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析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2020-11-16柴宝旭
柴宝旭
摘 要:小学阶段是促进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过渡到抽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先阐述了逻辑思维的含义,然后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在数学思维发展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逻辑思维。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需要通过逻辑思维进行观察与思考,而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解决生活问题具有极大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逻辑思维含义
所谓逻辑思维就是指人的理性认知阶段,通过运用概念思维、推理思维、判断思维等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本质,其又可被称之为抽象思维[1]。该思维需要学生通过事物表象发现其中本质及规律,相较于常规思维,其更加高级。思维逻辑过程就是人们在利用逻辑思维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根据已有的规律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过程。而对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效果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客观且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知识学习提供帮助。
二、小學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直观操作,经历思维过程
小学数学就是具体运算阶段,而小学生在该阶段中已经形成了初步逻辑思维,但是该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协助下顺利开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更多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这些材料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具体内容。如在“1亿有多大”该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具体数的感知协助学生认识大数,并建立数感。但是因为1亿这个数十分大,学生难以通过具体数获得感知,所以教师可以组织一个“1亿个硬币摞起来的高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测、推理、实践感知1亿这个数。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1亿秒约是3年62天”等可想象素材让学生感受1亿这个数。这样一来,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知、体会、抽象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建立表象,有效解决数学概念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两者的矛盾。
2.整合教材,优化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某一个知识点带出其他多个知识点。而数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深入探究教材,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育智慧融入教学中,实现教材的优化与重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数学知识,建立良好的数学结构。如在“认识小数”该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分数让小学生理解0.1,其表示将单位“1”平分成10份取其中1份,使学生对0.1有一个抽象性的认识;然后可以将“斤”“元”等单位添加到0.1后面,使学生对0.1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格子图研究0.01和0.001,并探究0.1、0.01以及0.001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分数与小数组合起来,并利用其中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无形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一来,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形象化、条理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3.巧设问题,引发思维冲突
疑问是思维产生的基础条件。通过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当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情感、非智力等因素发展的时候,还要将一定目光放在问题法的应用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所讲授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思想性比较强的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充足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一个思索的状态中,会自主开展逻辑思维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的问题,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大量实践活动表明,对数学问题的巧妙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大脑中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不断思考,在思维碰撞中解决矛盾,获得新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同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经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应用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有效形成。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还是训练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但是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浅析[J].神州,2017:127.
[2]陈文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6(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