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申请上市,知识网红能否成功?
2020-11-16李垚
李垚
网红经济代表
在笔者最初了解订阅内容时,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科技部落客 Ben Thompson。另一个是媒体人罗振宇。罗振宇主持罗辑思维,是一个每周一集的说书脱口秀,他是知识性网红的代表。短短 5 年间,罗振宇所创立的思维造物信息科技公司(以下称思维造物)已是横跨线上内容、线下课程与电商的知识经济企业。
9月份思维造物申请上市,目标募资 10 亿元人民币,估值上看上41.5亿元人民币。罗振宇如何从网络变身网路平台的BOSS?思维造物异常详尽的上市申请,可以看成是罗振宇将网红经济发挥至极致的表现,仔细地观察,它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14 年之前,为罗振宇的成名期。罗振宇每周录制罗辑思维,是当时少见的长时段知识型影音节目,供大众免费收看。这个事情的内容比较充实,也比较扎实,打造了坚实的粉丝基础,成为未来成长的动力。第二阶段是 2014—2016 年,可称带货期或广告期。罗振宇开始置入行销各种商品,包括书、月饼、实体演讲门票等。
这没有脱离传统网红经济的模式,罗振宇意识到为他人作嫁的生意,终究得受制于人。于是开始自制商品,包括成立出版社、出书、推出实体课程,以及举办“时间的朋友”大型跨年演讲等。他带的货从别人的书变成自己出版的书,从别人的课程转为自己的课程。
第三阶段是平台期,从 2016 年推出“得到”APP起算。罗振宇集所有粉丝之力,推动“得到”,一举打开付费用手机听音频学习的市场。罗振宇也由网红转为网络平台的商人,从卖时间转为卖产品了。
上市申请书中的思维造物发展图
今天“得到”APP是思维造物的核心,上面有课程、音频、电子书等多样化的线上内容。有些是思维造物自己创作的,有些则是与外部名师合作的。而罗辑思维节目则转为音频节目,在“得到”上独家播放,收费 1 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用来鼓励用户绑定付款账户。得到 2016 年推出后成长迅速,2019 年度思维造物总营收达 6.2 亿元人民币。
“得到”的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是否成功,可以从得到的用户数与客单价来回答。首先看用户数:“得到”APP 的每月活跃用户超过 350 万人,累积注册用户 2135 万,几乎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数。
思维造物营收分三大项:线上知识服务、线下知识服务,以及电商。其中,过半数营收来自线上知识服务,也就是“得到”上贩卖的内容。2019 年线上知识业务营收 4.1 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 66%,而线上知识服务又可分为三大项:
线上课程:最大营收项目,例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刘润 5 分钟商学院》等。
听书:类似“五分钟听完《人类大历史》”的概念,主要项目为《每天听本书》。
电子书:销售电子书,类似Readmoo。
但不可忽视的是,“得到”的客单价非常低,2019 年付费用户的平均客单价为 231 元人民币。其中,每一门线上课程平均单价约台币 55元,每一讲(单堂课)平均单价才 1元钱。“听书”的每本价格也只有4元,电子书每本平均單价约18元。为什么单价可以压得那么低?因为可以靠流量来补。如果看单价上方的销售个单,会看到基本都是百万本起跳,所以生意有得做。
薄利多销的方式,让“得到”跟实体课程、纸本书有明显的差异化。而出版社、教育机构也愿意授权低价销售,因为可以从数量上赚回来。同时,思维造物能有钱持续开发平台、内容,以及市场。在其他平台模式下,可能无法想像有老师能接受一门课只卖60元,或是出版社接受18元的电子书,更别说1元左右的“说书”,可能只有微博上的付费旁听上才能看到个位数的费用。
IP 的竞争
在线知识的市场规模较大,建立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环境之上。先来谈谈原始学习动力,这来自国内的就业和上升空间的竞争压力: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各行各业各阶层活络发展。机会多,竞争也激烈。学习的报酬高,不学习的风险高,因此许多人愿意缩衣节食,投资在学习上。
中国地广人多,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每日搭地铁2小时以上的人超过百万,有大量的商务人士和年轻人依赖手机,视频和音频都非常受欢迎。罗振宇凭借其多年的媒体经验,准确地捕捉到国人炙热的学习欲望、成熟的手机使用习惯、关注名师的网红效果,以及对音频的广阔需求,确实有独到之处。
其实中国的线上学习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思维造物在 2019 年的营收、利润双双降低,月活跃用户也降低,反映了竞争已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面对竞争,思维造物必须做好基本的防守,也就是绑住名师,或者叫绑住IP。
思维造物通过分润与分股份来绑住重要的内容供给者。例如李翔、李笑来等名师通过持股投资思维造物。另外一些拥有资源的重要人士,如联想创办人柳传志、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中国网通创办人田溯宁等,则是通过另一家持股公司“造物家”投资思维造物。
当然其间也有合作失败的案例,罗辑思维撤资Papi酱的时候,两者都还是流量大V,Papi酱称:精力已被过度占用,为了兼顾短视频和社区,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罗辑思维则表示,投了那么多公司后发现,应该专心做内容。
用科技冲击出版与教育业
强化技术开发是思维造物的方向,这家公司这样给自己定位:致力于终身教育业务,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文化传播行业和教育行业交叉形成的细分行业,要用科技重塑出版与教育业。
思维造物的技术目标是把平台上的所有内容——包含音频、视频、文字全部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知识图谱。然后再拆分、重新分类、建立连接。就好像是把图书馆里的书的资料全部抽出来,全部整理一遍,组合成为一个学习的入口。
因此“得到”强调除了传统的学科分类之外,也根据“用户面对的挑战”分类内容。举个例子,用户需要“忙碌的上班族如何教育小孩”的知识。传统的做法是去“育儿”书架上找书,在“得到”上,用户可能会从一堂课开始,收到APP推荐的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还可以单篇购买,甚至延伸到跟幼儿心理学、职场应对等相关内容,书的角色更薄弱,但知识的串联感更强。
这样的好处是学习更定制化,可以回应更细微的需求,有点类似今日头条的思维,通过全新的内容关联方式,创造更定制化、更多可能性的知识组合。同样的做法可以延伸至线下教育。思维造物推出的线下课程品牌“得到大学”,打法也与传统的大学不同,仍然以线上为起点,再回头思考线下需提供什么互补,说到底服务占据了首位。
罗辑思维的模式和数据,都是值得被充分肯定的,否则也没有能够上市的准备,但这不代表它的未来就一定没有危机。从过去三年的经营数据来看,营收是持续增加的,但归母净利润却是逐年下降的。这与近年来,互联网同质平台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不无关系。
短视频兴起之后,也造就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视频博主,其中知识类博主也不少。而且,整个互联网环境变得更浮躁,粉丝的时间更碎片化,注意力更容易被夺走,线上竞争更加剧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罗辑思维的业务也有逐渐向线下倾斜的趋势,除了得到大学、跨年演讲,还有知识春晚和电商等内容。
整个罗辑思维变得依赖线下业务,线上用户的增长进入瓶颈,罗辑思维又是否做好了直接跟老牌培训机构竞争的准备呢?毕竟新东方等培训机构珠玉在前,仅靠罗振宇和导师们一年有限次数的线下演讲,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势必会逐年下降。如何吸引新的流量,上市后能否站住脚,是整个公司急需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