。几年前,有人在泰国做了一项研究实验,实验人群是那些泰国本地人,他们一整天都要嚼食茶叶,喝大量茶水,结果发现,这些人的硫胺素水平,只比正常人的略低一点,而且并未出现缺乏症的迹象。

对那些心甘情愿对硫胺素补充剂广告深信不疑的人们来说,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看来每片500毫克的含量还不会造成人的身体伤害。有关硫胺素中毒的唯一报道是在给酗酒者注射硫胺素之后,而这种情形不好判定问题究竟是出在哪了。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作者:[美]杰罗尔德·温特   译者:阎少华)

猜你喜欢

脚气病硫胺素精米
服药以攻疾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中医“脚气病”初步探析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雏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
勘误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硫胺素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反刍动物硫胺素营养研究进展
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及导致其缺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