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11-16方董平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全域旅游南宁

方董平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南宁市十分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提升全域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尚存壁垒、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共融有待深化、核心吸引力有待提升等不足。南宁市必须树立全域旅游治理观、资源观、要素观、产业观、共享观,创新旅游体制机制,重塑旅游核心吸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产业共融模式,激发各方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形成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大格局。

[关键词]全域旅游  可持续发展  治理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  南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2-0047-08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2.01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给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当前,全域旅游也迫切需要以整合旅游资源为突破口,大力吸收城镇及乡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资源、产业、元素,着力完善全域旅游的产品体系以打造地域特色,这对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全域旅游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大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14次提到了“美好生活”,并强调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综合发展质量和品质,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见图1)来看,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水平都逐渐提高。目前,我国正处在必需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渡的重要阶段,旅游活动既是高层次的生理需求,也是发展需求。在人民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经常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见图2),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均出游次数呈上升趋势,国内人均出游次数从不到1次发展到4次。其中,2000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是0.6,2018年增加到4次,是2000年6倍多。同时,根据国内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人数的相关数据及其发展态势(见图3)显示,国内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人数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旅游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时期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当前,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旅游的发展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不断升级的人民对旅游的美好需求与高质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全域旅游作为新理念和新战略,其可持续发展能为解决旅游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二)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續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呼唤

根据国际旅游规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当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时,就会步入休闲度假游加速发展期。2011年,国内人均GDP是5633.8美元,已经超过5000美元,2013年甚至超过了7000美元(见图4),这也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已经由度假旅游经济转入到休闲度假旅游加速发展期。同时,根据国内旅游人数的统计(见表5),201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持续高位增长,2018年国内游客数量上升到55.3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1278亿元。因此,无论是从国内人均GDP,还是从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来看,国内旅游已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后,我国旅游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和结构调整期。当前,大众旅游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已经由“小众游”向“大众游”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的景点和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这就意味着旅客的需求不断呈现出多元化,出游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同时旅客的年龄、阶层也发生了变化,分化出亲子游、老年游、自驾游、自助游等方式,游客对旅游品质和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景区(景点)+酒店(饭店)”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形势。这就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加快由景点、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发展,转变旅游的发展方式,推进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因此,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应对新的旅游发展方式,还能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需求新变化,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全景化、全方位、全时空的旅游品质和旅游服务。

(三)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观光游、休闲游和度假游三个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已从旅游短缺型发展为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由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向战略性支性产业转型。目前,我国正处在全域旅游发展新常态,人们对旅游的关注点已经从价格逐步向品质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旅游品质需求的新时代。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不断满足游客新需求,提供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催生更多的旅游新业态,促进产品和业态的创新升级,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既是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如何满足以旅游需求为代表的消费转型升级和新型需求的问题,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关键,更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

(四)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抓手

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的体现。第一,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培育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二,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不同旅游资源、不同旅游区域、不同旅游部门、不同旅游利益主体等多方资源和优势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有效实现旅游供需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第三,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把旅游和生态、资源与产品、保护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第四,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开发发展的空间,打破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打破各种制约,形成开放发展大格局。第五,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共建共享,进而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南宁市全域旅游发展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规划引领

近年来,南宁市很注重全域旅游科学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南宁市乡村休闲旅游专项规划》《南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规划》《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南宁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南宁市创建中国国际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2016—2020年)》等专项规划,同时也启动了《南宁市高铁沿线旅游规划》《邕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环大明山旅游集聚区规划》《南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规划》《南宁市创建壮乡旅游目的地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全域旅游规划发展体系日益完善,逐步通过规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

(二)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

南宁市以重大旅游项目为突破,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目前,马山县弄拉生态旅游景区项目、鼓鸣寨养生旅游度假基地项目、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广西壮都、南宁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南宁万达茂旅游文化综合体项目[1],以及园博园、百里秀美邕江、园博园、方特东盟神画、极地海洋世界、百益·上河城、江宇梦想小镇、水锦顺庄景区、南国乡村、高峰森林公园、灵水国际青年新创客公社项目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推进建设,以及推动环大明山旅游区、马山乔老河片区旅游圈、沿昆仑大道旅游项目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其中,南宁灵水国际青年新创客公社项目(一期)总共投资8.5亿元、江宇梦想小镇项目(一期)总共投资19.8亿元[2]。

