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2020-11-16林瑞芬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水循环荒漠化导图

林瑞芬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琐碎繁杂且关联度高,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图像记忆和自由联想将各个地理要素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让知识学习变得系统化、具体化,又可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下面将详细阐述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文为基础,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树状层级结构图清晰地描述出来,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式。地理知识跨越科学、技术几大领域,内容繁琐且前后关联度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层次清晰,帮助学生理清各个模块与章节知识点的关系,让地理学习更加简单、高效。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备课

传统备课是单向的、单维的,在备课时需要将课堂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及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写出来,无疑会增加教师负担,且往往许多生成性内容是不可预设的,一旦脱离预设,会导致教师难堪、学生困惑。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地理教学,省时又有条理。

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字、颜色和图案联系在一起,将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既简单又有效。在备课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时,结合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思维导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中心主题,确定一级节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目标,其中,在教学重点节点上分为: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类型及形成过程和水循环意义;在教学难点节点上分为: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类型及形成过程;在教学目标节点上分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独立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理解水循环概念并掌握水循环类型,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过程,并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能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资源观,学会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这样一节课的内容就转化成一张图印在了脑子里,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使听课效率更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预习,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课堂重难点,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临时抱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课前预习包括自主预习和教师引导预习,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预习方式。以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由于农业地域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与前面学习的气候相关知识联系紧密,所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可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课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农业区位的选择及地域类型”为中心主题,由中心主题向四周发散,分为四个节点:农业区位的选择、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混合农业,围绕这些节点,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学生根据提示,深入阅读课文,归纳总结,提炼出更加详细的关键词,尝试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二分支。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时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存在知识学习疑难点。

相比于传统的预习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学生能快速把握本节课学习内容,由此,课堂上学生听课也更具目的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授课内容,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利用思维导图,指导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在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让传统的黑板板书被“思维导图”所代替,可帮助学生从“判断”到“整体”逐步完成对新知的系统构建,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除了听课、回答问题之外,还会机械地记录笔记,不仅内容繁杂,增加负担,且没有思考时间。笔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可提高笔记速度,避免因专注做笔记而错过教师讲解,取得事半功倍的听课效果。

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可让教师以清晰的思路驾驭课堂节奏和内容。在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视频,分析形成荒漠化的原因,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为“荒漠化”。结合教学目标和西北地区特点,引导学生确定三个一级节点: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荒漠化的防治策略。然后按照一级节点的顺序,引领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自然特征、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等,对于该部分内容学习,主要依靠教师提供阅读材料,西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通过梳理材料,找到荒漠化形成原因的关键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学生合作讨论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什么,确定二级节点,分组活动总结,发现造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植被被破坏,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砍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生态环境被破坏等,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干旱”为三级节点,那造成干旱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就可确定四级节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势特点和气候表现。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针对思维导图中的各个地理要素,引导学生合作分析,有助于学生厘清思维,把握重难点。

四、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知识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课强调的是对地理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将琐碎的、相关的知识系统化、网格化,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回顾、重新整合和拓展延伸,达到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复习课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主动自我构建知识。以《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复习课为例说明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区位是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工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作为工业化改革的最前沿,了解工业区位因素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首先以“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作为中心主题,确认一级节点:(1)区位发展条件和机遇;(2)存在问题;(3)解决对策。然后按照一级节点,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并形成二级节点。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从内部因素来看,区位条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部沿海,且毗邻港澳,有利于对外发展经济,而独特条件是当时一批华侨回国投资促成了工业发展;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综合内部和外部因素,就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工業的迅速发展。然后,珠江三角洲发展存在问题。虽然该区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城市建设却相对比较落后,集中体现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措施不到位、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管理跟不上建设步伐等,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城市的管理与建设,加大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力度等。

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重新认知知识,并激发学生对知识间的联想,让新旧知识得到完美结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五、利用思维导图,提取有效信息

习题课是提高地理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环节。地理题型呈现方式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有效利用题目已知条件,挖掘隐藏条件,则问题能迎刃而解,其中,隱藏条件挖掘十分充分是关键。使用思维导图分析习题,引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提取题目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对比和分析,挖掘隐藏条件。思维导图的过程,恰是解题过程思维的体现。

近年来的地理高考中,情境描述题和图表题的比重逐渐加重,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会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提高解题正确率。如,2016年全国文综卷43题:根据示意图概括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在明确题目问题后,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将“水旱灾害”作为中心主题,有主题延伸出“来水量”“排水量”两个一级节点,其中“来水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而降水量的多少,结合材料图片分析,分为两个节点:(1)34°N纬线从河南省中部穿过,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显著分界线,34°N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更大,更容易发生水旱灾害;34°N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更小,发生水旱灾害几率更小。(2)二三级解题的分界线,在分界线以西,山地地形、多地多雨;分界线以东,平原地区,降水较少。

“排水量”又可分为两个子节点:“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在第一子节点中,分为:分界线以西,山地坡度大,且覆盖面积高,排水顺畅,调蓄水能力强,不易发生水旱灾害;分界线以东,平面地带,城市地面硬化及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对水循环产生影响,容易发生旱灾。

这类题型十分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解题,不仅可展示与题目相关的所有信息,确保答案的全面性,而且可实现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合分析,确保答案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因其简洁性、便利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大受师生青睐,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备课、预习、复习、习题等过程,既可将地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快速产生知识之间的连接,又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利于形成高效学习思维框架,构建完整知识体系,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连飞,骆高远.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2):50-52.

[2]普光禄.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8(33).

[3]张学能.借助思维导图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猜你喜欢

水循环荒漠化导图
烃思维导图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