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遇上哲学:学什么?怎么教?

2020-11-16姜楚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李普曼哲学儿童

姜楚华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认为,儿童不仅是哲学家,而且是拥有人类丰饶的天赋遗产的最好的哲学家。这显然是对儿童“好奇、好思、好问”的自然天性的溢美之词,也是对儿童具有哲学萌芽和潜能的高度认可。每位成年人都有自己消逝的童年,他们在童年时光都有“儿童之问”: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月亮为什么要跟我走?为什么星星只在晚上才出来?镜子里的我是我吗?心爱的礼物可以代表我吗?每当儿童发出这样的疑问时,表明他们遇上了哲学问题,产生了哲学思考。

一、要有配得上儿童的哲学教育

两千多年前的雅典,有一艘著名的以国王特修斯命名的战船——“特修斯之船”。随着时光的流逝,战船上的木材逐渐腐朽,雅典人不断地更换新的木头,最后,该船的每一根木头都被换过了。人们开始质疑:这艘船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吗?针对这个问题,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团队对小学一、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同一性问题”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已经可以使用类比推理,四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够拓展到精神层面,五年级学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判别标准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的本质”。该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哲学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只要给予适合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将绽放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精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李普曼博士等教育工作者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开展儿童哲学实验研究、创建儿童哲学课程和“哲学探究团体”,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儿童哲学教育运动,并传播至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李普曼于1969年发表《聪聪的发现》,这部别开生面的哲理小说宣告儿童哲学的诞生。随后,马修斯陆续出版了《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童年哲学》等著作。至20世纪80年代,在李普曼、马修斯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已有5000所中小学开设了儿童哲学课程,“儿童哲学丛书”被译成18种文字出版。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儿童哲学论坛,来自亚洲、非洲、欧美等地区的学者代表,围绕儿童哲学的教育目标、儿童哲学如何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极大地加速了儿童哲学在全世界的发展进程。1997年中美哲学家在云南昆明南站铁路小学举办第一届国际儿童哲学培训班,组织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哲学教材。自此,儿童哲学在我国得以传播和推广。

儿童哲学教育是属于儿童、适合儿童的哲学教育,也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开一扇不可或缺的“思想之窗”的哲学教育。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有三点: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哲学起源于惊讶,思考发端于质疑。儿童天生好奇、好思、好问,他们不停地问“为什么”,不仅希望理解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想知道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并有自己的猜测和推理。儿童的这个特点和诉求,需要成年人重视和保护,而开展儿童哲学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李普曼认为:“如果儿童在讨论中仅仅是说一下心里话,或表露一下自己的感情,或借此机会相互逗笑取乐,或讲述个人趣事以吸引他人注意,则这样的讨论绝非哲学讨论。”也就是说,训练逻辑思维是儿童哲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推理论证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儿童哲学课堂。其三,奠基儿童的精神世界。学校和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儿童建构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常常缺乏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当前,特别需要通过儿童哲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批判质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如何设计优质的儿童哲学课程

儿童哲学课程旨在训练儿童的概念思维、逻辑推理和人际交往技能,通过“儿童探究社区”“哲理情境故事”等课程与教学设计,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儿童哲学课程作为一门体现哲学的性质和功能,以及适合儿童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课程形态,必须具有完整的课程要素和结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体现儿童哲学的对话旨趣、质疑精神和思辨方式。儿童哲学课程是儿童化的哲学课程或哲学化的儿童课程。从儿童视角看,儿童哲学课程设计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贴近真实、具体的儿童生活经验,在“最近发展区”中促进儿童哲学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从哲学视角看,儿童哲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它超越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强调概念性、推理性、论证性的知识习得和智慧生成,以及对认识对象的不断追问、思考和检验。

国外在儿童哲学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教材中不出现晦涩的哲学术语和专有名词,故事人物与儿童年龄相仿,故事情节带有冒险和挑战的性质,有一些引发儿童思考和对话的问题,人物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丰富多彩。李普曼曾为儿童哲学课程系列教材设计了一个个极具批判性思维的故事角色和问题情境。他在小学2~6年级着重训练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尤其在《冬冬和南南》《思思》《聪聪的发现》三本书中,他设计了大量包含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以及演绎推理的对话技巧,以确保为小学生提供实用的推理技巧,保障经过儿童哲学课程的训练,增强学生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与技巧性,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养成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和创意表达的良好习惯。

21世纪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儿童哲学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按照“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群”三个维度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每个维度由两个主题构成,即认识自然与亲近自然、认识自我与发展自我、认识他人与学会交往。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基于“智慧教育”办学理念,整体规划并实施了“5+1”校本课程体系。5即“5慧课程”(慧读、慧思、慧说、慧玩、慧行),1即“校园主题品牌活动”(智童年·慧成长)。这样的课程设计,将“爱智慧”的哲学学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如何有效地组织儿童哲学教学

在儿童哲学教学组织方面,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将课堂建设成为“探究团体”。“探究团体”最初是由著名哲学家皮尔士提出来的,李普曼等人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儿童哲学教学之中。李普曼认为,“探究团体”是儿童在校园生活中保持思维活跃的教学方式,它的形成就是哲学教室的营建。在“探究团体”中,儿童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对话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质疑、反驳他人的观点,以帮助他人和自己修正、完善既有的判断和论证。李普曼曾这样描述儿童哲学的实践者:你将要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你会感到不安,你会觉得你没有准备好。事实上,没有一个哲学教师觉得准备好了,因为你或多或少地在处理不可预知的事情。你正在处理那些概念不完善、问题无法解决的领域,你的工作是准备做一些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行之有效的儿童哲学教学必须“回到儿童自身”,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具有情境性、反思性、建構性的对话教学。对于6~12岁的儿童而言,情境故事是最能吸引他们并引发思考的学习题材。正如哲学家罗伯特·费舍尔所说:“叙事理解是年幼儿童大脑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初始的能力,也是广泛应用的组织人类经验的手段。”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时,发现成人眼中的狐狸狡猾、势利和阴险,但儿童眼中的狐狸则很聪明,它在危急时刻能够急中生智,借老虎的威猛吓退其他动物,有效地保护自己。于是,这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反思性、建构性对话,引导学生认识狐狸等动物的特殊性和多面性,以及各种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等法则,着力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再如,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教材中,有《留住夜晚》一课。任课教师围绕小主人公认为“只要不睡觉,美丽的星星就能一直在天上”的想法,设计了三道思维训练题:夜晚究竟能不能留住?主人公留住的是什么、留不住的是什么?对于我们不能留住的事物,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教师首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让儿童思考——依据科学事实,星星是否能够留住;接着追问,我们能留住星星的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主观想法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对待“留不住”,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类比和归纳推理,得出对待“留不住”的事物的正确态度和看法。

近年来,无锡市协和双语国际学校积极开展儿童哲学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的哲学素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懈努力,全校教师在儿童哲学教学方面达成了共识:儿童哲学教学旨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协作式思维、关爱式思维和创新式思维;儿童哲学教学就是教导儿童如何思考,让儿童亲自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儿童哲学教学就是跟孩子们一起在思想的世界里遨游。

猜你喜欢

李普曼哲学儿童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公众舆论:能否从悲观论转向乐观论——互联网时代对李普曼《公众舆论》的新思考
留守儿童
公众 民主 媒介:李普曼与杜威论战刍议
李普曼新闻传播学说在中国的早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