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食单

2020-11-16张颖

餐饮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食单随园袁枚

张颖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但是美食被大量集中记錄于文人笔下的并不多。屈原是当时第一个写食单的文人,他因为负责祭祀,所以在《大招》和《招魂》中用美食来吸引魂魄归来。唐朝的韦巨源的《烧尾食单》记录了唐朝的贵族宴席;袁枚的《随园食单》则成为研究江浙地区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张大千手写的大千菜单成为了近代收藏家的珍爱,更是在拍卖会上以近千万人民币的成交价轰动一时。食物是我们探索世界最好的通道。透过这些描述美食的文字,我们可以更加理解自己身处的土地,不仅可以看到中国辽阔疆土的物产分布,也可以看到它的历史流变!

屈原《大招》、《招魂》

屈原的《大招》和《招魂》都是为召唤灵魂,其中包括用美食美酒召唤亡灵归来。如《招魂》中,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原用“连哄带吓加上引诱”的方式召唤怀王的魂魄归楚。“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粔敉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大意就是:宗族相聚,美食罗陈。新收的米麦、软烂的牛蹄筋、炖甲鱼、炮羔羊、醋溜鹅肉、煮野鸭、炸大雁、煎鸽子、麦芽糖、冰清酒……招魂中的美食已经让人心旷神怡,《大招》中描绘了更多的美味“五谷六仞,设菰梁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内鸧鸽鹄,味豺羹只。……鲜蠵甘鸡,和楚酪只。醢豚苦狗,脍苴蒪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炙鸹烝凫,煔鹑陈只。煎鰿膗臛雀,遽爽存只。”《大招》篇中提到了楚人最爱的菰米饭。菰米现在人们常把它称之为野米,美洲的印地安人常划着小船去采集。因为稀少又富含营养,所以有“米中鱼子酱”的美誉。其他提及的美食是猪肉酱、狗肉干、烤乌鸦、蒸野鸡、煎鲫鱼等。

屈原提到了了柜敉、蜜饵、粻餭三种食物,都是将米麦蒸、煎或蜜制而成。楚地还有一种特色甜品——“楚酪”,就是楚式奶酪。包山汉简和马王堆汉简中有七八种米糕,在制作时分别加入蜂蜜、糖和梨、枣、棘(酸枣)、荸荠等不同食材,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风味。顺便说一句,虽然战国时期甜食和点心种类丰富,但屈原肯定是吃不到糯米制成的粽子的,糯米粽要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出现。有专家认为,屈原的食单是中国最早的食单,不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饮食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帝高阳,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氏。屈原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这和楚国的世系是一样的。他诞生在贵族之家,父亲伯庸抱着对他美好的期望,给他取名“正则”,字“灵均”。“原”也是他的字。因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开阔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则”互为表里。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他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享年62岁。

韦巨源《烧尾食单》

韦巨源和屈原一样,都是贵族出身。在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乃至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韦氏家族中,出了不少大官权要,史籍记其“至大官者数十人”,足以说明韦氏家族的兴旺与发达;除父子三人均官至宰相的韦安石、韦陟、韦斌及武则天时期的文昌右相韦待价以外,还有其五服之内的著名人物韦巨源,亦曾任过宰相。

提起韦巨源,人们最先想到的却是烧尾宴。烧尾宴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玄宗开元中停止,仅仅流行二十年光景。什么是烧尾宴?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

据史料记载,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请唐中宗,这次宴会共上了58道菜点:有冷盘,如吴兴连带蚱(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明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其中有些菜品的名称颇为引入遐思。如贵妃红,是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甜雪,即用蜜糖煎面;白龙,即鳜鱼丝;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御黄王母饭是肉、鸡蛋等做的盖浇饭。筵席上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这是古来就有的。食单中还有一些加工食品,如:“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加上其它辅料灌入牛肠,做成香肠一类的食品;“同心生结脯”,是将生肉加工成薄片(这是对厨师刀工的考验),打一个同心结,风干后,成为肉脯;“丁子香淋脍”,是用丁香油淋过的腌制鱼脍或肉脍。食单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可以想象,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华丽和壮观!食单中的菜肴从取材看,有虾、蟹、鱼、鸡、鸭、鹅、猪、牛、羊等,真是山珍海味,水陆杂陈。

如果说烧尾宴太过奢侈,那另外两道名菜“红烧狮子头”和“葫芦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韦巨源所写过的两篇关于唐代官府菜的文章,分别是《烧尾食单》和《食谱》。《烧尾食单》记载的就是烧尾宴,《食谱》则记载了很多官府菜,包括“红烧狮子头”和“葫芦鸡”。“葫芦鸡”是西安的一道名菜,正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去了西安不能不吃“葫芦鸡”。“葫芦鸡”的具体做法是在烹制之前首先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故被称为“葫芦鸡”。唐中宗李显去世后,李隆基发动政变,韦后被诛。韦氏家族受到诛连,韦巨源也死于这场政变,享年80岁。