(三)持续推动创优提质升级

南宁市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通过发挥创优示范作用,进一步带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前,南宁市有1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上林县入选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南宁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青秀区、江南区、武鸣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宾阳县、横县、良庆区被列为自治区级全城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3]。

同时,南宁市也注重重要景区的提档升级工作,大力推动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昆仑关旅游风景区、广西药用植物园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广西龙门水都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度康佳龙生态农庄等45家单位评定为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此外,南宁市还打造“五色壮乡”乡村旅游集聚区,评出上林西燕镇等10家乡镇为市级全域旅游进步乡镇,六景镇、伶俐镇市级旅游休闲小镇通过验收[4]。横县茉莉花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编制,马山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江西镇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建设顺利推进。2019年11月,南宁共有2家旅游景区被评为4A景区,分布是青秀区花雨湖休闲旅游景区和宾阳古辣稻花香里旅游区。

(四)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

南宁市逐步加快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加快农村厕所革命,逐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指示牌建设,持续加强和巩固南宁市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大通道建设。目前,南宁先后获评2015年全国“厕所革命”创新城市、2016年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城市,已完成第一批102块新版南宁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同时,南宁国际旅游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旅游服务启动精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特色旅游民宿的评定工作。南宁开通航线172条,其中国内航线138条,国际(地区)航线34条,通航城市达108个,其中国内城市77个,国际(地区)城市31个,进一步打造完善优化的国际(地区)航线格局。

(五)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

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大力发展“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林业、水利、医药、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全域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比如,南宁市积极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截至2019年5月,南宁市共发展西乡塘区美丽南方、马山县古零镇三甲乡村旅游区、马山县小都百乡村旅游区、上林县下水源乡村旅游区、中国-东盟—古岳非遗文化村等星级乡村旅游区55个,其中美丽南方获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县古零镇三甲乡村旅游区;推出西乡塘区青瓦房古村落、马山县古朗瑶寨人家农家乐等星级农家乐93家,其中清水河生态鱼王庄被评为广西五星级农家乐;成功举办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大力推动环首府生态旅游圈、“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以及百里秀美邕江等建设,并初见成效。

(六)全力打造旅游线路品牌

南宁市立足于本地旅游资源,统筹协同,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和经典旅游路线,并注重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文化街区、康养旅游示范区等品牌,继续实施“大旅游、大项目、大发展”战略,打造和宣传南宁市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景点、特色古镇古村落、传统民俗节庆、养生保健产品、名优土特产等,塑造优势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南宁市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南宁市已整合形成六大精品旅游線路,分别是环青秀山都市休闲游、环大明山养生休闲游、武鸣壮乡风情游、昆仑大道养生游、美丽南方田园游、横县茉莉花乡村游,并在六大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重点培育环首府生态旅游圈、青秀山—万达茂—方特东盟神画等休闲精品线路以及马山—上林—大明山等多日游养生休闲线路,整合打造一批突出康养、休闲、观光等特色的旅游线路品牌”[4],实现串联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景区,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实现点线结合、连点成串、连线成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同时,南宁市也大力发展旅游节庆文化和节庆品牌,尤其是培育乡村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致力于把全市各县区民俗节庆纳入南宁“月月旅游节”,比如2019年成功举办宾阳炮龙节、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中国旅游日南宁主会场暨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等大型节庆活动[5],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节庆品牌。

