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现代转型
2020-11-16张瑞
张瑞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新时代的诉求,也是其自身演进的必经之路。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共同体”日趋式微,具体表现为外部主体存在“泄力”现象、学校主体与外部世界分离、师生间情感温度欠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目标不一致。基于共同体视角,应该着力在理念、目标、关系、方式四个维度上下功夫,通过培养互动共生的共同体意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注入新动力,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共同、共通和共融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体视角 现实困境 现代转型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任务和新要求,而现实困境正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最大的困境在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社会群体共识存在认知差异,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企业、教师、家庭、学生及相关部门尚未形成合力。但是共同体的价值旨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目标指向具有内在统一性,依据新时代的要求和实践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共同体作为启动按钮和思想源头的重要性,致力于打破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着力实现多方主体相互协作的共同体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1.外部主体存在“泄力”现象
本应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主体及受教育者出现了与己无关的倾向,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和协同性的提升。一是“无力”的社会主体。社会主体的“无力”表现为“教育割裂”,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管理的部门,这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布局的不完整。二是“无助”的家庭主体。家庭主体的“无助”表现为“教育失责”,如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独立性和协作性逐渐消解,失去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家庭的育人作用。三是“沉默”的企业主体。企業主体的“沉默”表现为“教育无感”,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时,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不太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学校主体与外部世界分离
共同的价值理念与发展诉求是人与社会建立和谐共同体的基本条件,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使学校主体与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和发展要求没有同步。一是教师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分离。教育要融于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然而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脱离生活、远离生活,偏重理性化的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本身的育人价值,甚至想用理论体系勾勒出理想世界以替代鲜活的生活世界。这种对生活世界的掩盖与学生的社会经验相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的认知需求。二是学生需求世界与社会职业世界相分离。随着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化、教学方式的教条化、考核过程的形式化和社会实践的表面化,逐渐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师生间情感温度欠缺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高校有些教师存有认知上的保守性,重视强制性的“影响力”,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有些学生存有认知上的迟缓性,主体意识欠缺,被动接受文化知识,师生间无法实现共融、互通,师生间的距离感也因此逐渐加大。另外,受功利主义、个体本位、物化意识的诱惑,师生关系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
4.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目标不一致
现阶段,部分高校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教育轻价值观教育的问题,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缩水”。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角度看,当前学科式的固化教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不能真正意义上领悟双方是动态结合、双向建构的共生关系。在教学任务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致力于学生的价值引领,积极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心理品行;高校专业课教师则更倾向于知识本体价值的挖掘,但却忽视了学生健全个性和提高修养方面的教育,造成德育流于形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目标相距较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紧迫性
1.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校内外协同主体的内在合作,打通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加强各类资源的共享和融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能够打破教学领域发展不平衡、主体职责不平衡的失调状态,整合多方育人力量,实现“主体在场”与“价值在场”的同向运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诉求
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呼唤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也日益成为推动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实践教学常态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为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能够助力高校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能够实现学生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的无缝衔接。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双主体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立有机团结的主体关系,从而推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种转型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认同感,是建立和谐互惠式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实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各类课程都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共轭效应。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共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上的改变,而是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军作战”的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着力实现教学多元相融、主体协同发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德性与智识、学生理想与国家目标的会通与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必须是一个整体性的协作过程,竭力保持系统外部各关系的协作,形成育人合力。因此,在共同体视角下强调“整合”与“共享”,通过整合教育力量,推动合作化和实现育人成果共享,对于缓解或治愈教育系统部分要素的碎片化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路径
1.培养互动共生的共同体意识
一要建立以公共精神为基础的开放包容、集体取向、责任共担、行动互通等为特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意识,这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意识基础。二要挖掘共同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间存在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共同体的培养和建立,当各主体意识到自身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关的,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能够助力他们自身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集体认同感。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并筑牢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推动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谐共存。
2.满足“现实的个人”发展诉求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真实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前提,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基于共同体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应以学生发展为切入点,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一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教学语言上要注重理论话语的生活化、课堂知识的具体化;在校园文化上创设出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二要建立和谐互动的生态型师生关系。在生态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切实把握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以真人教育思想为标杆、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从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变,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实现育人目标。
3.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
高效课堂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既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心学生心理诉求,引导学生逐渐摆脱被边缘化的心理认知,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又要求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借用互联网思维更新教育方法,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现实生活以隐性的方式进行“嫁接”。此外,还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生活相融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不断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发挥社会辅助功能的同时达到集约化协同育人的目标。
4.推行多课程相交融的“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的现代化综合教育,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调整和重组。一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相统一,充分发挥科学精神和理性意识所承载着的育人功能,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完美统一。二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推进各类教师队伍在课堂讲授、活动开展、学业引导、学风建设等方面的互動协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努力建立个人与共同体共融的新型共同体形态。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多主体合力育人理念下,责任共担和关系优化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在新时代基于共同体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应以实际行动推动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借助共同体力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注入新动力,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共同、共通和共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新华日报,2018-9-11(1).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8/14/content_5421252.htm.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6]李娟,张艳博.绿色教育视野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