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社区建设需求调研报告

2020-11-16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婴幼儿设施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家园、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背景下,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既有利于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也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激发内需。基于此,国家发改委体管所2019年度城镇居民社会调查设计了专门的社区建设需求调查板块。整项调查在全国随机抽取了北京市、湖北武汉市等24个城市,共完成了对2688位城镇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现将调研反映的城镇居民社区建设需求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

(一)总的来看,目前居民对社区治理信息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相对偏低

目前社区建设涉及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居民对现居住社区各方面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如何呢?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居民满意度较高的是社区依法办事、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事务、社区矛盾化解情况,受访者满意度平均分依次为4.07分、4.02分、4.00分①;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管理和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受访者满意度平均分分别为3.85分、3.86分(見图1)。

(二)在多项社区服务和设施中,居民认为目前便利程度较低的是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和设施

对于社区内各种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服务和设施,居民认为便利程度如何呢?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受访者认为便利度较高的是社区买菜、商店购物、物流配送、银行网点、公共交通等,平均分依次为4.42分、4.39分、4.36分、4.31分、4.30分,均明显高于“比较便利”(4分)的水平;认为便利度相对较低的是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平均分分别为3.78分、3.81分。

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一)分析表明,目前制约城镇家庭生育意愿的突出因素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难、入学贵,婴幼儿照护缺位等问题

国家已经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关于为了鼓励生育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解决好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高达65.0%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其次是解决好小学和初中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占比为56.6%;第三是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解决好“没人带孩子”问题,占比为47.1%;然后是解决好城镇房价高的问题等(见图2)。这表明目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难、入学贵,婴幼儿照护缺位,城镇房价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家庭生育意愿的突出因素。

(二)在婴幼儿照护方面,城镇家庭最大的诉求是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和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其次是落实产假、育儿假政策等

婴幼儿照护关系千家万户。关于为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调查显示,回答多发展一些专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强社区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的频次分别占回答总数的12.1%、11.9%、8.5%,合计占32.5%;回答落实产假、育儿假政策,加强新生儿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疾病防护等服务的频次分别占回答总数的19.7%、18.7%(见表1)。这说明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和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安全和卫生,已成为城镇家庭对婴幼儿照护的最大诉求。

(三)在家政服务方面,居民迫切期待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家政行业的监管、保障服务质量和诚信

目前居民对家政服务(如保姆、月嫂、养老护理、保洁、搬家等)的需求不断上升。关于家政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大问题在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总体偏低,59.7%的人选择此项;其次在于对服务人员的资质、服务质量、诚信等缺乏监管,占比为53.7%;再次是服务价格混乱,存在随意涨价现象,占比为46.5%(见图3)。可见,居民反映强烈的是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行业监管的问题。

(四)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居民认为突出问题在于社区养老机构及设施设备发展滞后、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基本依托作用日益凸显。关于基层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最大不足,调查显示,36.6%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养老服务机构,占比明显最高;然后是养老服务设施设备不健全、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尚未有效结合,占比分别为14.2%、13.7%、13.0%(见图4)。可见,居民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机构及设施设备发展滞后、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五)对于社区医疗卫生,居民认为突出问题在于缺乏全科医生等人才、医疗硬件设施不健全以及医疗水平低

关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34.0%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全科医生等人才,占比远高于其他选项;其次是医疗硬件设施不健全,占比为18.4%;再次是医疗水平低、居民不太信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分别为15.9%、13.9%(见图5)。

三、对社区基础设施的需求

(一)在社区基础设施中,目前城镇社区居民建设需求较迫切的是文化体育设施、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等;相对老旧社区居民,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居民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强烈

调查发现,关于加强社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程度,受访社区反映,相对最迫切的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平均评分为3.53分(4分代表“比较迫切”);其次是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评分为3.35分;第三是公园绿地建设,为3.18分;然后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3.00分。

对比不同类型社区来看,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对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社区道路等多个方面建设的需求迫切性都高于其他类型社区。老旧社区对文化体育设施、社区道路建设的需求迫切性高于其他类型社区(见表2)。