(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南宁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开展国内外旅游合作。在国内层面,联合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5市组建北部湾(广西)旅游联盟,积极融入中国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统筹推进中国北部湾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同时,南宁也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积极参与中国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联席会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及昆明、南宁、贵阳与红河、桂林、黔南“3+3”6市联盟,不断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区域旅游合作。在国际层面,南宁市立足于面向东盟区位优势,以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尤其是深耕东盟,逐渐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跨区域旅游合作和宣传推广。通过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市、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南宁市旅游市场与国内外旅游市场形成了客源互流、良性互动的格局,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各城市之间的旅游市场共享、客源互送成效显著。2018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4.43万人次,其中东南亚入境游客23.7万人次,约占入境游客量的40%。

(八)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

南宁市注重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监管机制。首先,全面實施旅游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2018年,南宁市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执法检查26次,出动检查人员158人次,检查旅游企业96家次,保障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合法权益。其次,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红黑名单”制度。通过此举推动旅游行业纳入社会信用联合惩戒体系,逐步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第三,从严查办违规经营行为。南宁市把违规经营专项整治推向“深水区”,通过紧盯价格关、合同关、购物关,对违规经营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并将违规经营处罚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四,及时快速处理投诉案件。2018年,南宁市共受理旅游投诉203件,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

三、南宁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尚存壁垒

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涉及行政管理、综合执法、产业政策、交通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需要构建现代旅游的治理体制机制。但是,南宁市全域旅游治理体系尚未完善,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部门合力不足,仍存在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容易形成监管真空地带和协调不顺畅的情况,亟须建立健全联动协同的管理体制机制。同时,目前基本上都是政府部门单兵作战,社会参与全域旅游治理度仍不够广泛,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建立。

(二)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1.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自发展全域旅游以来,南宁市公共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仍存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和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对推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齐头并进的公共服务体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未能很好地满足大众旅游时代呈现出的井喷式、多元化、多层次旅游公共需求矛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旅游公共咨询服务、公共交通道路、便民惠民基础设施、旅游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仍需继续完善,同时国际化的自行车道、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自驾车营地等公共设施仍需加强建设。近几年来,虽然已建立南宁国际旅游中心并投入运营,也大力发展高铁、地铁、高速路等设施建设,但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部分县区,尤其是一些乡村旅游区点的公共交通以及道路还是偏低,县域及乡村之间的路网建设连接力仍需提高,市、县、乡镇道路与核心景区、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及路线的交通路网仍需加大建设。县域特色民宿和精品酒店仍不能满足游客需要,尤其在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贸易区升级和旅游大众化、自助化的大趋势下,未充分考虑国际游客的需要,配套服务落后于市场需求,亟须完善和提升品质。

2.智慧旅游建设及服务滞后。目前,南宁市虽然在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AR技术等新兴平台和技术,融入声音、视觉、触觉的动态,向游客提供景区信息、旅游资讯、美景、美食、旅游攻略及旅游路线等信息资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但是智慧旅游建设及服务水平不高,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化程度较低,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较滞后,主要表现为大多数景区还只有传统的信息服务提供方式,县域智慧旅游建设比较滞后,同时旅游景区的“大数据”建设,比如旅游公共资源库管理系统、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旅游应急指挥监控系统等方面建设仍需加大力度。

(三)全域旅游产业共融有待深化

南宁市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共融动力不足,产业层次有待提高,旅游新业态发展缓慢,还难以满足当前从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大趋势,尚未很好地发挥“旅游+”的效应和效益,进而难以推动全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导致全域旅游产品种类不丰富。目前,南宁虽然在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水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旅游+康养、研学、文化以及与其他旅游新元素的产业融合程度还需加大,以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元素、新内容和新业态,进而影响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四)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虽然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全域旅游,但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1.全域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全域旅游产品层次不高,南宁本地特色元素不强,国际化旅游产品及特色不明显,尤其是面向东盟旅游元素不突出,壮族文化、东盟风情等旅游特色尚未能很好地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中。

2.全域城市旅游品牌辐射范围有限。主要以本地旅游市场和近域旅游市场为主,远程市场和入境市场的所占份额依然较低。同时,游客也主要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仍相对较弱,游客停留时间较短,虽然旅游人数相对较多,但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效应不足。比如,虽然有青秀山、大明山等5A、4A级景区,但仍大多数仍以观光游为主,与区内周边地市和周边省市的旅游产品的差异度不大,休闲度假产品及其功能比较薄弱。

