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我做主
2020-11-16陈铃铃
陈铃铃
摘 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幼儿的学习,人们不单单是关注幼儿“学什么”,而更加注重“怎样学”。在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幼儿参与式社会学习与幼儿课程核心价值的联系,参与式社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锻炼幼儿思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核心素养和促进幼儿游戏转型的关键抓手。
关键词:大班;社会课程;参与式
大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生活的环境”[1]。所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让幼儿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成长是幼儿园教学中一种有意义的突破学习方式,老师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的“参与式社会学习”。如何让老师制作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特点的参与式社会性实践课程,使幼儿在社会性学习中发挥最大的学习价值,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让思维、能力、情感需要得到发展和满足,在幼儿游戏中激活“探究”,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使“深度学习”渗透于幼儿的游戏中,是值得老师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选择适合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社会性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孩子社会性课程的监督者,善于发现适合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课程,如在“3·12植树节”当天,教师可组织开展大型植树活动,幼儿通过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植树活动就是幼儿园开展的社会拓展课程之一。
二、激发幼儿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好奇、好玩、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特点,兴趣就是建立在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参与社会课程探索的能力。
1.创设生活化的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绝不是让孩子坐在活动室里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幼儿教育学里,认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等心理方面不成熟,必须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对世界有整体的认知,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看看,让幼儿在与周围的环境接触中获得经验与认识,让幼儿对周围生活化的环境产生欲望,让孩子在感兴趣的环境中去探索发现[2]。
现在幼儿园中的一些区域设置就很符合这一思想,在大班设置的“营养餐吧”就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有当厨师的,有当服务员的,有当收银员的,过了几天,在孩子们的补充下竟然有了迎宾员,在这充满童趣的餐厅里,孩子们各司其职,玩得不亦乐乎,在我看来,这个区域设置得非常成功,它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在生活的环境中获得体验;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大多布置得很温馨,很有爱,就像在家一样,老师就像妈妈,这不是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化环境吗?只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体验,他们才能真正学习,要让孩子轻松玩耍,教育者要立足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更要践行起来。
2.活动内容生活化
幼儿园老师上了一节优质课《一分钟》,询问一分钟多长时,孩子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张老师让孩子在平时的活動中去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让幼儿通过拍皮球、夹豆子、玩跳绳等一系列其熟知的生活活动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现在许多幼儿园渗透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结合本地的生活特色,编制校本课程,目的就是将生活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之前参观过东营利津的幼儿园,他们园有许多活动区,有种植区,有很富有本地特色的编织区,有采购区……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材料很受限,所以必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素材,幼儿园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但是社会是无限的,通过跟父母、朋友的交往,孩子便会适应整个社会的节奏,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幼儿园里的图画知识。在一次开展“小小理发师”的活动时,我要求每位家长带领幼儿去理发店实地“考察”一番,第二天来幼儿园,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理发的步骤,我觉得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贴近生活去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陈鹤琴先生喜爱幼儿,他多次深入儿童内心探索发现,儿童的创造力潜力是无限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在学前期打好基础,以后成为创造性人才的机率才会越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一次大班画树的美术课上,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知树的特征,老师带领孩子去户外逛一逛,看一看,果然,回来大家画的树形态各异,老师欣慰地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太丰富了,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片小小的、黑黑的,还带点花纹的“怪物”,老师问孩子画的什么,孩子说了好多,原来是发现树皮的花纹很好看,他很感兴趣,老师随机表扬了他。是啊,孩子独特的眼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创造并不是让幼儿创造出多么惊人的著作,只要对幼儿来说他所表现的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
总之,幼儿的参与式社会课程学习追求主动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迁移和提高思维品质。将幼儿园、家庭、社会拧成一股绳,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幼儿的教育要更多地融入生活中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用我们的耐心和细心滋润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单中惠.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