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算法推荐技术的新闻伦理思考

2020-11-16杨磊

新闻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主流媒体

杨磊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信息量迅速增加,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的需求催生了算法推荐。算法推荐的出现引起了信息传播途径以及受众消费习惯等的变革,也引发了比如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导致新闻伦理失范等新问题。坚持对算法推荐的理性看待、建立人机协同治理的模式是重新构建新闻伦理的一条路径。

【关键词】算法推荐;主流媒体;新闻伦理;人机协同

一、算法推荐满足受众对资讯的定制化需求

移动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受众接收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的约束,呈现出全新的阅读习惯,比如碎片化、浅阅读等。在视觉化传播的读图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媒体争夺战中的稀缺资源,信息被要求以尽可能简练的形式输出和呈现。[1]

如何快速准确获得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各家媒体思考的重点。算法推荐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机器人,累积充足的数据样本,并推送给指定受众,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当受众接收到个性化的推荐内容后,算法根据用户点击次数、页面位置停留时长以及屏蔽、转发、评论、举报等相关的反馈,勾勒出用户媒介潜在行为的规律图示,对受众进行更为精准、全面的参数分析和思考。

从这样的精准反馈中不仅能揣测出受众目前的一些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同时还能对受众的认知水平、经济状况、消费方式等深层次信息进行挖掘,做出判断预设,为受众规划相应的信息导向,以及对未来行为习惯的精确判断。如果受众的自身兴趣、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发生改变,这种预测性的判断也能通过后臺抓取的反馈数据及时掌握。在这个资讯过剩的时代,算法推荐帮受众节约了获取信息的时间,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

二、算法推荐引发的新闻伦理失范

(一)算法推荐造成低俗内容泛滥

在眼球经济的驱动下,虚假、低质的内容在互联网平台出现得越来越多。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把关人”权利弱化甚至缺失,主流价值导向容易产生偏差。[2]区别于专业新闻从业人员执行“把关人”角色并引导正确价值导向的传统模式,算法推荐对于信息的运用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机器不能实现能动化的思考,这样就削弱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这是算法推荐的天然缺点,使得其很难恪守主流价值观,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利用人性弱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经常出现主流价值导向偏差。[3]

在算法推荐盛行的当下,互联网平台上侵权、虚假信息、滥用平台、标题党及低俗内容出现甚多。尤其是虚假、低俗以及骇人听闻信息,一旦经过互联网的大范围传播,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会产生恶劣的影响。[4]

(二)“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失真

谈及算法推荐模式,“信息茧房”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简而言之,在算法推荐下,受众会陷入到自身感兴趣内容的环绕中,同时忽略了对于真正重要资讯信息的关注,长久下去,必然会形成一个资讯闭锁,受众个人接触的信息被极度扭曲化的糟糕现象。[5]在封闭的环境下,与“信息茧房”相似,算法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回音室”的效果,类似的声音或重复的观点,以及夸张或其他形式的重复,让用户认为这些扭曲的东西就是整个世界,从而阻碍个人对社会的全面认知。

美国知名记者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所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的重新选择、加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重新解构的环境。[6]由此可见,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与客观存在的世界会因为媒体营造的环境发生偏差,导致认知差异。这种情况之下,身处网络之中的人们一旦走入现实社会,认知失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无法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因此无法做出切合实际的行为判断。

(三)自媒体的异端价值观引导倾向

在群体活动中,共同的道德评判是维系群体活跃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对出轨、整容、小三、丑闻等话题的争论,大多数都能引发读者的阅读、评论、点赞和转发,以及一边倒的批判或者两种声音的对抗。自媒体为了夺取受众眼球,经常夸大所传播内容的异端价值,从而获取现实收益。在算法推荐的环境下,受众虽然会有自己的判别意识,但在媒体奇观之下,部分受众的理性思维会产生缺失,造成价值观迷失,更会营造出这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的印象,继而让创作者在奇观的路上渐行渐远。[7]

(四)算法推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隐私权即人的安居权,跟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生产依赖于传感器和大数据反馈,安置于用户个人身上的传感器对其进行全方位监测,所有一切活动都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8]普通受众一般看不到后台信息,在当后台不透明的情况下,如果这些受众的隐私被非法用于商业化传播,就会侵犯受众的隐私权。[9]

