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中小学教师亚文化的引导与提升

2020-11-16张耀奇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5期
关键词:引导提升

张耀奇

摘 要:近年来,民办中小学快速发展,但民办中小学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专业成长不受重视,队伍不够稳定,容易形成小群体,并随之产生亚文化。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亚文化,積极引导和提升,采取尊重、沟通、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亚文化;引导;提升

中小学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百科词条对学校与教师关系做了这样的解释:“学校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学校的教育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师文化的概念在相关著作中有许多种解释。一般认为,主要是教师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规范。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一所学校是否有活力、是否有高质量、能不能持续发展,与教师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着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教师文化。因此,有远见、有智慧的学校管理者,都把建设学校教师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一个群体组织中,除了主导文化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亚文化。亚文化通常出现在大型组织中,反映的是组织成员面对的共同问题、形势和共同的经历。这些亚文化通常是由于组织内部之间的某种隔离而造成的。在当代中小学中,这种亚文化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主流文化和学校发展,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

吉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指出:“在特定条件下,聚集成群的人会表现出某些新特点,此时,成员的个体性格消失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聚焦于同一事物上。”勒庞称这种群体为心理群体,他们有着同一种感情取向,这种情感取向就会产生亚文化。

从群体心理学来看,亚文化就是小群体的共同心理和相同行为准则。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在《如何定义、评价和改变学校文化》一书中指出:“亚文化是某些既存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群体成员倾向于按照团体中其他人的期望来行事”。也就是说一旦群体成员相对固定,并形成其共同心理特征,产生某种文化认同,就会形成这个群体的亚文化。亚文化形成后,就会对群体成员产生影响,也会对外产生作用和影响;对学校内部而言,对教师文化、对学校教师队伍,甚至对学校工作、学校发展产生影响。

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民办中小学在我国许多地方快速发展,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当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管理体系与公办学校有所不同,因此在学校制度、学校文化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从教师文化层面看,民办学校不同小群体所产生的亚文化对学校工作影响比一般的公办学校大很多,因此,探讨民办中小学教师亚文化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民办学校中教师亚文化的引领与提升。

学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这种群体在学术上是开放的,不同学校的教师经常有一些交流,教师也会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但在社会交往上又相对封闭,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会交往,民办学校尤其如此。民办教师参与的学术交流要比公办学校少。研究表明,越是较为封闭的群体,越容易在内部产生小群体。这些教师中的小群体能够满足教师们交往的需要,也能给群体成员提供安全需要和被尊重需要。在民办学校,这种教师小群体无论对学校工作或对教师个体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民办学校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学校管理者往往要用较多的精力去思考办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处理学校的繁杂事务,如生源、经费、办学条件等,一些学校较少与教师沟通交流,对学校教师文化关注不够。民办学校的领导往往更多考虑近期的经济利益,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民办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偏重于表面或短期,很少考虑到教师的长期发展,有时评价难免出现偏差。另外,一般民办学校的民主管理相对薄弱,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教师的安全感、对学校的认同度都与公办学校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民办学校教师组成多元化,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的流动性大,因此,不少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往往比较松散,教师人心不齐,较难形成统一的教师文化。民办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教师队伍存在较多的矛盾,甚至利益冲突。再加上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心理关怀、心理沟通不够,学校领导较少去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个体往往比公办教师更多孤独、焦虑、困惑和失落,因此,教师之间往往更容易形成小群体,并形成群体的话语体系与文化认同,也就是形成了小群体文化。这种教师中的小群体及亚文化在学校会有较大影响力。

亚文化的形成往往存在于人数较多的组织结构中,大多是组织中部分成员有着共同的经历处境、共同心理特点、共同兴趣或面对共同的问题。据我们对一些民办学校的调查,发现民办教师的小群体构成有着不同的基础,大致分为:A.学科型,基本是同学科教师组成;B.志趣型,由共同爱好类的教师组成;C.相同年龄型,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和处境而形成;D.相近地区型,来自外地相同或相近地,生活习性大致相同;E.相同处境型,在学校受重视程度相同的教师形成;F.其他。由于这些小群体成员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因而往往就有其共同话题、共同爱好、共同的利益。这些群体的内部交往通过小型聚会、共同外出活动,现在更常用的是通过微信或QQ群加强联系。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了亚文化。

小群体形成后产生的亚文化,往往就会在群体成员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在学校平时的工作中,群体成员就会表现出价值判断和行为一致性。在学校发生某种变革时,亚文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群体意愿。例如,学校出台一个鼓励青年教师的政策,老教师群体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表达不满甚至抵制。

从学校管理策略来看,积极引导和提升教师的亚文化意义重大。学校文化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共同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那就不仅需要学校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全力以赴地实施,还要大部分教师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因此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了解和重视学校小群体,并认真做好引导工作。民办学校的领导必须对教师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较大的群体中间,文化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可能都是一个调子、一种声音。因此,产生小群体及其亚文化,总体来说是正常的现象。学校小群体及其伴随而形成的亚文化,从本质上讲并非都是消极的,并非都会影响学校工作。我们关注和研究民办学校小群体及其伴随形成的亚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特点,更有效引导教师积极向上教书育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对于学校中存在各有心理特点的文化倾向的小群体和由此产生的亚文化,学校领导用不着过分紧张、过度反应,而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并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对于教师队伍中的小群体及亚文化,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和提升,主要采取尊重、沟通、融合三大策略。

首先是尊重。对于教师小群体的亚文化,只要没有影响到学校工作,不违反学校纪律、社会规范,应该让其存在。学校不可过度干涉,影响教师情绪,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对小群体的成员要尊重理解,对群体亚文化要容忍、要尊重。

其次是与教师小群体保持良好沟通。学校一些政策的出台、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涉及相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校领导可以预先与教师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可。这样往往可以使群体成员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对于一些群体亚文化中存在消极作用的部分,学校领导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可以谈话交流,也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例如有部分教师对专业成长不够重视,不积极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学校就可以出台鼓励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文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再次是融合,就是用学校文化去同化融合亚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优秀的教师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定位、目标和办学者的教育思想,同时又要能够代表教师主流文化倾向、价值观。优秀的教师文化,一方面能够对教师起到引导、激励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从教师亚文化中間不断汲取积极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学校教师文化与教师亚文化形成了一种融合互补的关系。学校教师文化不断汲取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活力。而教师亚文化不断被更上层级的教师文化影响、引导、提升,以致趋同、融合。这样的学校,教师队伍一定是团结和谐又生机勃勃的,教师文化积极向上又丰富多彩,这样的学校将是令人向往和羡慕的。

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在有些民办学校,存在教师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课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这显然违反了教育的相关政策,学校肯定要出台制度制止这种行为。但制度出台前,领导一定要与这些补课群体的领袖积极沟通,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出台相关制度,这样往往容易得到有关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有时,教师群体中某位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将要受到学校的严厉批评或处理,在可能情况下,学校领导要预先与群体的领袖沟通取得认可和支持。这样,对一位教师的处理就不会使整个与之相关群体教师的反对和抵触。同时,群体领袖与受处理教师的交流沟通往往有助于这位教师诚恳接受处理,重新振作。

总之,民办中小学教师小群体及随之而生的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学校领导要关注重视这个现象,不要忽视它,更不要抵制或者排斥;而要积极引导、提升和融合,使不同特点的教师小群体都积极向上,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使各具内涵的亚文化都融合到学校教师的主流文化中,使整所学校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团结向上,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志军.让学校文化与师生共同成长[J].教书育人,2019(2).

[2]曾庆桂.探索教师文化建设的途径[J].教师,2018(22).

猜你喜欢

引导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