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2020-11-16马丽娟
马丽娟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十分关键,这也是困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一大难题。为此,本文选择了《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这一研究课题,首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矫正策略,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
幼儿自身缺乏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其产生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挖掘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诱因,同时还对潜在的干扰因素进行及时的掌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和老师在和幼儿平时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出现幼儿模仿家长和老师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出现。本文本着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针对这一方面的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不断促进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
一、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当前,幼儿自身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具体存在的不良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赖床,拖延症
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总觉得幼儿教育可有可无,有时因为身体等原因造成了幼儿经常迟到、早退、甚至不请假,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幼儿早晨赖床的习惯,特别对于冬天,很多幼儿赖床不到学校,产生拖延症,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造成了幼儿懒惰的思想。形成这样的习惯,纠正过来还是比较困难,甚至有反复的现象。作为家长,应明确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提醒幼儿主动睡眠,早晨早起的习惯。
(二)不讲究卫生的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卫生习惯不是太理解,更不懂得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甚至有些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有一些伤害,比如,幼儿对于洗头的习惯,往往操作不当,会将化学物质流入眼睛,造成疼痛,这样就形成了幼儿洗头就紧张,甚至惧怕洗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懂得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让幼儿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对于造成伤害性的操作实践,有一定的预防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会自觉养成爱讲卫生的习惯。
(三)不愿上学
进入幼儿园初期,他们对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新鲜感的逐步褪去,他们开展讨厌上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规矩,很多幼儿不能承受,从而造成了很多幼儿不愿意上学的念头。很多幼儿在进幼儿园一段时间后,不习惯这里的学习与生活,进入园口便大闹起来。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教育他们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也不能独占玩具、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力,教师要通过思想开导他们,提高幼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幼儿还有其他类型的不良习惯,比如,偏食厌食的习惯;与幼儿不能友好相处,自我为中心;喜欢说谎的习惯;课内外大发脾气的坏习惯等等。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一)耐心引导,形成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本学期我们设计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在活动中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当孩子们有表现突出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给予及时提醒,从而让他们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二)规范行为,严格督促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给孩子们讲道理时,要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在日常生活反复训练幼儿,让其慢慢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日常活动中大家相互管理和监督,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有违反或不遵守的小朋友给予提醒。对幼儿的走路、坐姿行为实行细节化管理。
(三)激励机制,强化习惯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语言强化和行动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贴纸如笑脸、五角星、小玩偶等加以强化,物质间的交换奖励,形成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机制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其产生的影响因素也十分多元,这也给家长和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不仅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促进幼儿的持续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去推广,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学敏.家庭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66.
[2] 曲桂宇,赵越,崔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6(14):123-124.
[3] 李会萍.浅析家园结合开展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企业导报,2016(22):175+171.
[4] 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