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有“群思维”

2020-11-16吴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材素养

吴锋

语文教学“群思维”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语文课程意识,也是一种语文教学素养。语文教学“群思维”有三个基本表征:一是任务意识,组织单位时间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且这个任务必须是具体的,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既是教师带领学生在“任务统领”下一步步走向任务终点的学习过程,也是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过程。二是整合意识,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基于任务需求选择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是多内容、多文体、多样态的素材整合,是一个综合性的适应任务需求的学习资源组合。三是实践意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事语文实践的过程,是“学”和“做”的统一,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的具体学习行为表现。

有了任务意识,语文学习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整合意识,语文学习就有了平台,有了情境;有了实践意识,语文学习就有了路径。

一、语文教学“群思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多年来一直秉持“知识为纲”“文本为纲”“技能为纲”的“三纲”法则,然而,以知识为纲导致语文教学变异为知识教学,追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以文本为纲导致语文教学成了文本教学,语文教学在一望无际的文本大海中一篇一篇地教下去,成了无休无止的文本学习的简单叠加;以技能为纲的结果是语文学习被大量的以能力点为中心的技能训练替代,语文教学成了语文训练,而这种训练又进一步窄化为围绕考点的应试训练,从而导致“以练代学”“以考代练”现象。因为“三纲”法则,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浅”(内容缺乏挑战)、“碎”(教学内容碎片化)、“杂”(内容凌乱无序)状态,一直存在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接受性学习、机械式训练被运用到极端的问题;一直存在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时空分离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沦落成常态语文学习的“添头”和“调味剂”。

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了语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形成了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任务群的设计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同时,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概括起来说,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任务驱动”,强调语文学习是基于任务的情境中的学习;二是“内容整合”,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三是“实践路径”,强调语文学习是“学”和“做”的统一,语文学习就是语文实践。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对过去语文“三纲”法则的扬弃,是语文新课程的“形象描画”。“群”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是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平台;“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乎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关乎课本学习与非课本学习,关乎群体学习和个体学习,关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有鲜明的任务意识、整合意识、实践意识,要用“群思维”统领教学内容,统领语文教学过程。

二、语文教学“群思维”是语文教材改革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建设语文教材的依据,比如,新课程部编高中语文教材依据课程标准7个必修任务群要求,编制出必修教材上、下册共16单元;依据课程标准6个选择性必修任务群要求,编制出选择性必修教材上、中、下册共12单元。這些单元分别对应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任务群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每个任务群对应的单元量依据任务群的学分量对应安排。这些单元总体上呈现如下特点:依据任务群“学习要求”设置单元学习任务;依据育人要求和素养培养要求设置学习主题与学习情境;将多样态的课文与学习材料进行组合,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这意味着,教材单元是必修、选择性必修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表达,每个单元都是以“群”形式呈现的一个学习单位,完成一个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

语文教材是首选的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教材单元的“群”样态设置,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以“群思维”来处理教材,发挥出教材的课程功能。

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处理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青春的价值”。素养目标是“思考作品的意蕴;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尝试写作诗歌”。本单元提供的学习资源有《沁园春 雪》等5首诗歌组成的两篇课文,有《百合花》《啊,香雪》组合成的小说课文。“单元学习任务”有四项:围绕“青春的价值”召开一次讨论会(任务1);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任务2);选一个角度为两篇小说写点评(任务3);自创诗歌并全班合作编写诗集作为青春纪念(任务4)。

这样的一个单元学习群,教学处理可以借鉴下面这些思路:

思路一:交代本单元学习的总任务(任务1);就3篇课文(7篇选文)有步骤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任务2、任务3,部分完成任务4,为落实总任务提供支撑;最后全班召开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的讨论会(说看法、谈理想、发表演说、朗诵自创诗歌等)。

思路二:交代学习任务2,围绕课文有步骤开展学习活动;交代学习任务3,围绕小说开展学习活动;以“青春的价值”“青春之美”为话题创作诗歌,完成任务4。

思路三: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任务2的部分内容),重点欣赏课文;围绕“小说的描写艺术”(任务3部分内容),重点欣赏《百合花》,自主欣赏《啊,香雪》;以“青春的价值”“青春之美”(渗透任务1)为话题创作诗歌,完成任务4。

“思路一”着眼于单元整体“大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一群一群”地学;“思路二”基于单元学习任务进行“块状”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一束一束”地学;“思路三”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部分内容进行“点式”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瓣一瓣”地学。这些思路都基于教材学习资源创建了各类学习情境,鲜明地表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特征,都是基于“群思维”进行的“群教学”设计,是“群思维”前提下的“群学习”安排。除了以上教学设计之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本单元学习内容,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个主题,自主组织主题学习、专题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群”样态的学习活动,实现由课内学习到课外学习的迁移。

三、语文教学“群思维”是语文考试改革的必然要求

语文高考是语文考试改革最直观的表现。自《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语文高考以“走小步,不停步”的方式进行了系列改革,到目前为止有三个突出表现:

一是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导向。2016年以来的阅读选文(如“诸子之学”“赵一曼女士”“墨子号”“大洋一号”“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等)、作文的选材立意(“‘支付宝等12个关键词”“世纪宝宝”“德智体美劳中的‘劳”等),表明高考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注重弘扬传统、革命文化,更加指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二是注重考查“关键能力”,指向核心素养培养。2016年语文高考取消了持续多年的“基础及运用”板块,全卷只设置阅读与表达两大部分,考查中心明确指向语文关键能力;2017年起将实用类、文学类和论述类文本中的选做内容全部设为阅读必考内容,加强对信息筛选、逻辑推断、审美鉴赏等能力的考查,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在“必备知识”基础上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覆盖。2018年通过考点分数分布的部分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素养考查;2019年、2020年方向不变。这表明考试重心发生了位移:由知识和能力到专注能力,由能力到关键能力,由关键能力到核心素养。

三是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强调语文综合与实践。2018年起语文高考进行了一项改革探索,将“语言文字运用”由原来独立并行的三个小题合并为同一语境下的三个小题,这是考查形式的一种“群设计”,是一个在试卷上设置真实语文实践的平台。这种设计意在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實践性,意在强调语文学习应有的方式和路径。

其实,我们如果用“群思维”来审视语文高考,会发现语文整卷就是一个“考试评价群”:卷中各类语言材料(包括阅读选文、语言文字运用材料和作文材料)就是设置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就是完成卷中22道试题;学生完成试题的过程就是完成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审视,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考试评价群”由若干项目构成:“议论类文本阅读”“说明类文本阅读”可以视为一个项目,其学习任务侧重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文言诗文阅读”侧重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文字与运用”和“作文”可视为一个项目,其学习任务侧重指向“语言建构及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就可以看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达到的水平。

用“群思维”理解语文高考,我们就会进一步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走向,就会进一步理解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的内在关联,同时还会明确语文高考备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明确语文高考备考不是对照考点进行无休止的简单刷题,而是要努力将高考备考融入常态课程,努力避免课程常态高考备考化。

客观地讲,语文教学“群思维”不是新生事物,多年来,许多教师探索的单元教学、专题学习、群文学习、综合学习等,其实就是基于“群思维”的改革尝试。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教材、考试改革的全面推进,“群思维”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共性要求。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