3.全域旅游竞争力较弱,核心景区的带动效应不足。南宁市的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全域旅游深度开发不够,旅游新业态较少。虽然南宁市大力打造和推介了6条精品旅游路線,但可游周期短且分布不均衡。

四、南宁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策

(一)以全域旅游治理观,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1.破除全域旅游管理壁垒,提高政府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效率。全域旅游涉及国土、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林业、卫生、农业、体育等管理部门和管理领域,南宁市要创新全域旅游治理现代化,推动创新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纵向和横向各部门广泛协同,增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定时或不定时召开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统筹解决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破除制约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提高政府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效率。对标全域旅游的创建导则和创建标准,整合政府、企业、景区、行业、公众等各层级力量,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2.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管理改革创新。南宁市要围绕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全面系统地规划全域旅游发展,并做好全域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实施任务,南宁市各县区、各部门及相关单位,编制各自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或者行动方案,形成举全市之力推动创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3.创新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南宁市要构建法制化、体系化、标准化的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大力构建“1+3+N”综合执法模式,积极探索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推进旅游综合管理和旅游执法全域治理,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管理联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全域旅游发展过程监管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优化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强化旅游市场全域监管。

(二)以全域旅游资源观,重塑旅游核心吸引

1.盘活旅游资源,打造核心旅游产品体系。从整体来看,南宁市旅游资源总量及类型十分丰富,这就要树立全域旅游的资源观,对各县区及乡镇的全域旅游资源进行盘点和挖掘,并根据不同的县区、不同的旅游类型、不同的旅游功能,梳理和打造满足和覆盖多样化市场的旅游产品。同时,在各县区不同地域综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不同功能的核心旅游产品,逐步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生态康养、户外运动、研学科考、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覆盖全市全域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呈现不同县区不同的旅游风景、旅游风貌、旅游风情和旅游风物,提高南宁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吸引力。

2.优化旅游空间,整合全域旅游产品路线。在整合全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南宁市要因地制宜,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对不同县区的旅游功能进行差异化定位,并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潜力,分期分批着力打造不同功能的全域旅游功能区,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线性整合,分期分批打造不同的全域旅游路线,搭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全域旅游网络和路线。例如,在上林、马山、武鸣等县区、乡镇之间,开拓跨区域的温泉度假、民俗体验、民族风情、红色旅游、户外探险、生态旅游、红色文化等不同主题、不同组合的全域旅游品牌路线。

同时,在不同的全域旅游品牌路线的沿线,集中配置相关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将全域旅游沿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特色餐饮、绿道步道等旅游要素进行高效整合和优化,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带动和辐射更多沿线资源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吸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产业、元素等旅游要素转化为全域旅游新产品、新路线,推动南宁市全域旅游打破景区内外分割的格局,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是风景的发展态势,促进南宁全域旅游实现景点景区内外、城镇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进而推进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全时旅游,提高全域旅游吸引力。深化南宁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也需大力培育和挖掘开发“全年候+全天候”的全域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既要做大做强旅游旺季的旅游产品开发,也要做好做足旅游淡季的旅游资源培育,缩小全年四季和旺季淡季的差距。因此,提高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也要做大做强全域旅游的全时旅游产品的培育,并大力推进“四季+夜休闲”旅游产品提升,打造旅客一年四季和白天夜间的全域旅游全时新体验,使游客愿意停下脚步和增加返游的次数,扩大旅游综合消费,提高全域旅游的吸引力。

4.提炼本地元素,打造区域核心亮点品牌。南宁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以旅游资源整合为突破,提炼本地特色地域元素和旅游特色,大力打造壮乡风情、东盟风情、养生之都等地域旅游特色,并串珠成链,把壮族生活生产场景、民族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壮乡歌海歌圩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制作技艺、民族服饰、民族风情舞蹈、特色美食等元素有机融入全域旅游的特色发展当中,加快特色引领、多产融合、点面聚集、城乡统筹、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建设。