算法的最初应用形式,就是当应用后台获知了用户的地理位置、朋友关系、消费习惯、个人喜好以及经常输入的关键词等等之后,它会推送一些个性化定制信息。当用户习惯成了自然,认为这是技术进步的时候,个人隐私的数据常常会被无良商户用来牟利。[10]因为算法在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已经超出一般APP所使用技术来收集用户隐私信息数据,并呈现出算法技术越成熟,侵权行为越隐蔽的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的确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便利并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智媒时代,隐私权问题从侵权主体、侵权形式、侵权特点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应对起来更为困难。

三、如何克服算法推荐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一)打破算法的中心常规化

澎湃新闻客户端在“智能推荐”这一概念出现之初,就意识到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产物,自然有其理性科学的一面,但运用于新闻资讯产品时,是必须被推敲、被打磨、被调整的。因此,澎湃新闻客户端通过对受众停留时长、转发分享、收藏评论等指标进行统计,同时通过稿源质量、用户反馈等指标,最终评定文章的质量,资深编辑和顶尖工程师的强强联手,打造出的产品自然更适合用户挑剔的口味。[11]互联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对于媒体人来说,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坚持。作为优质的新闻资讯平台,澎湃新闻客户端不仅实现了灵巧的变化,而且坚持自己的专业媒体人态度,算法推荐需要借鉴优势,相信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算法推荐加人工引导主流价值观

算法推荐的逻辑,虽然符合人性的需求点,却很容易降低内容质量。[12]为了防止“信息茧房”的影响,主流媒体的算法推荐应该设置专门的非兴趣栏目,满足受众对于其他信息的需求,同时定期打乱已收集的受众个人兴趣。对于受众而言,也可以浏览到自己未曾涉猎题材的内容,而不是忽视局限在单一的圈层之中。[13]所以,在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中,要强调专业能力与大数据运用能力同等重要,媒体从业人员要能识别出机器无法识别但传播性强的内容,实现算法推荐加人工双重引导机制。媒体想要提升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把握舆论导向,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违规创作行为

为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完善算法机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虚假、低质内容的惩罚力度。可每月建立一个黑名单,并有奖发动用户来监督各个平台的内容情况,并将用户的举报情况公布出来,警醒内容创作者避免违法违规。只有提高了自媒体入驻门槛,保证了创作者的质量,同时对违规创作行为严惩,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的顺利传达。[14]

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滞后性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灰色地带渐渐增多,为了获取利益,自媒体会选择打擦边球。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严格划清界限,才能扫清不良的创作环境以及合理规划好算法推荐的技术弊端,这样才能有益算法推荐的良性发展。[15]

结语

在目前国内算法推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闻法规的相关理论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实现算法推荐的合理化应用。我们在充分享受算法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要警惕算法推荐造成的新闻伦理问题,需要理性看待算法推荐所处的地位。人机结合会使算法推荐技术走得更为长远,也将能更好地服务受众。

注释:

[1]许向东.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8(24):60-66.

[2]胡钰陆,陆洪磊.构建新媒体传播中的“新新闻伦理”[J].青年记者,2017(12):11-13.

[3]季为民.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相关概念的溯源与解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2):108-120.

[4]高维峰.不确定性逻辑下新闻伦理的审视与守护[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94-100.

[5]肖燕雄.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现代性内涵——郑保卫新闻伦理观点述评[J].新闻爱好者,2018(12):27-29.

[6]劉明洋,毕璐健.冲突与融合——学界业界共同推进新闻伦理建构的一种想象[J].当代传播,2018(05):31-35.

[7]娄霄霄,王灿发.智慧时代新闻伦理议题的创新维度及实施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8(08):18-20.

[8]汪振军.马克思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思想初探[J].现代传播,2018(02):39-43.

[9]严功军,吕宜梁.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伦理问题的现实表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152-156.

[10]张帜.智媒时代对新闻生产中算法新闻伦理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70-78.

[11]常江.规范重组:数字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体系建构[J].新闻记者,2019(08):37-45.

[12]杜娟.从“人机协同”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19(04):197-204.

[13]蒋晓,韩鸿,兰臻.中国语境下的人工智能新闻伦理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51-158.

[14]杜娟.走向人机协同: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J].新闻爱好者,2019(09):21-25.

[15]薛宝琴.人是媒介的尺度: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主体性研究[J].现代传播,2020(03):66-70.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主流媒体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