袁枚《随园食单》

随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寧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这个昔日曹家园林,自袁枚改为随园后,不仅成为金陵的一个地名和一张名片,也成为文人逸情的代名词和心目中的一个向往。而在饮食文化上,袁枚这位随园老人,用了近半个世纪创作的《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出版于乾隆57年。乾隆年间,诗坛盟主袁枚在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基础上,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江浙食单”,使得饮食文化变成了庄重的学术。

《随园食单》内容相当丰富,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茶酒单十四个方面。其中,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

《随园食单》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326种菜肴面点。当时江浙人生活中各种类型的饮食几乎网罗殆尽。每一单罗列的品种也十分可观,例如《特牲单》就介绍了三十余种菜肴,涉及到猪、牛、羊等牲畜与动物的许多烹饪方法;《点心单》介绍了面、饼、饺、馄饨、合子、馒头、面茶、粽子、汤团、糕、豆粥等近五十种点心的做法。它集中了江浙厨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烹饪经验,弥足珍贵。时至今日,《随园食单》中许多观点,仍值得学习和借鉴。如袁枚认为,美食之美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讲求营养。“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又如,袁枚强调食物搭配。他引用《礼记》上的“相女配夫”,说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调须“同类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再如,袁枚讲究菜肴味道,要求菜“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腻,不如吃猪油好了……如果只是贪图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严格遵守上菜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书本里流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这就是我们的小日子。不论多忙,都要在生活的缝隙里做一顿色香味美的佳肴犒劳自己。再苦再累的日子,也会因为有美食的参与而饱满,而丰盛。

张大千《大千居士学厨》

画家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称张大千“能调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房作美餐待客”。在烹饪上,他将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进去。他做菜刀功讲究、火候恰当、造型别致,其色彩更是依天然色而成,还往往以拼切镶等手法构成优美的图案,真是匠心独到,妙趣横生,能让人无论味觉还是视觉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热情好客的张大千经常在家中以精致菜式宴请宾客,由他亲自草拟并书写的菜单更是被赴宴者珍视为“墨宝”。在张大千创作中,菜单自成一项。此创作形式从未见于同辈艺术家作品中。

张大千的母亲是个非常会做菜的人,父亲也很懂吃,在耳濡目染中,他自然也成了美食家。在他亲自撰写的食谱《大千居士学厨》中,张大千用漂亮的行草记载了十七道他最爱吃的家常菜,包括:粉蒸肉、红烧肉、水铺牛肉、回锅肉、绍兴鸡、四川狮子头、蚂蚁上树、酥肉、干烧鲟鳇翅、鸡汁海参、扣肉、腐皮腰丁、鸡油豌豆、宫保鸡丁、金钩白菜、烤鱼等。张大千常以画论吃,以吃论画。在张大千的绘画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吃货的本质:蘑菇、萝卜、竹笋、水果、白菜……这恐怕都是他老人家喜好的食材吧!

张大千食谱受益最多的一个是张学良,另外一个是他的厨师徐敏琦。张大千在晚餐前也会一丝不苟地写好当晚想吃的菜交给厨师徐敏琦。徐敏琦珍藏的张大千21张手书菜单及1978年画的作品《利市三倍》,在纽约佳士得上拍卖,合计拍出95.5万美元,加上佣金共计约800万人民币。

1981年2月20日(农历正月16日),张大千夫妇在家中宴请张学良夫妇,还有张群与他的儿子张继正夫妇等一干老朋友作陪,于是张大千自己拟订菜单并下厨做菜,因而这天的的晚餐成为传奇,张大千于1983年4月2日病逝于台北,也就是晚宴的两年后,享年84岁。他将摩耶精舍与大部分的古董字画收藏都捐给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张群于1990年12月14日病逝于台北,享年102岁。张学良于1987年的解除戒严令后,行动上仍受限制,直到1988年彻底获得自由,并于1995年由台北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当地,享年100岁。他没有再回过大陆。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宴的菜单,张学良请张大千和张群都签了名。赵四小姐后来回忆说,1995年移居美国资金不够,就把这张菜单拍卖了。

张大千一向喜欢用画作帮助他人,随手写的食单能解朋友的燃眉之急也是值得的。早在1943年,张大千结束了敦煌莫高窟的艰难历程,临摹了276幅精美的敦煌壁画临摹画,内心充满着喜悦之情,然而,此时此刻他悲喜交加,内心并不轻松,他开始为接替他继续进行敦煌苦旅的常书鸿担心,担心他如何开始展开工作?更担心他如何在荒漠中生活下去,为此,张大干特意画了一张野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详细标明了野蘑菇的采摘路线和采摘时间,还标明了哪一处的野蘑菇长得最好、口味最佳。这让常书鸿非常感动,送这张图无疑是雪里送炭,是张大千留给敦煌工作人员的一个宝。

猜你喜欢

食单随园袁枚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
水墨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