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升“分析综合”能力做好阅读概括题

2020-11-16顾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5期
关键词:错例答题读书

顾芳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且这六种能力的考查也是符合由简到难的考试要求的。在这六种能力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分水岭,一般考生利用死记硬背不难在“识记”“理解”上拿分,但是一到需要利用“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答题时,往往失分较多。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常考题型之一“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来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经常不得要点。现以学生的一道典型错例加以分析,试图理清答题线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丢失了什么

陈应松

……

④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很多读者仅仅停留于对老渔夫桑提亚哥出海捕鱼这一故事情节的简单了解,其实往深处看,你会发现小说表现的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还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

(选自2014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题目: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回答应该怎样进行阅读。

【学生错例一】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学生错例二】读书应该读出小说表现的作家想表达的东西,去发现小说的语言,还应该读出人物的内心独白,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

【教师评点】这道题在设置时已经给定了答案查找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可是洋洋灑洒一段文字,到底哪里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还需学生“拨开云雾”。第一位学生以开头第一句话作为答案,可能是源于分析了文段的结构,第一句话为本段的中心句,学生将其作为答案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答案“读书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并没有回答“怎样进行阅读”,“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这句显然是说读书的目的意义,也与题目要答的“怎样进行阅读”失之偏颇。

第二个学生尽管回答了“怎样进行阅读”,但仔细推敲答案,不难发现,他将文中举例如何读《老人与海》的个别方法,代替了一般方法。如果读的不是小说,那么怎么读出“人物的内心独白,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呢?

【参考答案】(1)读出文章深处的东西,而不停留在表面,以增加人生的分量;(2)仔细琢磨,深入挖掘,读出别人读不出的更多的东西。

【能力提升指导】

从学生的典型错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做这类阅读概括题时,主要问题还是不会分解剖析,不能归纳整理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1.会将文章内容梳理出层次清晰的论述思路。论述类文本往往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在做题前必须弄清文章的主要论点,搞清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注重每一自然段内部各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从而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一般说来,论述类文本整体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层进式等。段落之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等逻辑顺序。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但是”“反而”“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不仅如此”“总之”等来帮助厘清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结构层次。

2.会将文本信息分解剖析为答题的有效信息。以选文为例,第四小节第一句作者表述为“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那么这句话如何分析作者的真正意图,“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那应该读什么,“读故事”是最浅显的一层,显然作者希望读书要往深处读。在答题时,学生应该注意避免出现“不应该”“不是”这样的否定词语,因为这样的句子在答案中其实是无效信息。在遇到文本中表示否定的表述时,应该懂得转换成陈述句,转化为有效信息。

3.会将描述性语言归纳整理为概括性语言。还以该题为例,作者以阅读《老人与海》为例谈论该如何阅读,尽管这是针对这篇小说的具体阅读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阅读的一般办法。第四小节中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其实往深处看”“你会发现……”“你还可以发现……还发现……更发现……”“你还可以读出……”这些词语无不提示我们读书应该逐步深入挖掘,仔细琢磨,这样才能读出更多的东西。这段话尽管只是举例,但在对具体事例的描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住共性的东西,概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规律。

由此可见,在做论述类文本概括题时,学生一定要细读文本,梳理论述思路,再利用分解剖析文本、归纳整理语句的方法加以整合信息,就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答案。

猜你喜欢

错例答题读书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邀你来答题
我爱读书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