同时,南宁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面向旅游市场,以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为中心,优化整体旅游服务,挖掘壮乡特色,打造风情旅游带,构建主打旅游产品,打造和凸显壮乡全域旅游地方特色和本土元素的全方位、全过程旅游特色产品的体验化、情景化、真实化,推进旅游综合体、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景点、特色产业小镇、乡村旅游点、住宿餐饮点等全域旅游核心亮点,形成从“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泛景区化目的地旅游”转变,从“旅长游短”向“快旅深游”转变,支撑南宁全市和各县区塑造区域性和国际性特色旅游目的地新品牌。

(三)以全域旅游要素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发展要素,南宁市还要完善旅游交通网、智慧旅游网、公共服务体系等配套设施,构建游前、游中、游后三位一体的全覆盖、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体系。南宁市要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战略的发展契机,大力完善全域旅游互联互通的“路网+步道”交通体系建设,出台相关建立健全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的优惠政策,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域化发展。主要是推动全域旅游景点景区之间的公路、高速路、水路、铁路、航空等立体化交通路网建设,解决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加强与周边省市,乃至东盟国家的合作。大力发展和打造自驾游服务体系、高铁旅游经济、航空旅游经济圈,力争在南宁市全域形成2小时全域旅游互联互通交通圈。

3.完善旅游道路建设。主要以风景道为主轴,以精品旅游线路为延伸,完善“景观节点+服务节点+休闲度假点”模式的旅游道路建设,其中包括观景台、景观道、休闲道、生态绿道、休憩道、运动道等旅游道路,完善旅游度假区、旅游驿站、旅游营地、旅游服务点和户外休闲活动区等多种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深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咨询服务水平。南宁市要抓住智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加强与自治区和南宁市大数据局的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等新技术和新科技,实现全域旅游的旅游信息推送、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体验、实时动态监测、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尤其是提升政府、景区、旅游企业智慧化服务形态,为游客游前、游中、游后提供全面、准确、多样的信息咨询服务,全面提升全域旅游信息化水平。

(四)以全域旅游产业观,构建产业共融模式

南宁市要大力推进“旅游+”和“+旅游”,大力探索“1+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旅游+”大产业格局。“1+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是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结合全域特色旅游资源和本地特色元素,深度推动“旅游+大文化、大农业、大体育、大会展、大生态、大医药、大健康、大教育、大工业”等“1+N”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的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充分發挥旅游业与各产业政策共同发展的叠加效应和“旅游+”综合效应,并促进产业之间、业态之间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的多业态、多元化、多融合的旅游产品架构和新业态体系,同时,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开展“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全域旅游的产业链,提高全域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形成多元新兴业态相融相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一步满足休闲度假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提升南宁市全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五)以全域旅游共享观,激发各方参与热情

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鲜明特征。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满足外地游客旅游需求,也要提高本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南宁市推进全域旅游必须要树立全域旅游共享观,激发各方参与热情,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南宁市必须推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民众等多元主体力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主动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格局。

2.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南宁市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打破全域旅游的不平衡发展,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兼顾旅游目的地城乡居民和游客双向需求的立体化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鼓励游客和本地人民参与全域旅游的建设,进而获得精神愉悦,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释放全域旅游综合功能。南宁市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要素,注重绿色发展,不断探索宜居、宜业、宜游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经济收入。让更多本地居民成为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创业者,又是全域旅游的受益者,既是全域旅游的服务者,又是全域旅游的享受者,推动宜居与宜游的协同发展、社会资源配置和区域社会发展成果的主客共享,日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2]莫岚远.打造南宁旅游新品牌[N].南宁日报,2019,02(28).

[3][4][5]莫岚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N].南宁日报,2019,08(07).

[6]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及导则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7]林峰.全域旅游孵化器 自主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8]白长虹.发展旅游产业 筑牢幸福基石[N].中国旅游报,2017,12(20).

责任编辑:顾 松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全域旅游南宁
眷恋南宁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关于南宁城市雕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