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2020-11-16张君王逍阳雷远琴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基尼人均收入基尼系数

张君 王逍阳 雷远琴

【摘  要】中国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经济转型改革,即从以往的计划经济进一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主要以改进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作为主要的切入点,将相应的配置进行相应的正价,使一种具备“帕累托改进”改进形式的改革道路逐渐形成。基于此种改革的方式,不但使实际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还获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而在此非常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地区差异的变化情况又是如何的?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1978年-1995年之间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经济转型;地区差距

引言

在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的研究进展表现为以下四个方向:首先第一点,就是研究者在进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会将多种指标采用进来,对1978年-1995年之间地区的差异性变化进行度量,举例来讲,估算了改革前期中国的国民收入及使用额的省际差异,可以发现的一种现象,就是财政转移机制的作用非常大,但是不同地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差距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缩小;其次第二点,就是可利用数据的开发越来越多,将其应用进来,不但可以将地区不平衡的总体趋势揭示出来,还可以对这种差距进行尝试分解;第三点,就是在对地区差距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再将实际的人均收入和产值作为重点的研究方向,而是将人均消费水平的差异性涵盖了进来,不仅如此,还包含了一些社会指标的差异性。;第四点,就是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地区差别分析的过程中,都认为实际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以以往的研究作为实际的基础,准确详细的描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通过深入的分析,将地区差别状况变化的经济原因全面揭示出来。

1.地区发展差距:人均GDP的考察

通过相应的基尼系数,可以进一步对地区差异的变化进行说明,但是无法对差异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皆是。为了使该变化得以说明,就要以产业为实际的划分标准,进行人均GDP基尼系数的分解,对哪一个产业对变化趋势的影响作用更大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本文中,将GDP分解为三个部分,即第一产业产值、第二產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其中,还要对每个产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贡献率以及基尼系数弹性进行分别的计算。其中,基尼贡献率表达的含义就是在实际的人均GDP基尼系数中,在不同的产业之中,人均产值基尼系数的发挥作用为多大。而基尼弹性则表明,在现实中,每一个产业的实际增长率对于总基尼系数提高的具体影响。

由表1所示,为人均GDP与三个产业产值的基尼系数的关系。由表可知,在第一产业中,不论是基尼系数还是基尼贡献率虽然相对较小,但是总体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在第二产业中,虽然实际的基尼系数和基尼贡献率相对较大,但是自1978年开始就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在第三产业中,基尼的系数呈现了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基尼贡献率却在逐渐升高。由此可以明确,在80年代中期以后,人均GDP基尼系数的主要提高原因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基尼系数和基尼贡献率的进一步特高,而第二产业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总体基尼系数的提高趋势相对平缓。

为了对该变化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就以地区作为实际的划分方向,进而分解人均GDP基尼系数,并且对各地区对总体差距的实际影响进行探索。本文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泰尔系数分解法,将人均GDP的差距分为四类,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三类地区之间的实际差距。将100%作为总体的差距,进而对这四种差距在总体差距中占据的比重进行分别的观察。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始终居于第一位的就是三类地区之间的差距,其一直在50%左右浮动,而居于第二位的就是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其比重大约在1/4左右,而剩下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则在12%-13%左右进行浮动。

通过实际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对于人均GDP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影响而言,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26.84%下降到22.86;中部地区也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13.06%下降到12.53%;西部地区同样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13.15%下降到12.88%,而通过三类地区之间差距所产生的影响的数据可以发现,其呈增长趋势,由最初的46.95%进一步提高到了51.72%。除此以外,还可以发现,就东部地区而言,其差距之所以缩小的主要原因就是以往相对落后的省份位次得到了提高,而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则是依靠相对先进的省份。不论是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其实际的差距影响因素在不断地缩小,但是总体的趋势却相对平缓;而对于整体的差距作用而言, 东部地区的影响相对明显。此外,由于三类地区内部差距存在进一步缩小的情况,使总体人均GDP的基尼系数上升过快现象得到了有效的制约;但是在东部地区,其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远超于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其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还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使三类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地区收入差异的变化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和直观表现就是人均收入水平。首先对农民家庭的人均收入进行分析。基于人民公社的体制,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基本以生产队的统一分配作为实际的标准。而且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农村经济条件也具备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存在农村收入的地区差异,但是在以往的体制背景下,农民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相对较低。但是自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以后,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在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农民的收入方向也越来越多元化,基于此,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如表3所示,为农民人均收入地区差异的分解,由表可知,不论是劳动力的收入,还是家庭的经营收入,这两项的基尼贡献率均相对较高,由此可以明确农民收入地区的差别相对较大。而农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各地劳动力本身的收入获得机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其次跌日单,就是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在以往,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城镇居民在获得收入的过程中,以就业政策作为实际的依据,相应的收入具备稳定性的特点,而且还具备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就是在对城镇居民进行工资发放的过程中,都是以相应的国有经济部门或者是集体经济部门为基础,并且通过了统一的制定,因此,实际的差异性相对较低;其次,就是职工本身的工资水平变化性相对较低。而自经济转型之后,城镇居民不仅实际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其实际的收入也在进一步增长。表4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分来源基尼系数。结合表4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居民的收入省际差异变化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首先,就固有经济部门而言,其本身的基尼贡献率性对较大,而且负值基尼弹性也相对较大,所以,对实际的收入差距起到了稳定和降低的作用,其次,不论是任何一种收入来源的基尼贡献率都与50%无限接近,而且实际的基尼弹性均为正值,所以对实际的差距起到了进一步扩大的作用。

3.政策建议

(1)政府在对相应社会经济政策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将地区差距得以进一步缩小作为最主要的目的,不仅如此,在进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还要以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对于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而言,其必须要对交通运输等一些基础条件的改善进行重视,不仅如此,还要对劳动者和居住者的实际教育和健康进行重视,使这些地区对于市场机会的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上来。

(2)对于中部和细部的地区而言,必须要将劳动力流动利用进来,进而使自身的发展得以促进。由于中西部地区其本身的发展能力相对较低,对于市场的利用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进一步的促进发育,使劳动力的流動得到进一步促进,是当前阶段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3)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产业是重点内容,也是使地区差距得以进一步缩小的关键因素。由于实际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备,实际的市场条件也尚未完善,因此,要想对工业生产能力进行建立和维持相对较难,如果仅依靠政府的进一步支持,通过人为的方式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会使资金的浪费进一步加重,而与此相比,对第三产业进行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要更加容易一些,也更加满足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

4.结语

总而言之,本篇文章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中国地区的差距相对较大,因此,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要将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言,必须要将针对性的政策采取进来,使落后地区的发展得以加快,使地区差距得以进一步缩小。

参考文献

[1]贾媛娟.浅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J].纳税,2019,13(17):69+71.

[2]李金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04):109-110.

[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06):3-5.

作者简介:张君(2001.05-),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市蜀山区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王逍阳(1999.07-),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市蜀山区 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专业,本科生。

雷远琴(1998.10-),女,云南昭通人,合肥市蜀山区合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基尼人均收入基尼系数
Wimbledon Tennis
韩明年人均收入有望破三万美元
卷入选战的布基尼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应届生考研的可行性分析
强制“脱衫”
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