(二)对于社区生活环境整治情况,城镇社区居民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消除私搭乱建和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老旧社区、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整治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社区居民

调查分析显示,对于社区各方面生活环境整治的情况,受访社区满意度较高的是消除黑臭水体、整治空气污染、整治工业垃圾污染、绿化美化、生活污水处理等,平均得分分别高达4.12分、4.11分、4.08分、4.08分、4.02分;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处理,得分分别为3.80分、3.90分。

对比不同类型社区来看,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对整治空气污染、打造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整治工业垃圾污染的满意度都低于其他类型社区;老旧社区对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消除黑臭水体的满意度都低于其他类型社区。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是更高质量的社区建设应成为新时代社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家园、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生活开始更为依赖社区、城市治理开始更加依托社区,特别是托育、养老、家政、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都需要发挥社区的基本依托作用。例如,调查发现,目前制约城镇家庭生育意愿的突出因素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难、入学贵,婴幼儿照护缺位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都需要发挥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和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因此,进入新时代,应将更高质量的社区建设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二是城镇居民对社区建设的需求向人本化、生态化、信息化方向升级。调查发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城镇居民对社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明显升级。体现在人本化方面,居民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开始更加追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健康和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对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社区养老、社区医疗卫生等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生态化方面,居民对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为迫切,并期待加大社区内消除私搭乱建和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处理的力度。体现在信息化方面,居民对目前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情况不太满意,希望加快完善社区互联网基础设施。

三是城镇居民迫切期待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调查发现,目前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尤为期待加强文化体育设施、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在社区服务方面,居民希望加快健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婴幼儿照护、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机构及硬件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面广,既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四是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量是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调查发现,在婴幼儿照护方面,居民期待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安全和卫生;在家政服务方面,期待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家政行业的监管;在养老方面,期待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在医疗卫生方面,期待社区增加全科医生、提升医疗水平。这要求深化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创造新时代美好社区生活。

五是老旧社区、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应成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调查发现,相对其他类型社区,城中村(城郊村)社区、老旧社区尤其是前者,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强烈;居民对生活环境整治的满意度明显较低。2019年年初以来,中央已将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调查发现说明,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同样存在强烈的改造需求。尽管多年来城中村(城郊村)社区改造在各地已经得到推行,但出于稳投资、拉内需的需要,中央政府应将其纳入更高的层面、以更大的力度采取行动。

(二)对策建议

第一,开展新一轮的城镇社区建设行动。本世纪伊始,在民政部门主导下,我国曾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国社区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面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重、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国际环境剧烈转变等新形势新挑战,为了进一步创造人民群众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巩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并助力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应开展新一轮的城镇社区建设行动,制定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纳入将要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以社区建设的人本化、生态化、信息化为核心导向,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国城镇社区建设水平上升到新台阶。

第二,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城镇社区建设。应围绕宜居、健康、人文、绿色、智慧等要求,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升级提质,加强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排污和垃圾处理、公园绿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婴幼儿照护、养老、医疗、家政、创新创业等服务为重点,大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供给模式和机制、健全监管体系,扩大和优化社区服务供给。着力建设安居乐业、创新包容、绿色文明、良序善治的新时代美好社区、和谐社区。

第三,突出问题导向,分类推进新一轮城镇社区建设。对于老旧社区,着力推进公用设施设备、公共环境等硬件改造和水电气路、光纤、雨污分流等专项功能性改造,在此基础上,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等服务。对于城中村(城郊村)社区,着力加强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社区道路等建设,促进教育、醫疗、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覆盖非户籍常住人口。对于商品房社区,强化社区各项公共配套设施的落实,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改善物业管理,强化业主权益保护。对于产业型社区,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加快建设创业公寓、大型超市、品牌商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增加教育、医疗、体育、休闲等设施场所。

第四,加强新一轮城镇社区建设的要素保障。在资金方面,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将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经费、社区活动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等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投向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养老、托育、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探索和创新金融支持城镇社区建设的方式。在设施方面,通过国资划拨、底商返租、区域共建、市场化购买等方式,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新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人才方面,着力畅通社区工作人才来源渠道、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公开招聘基层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的力度。加快构建城乡社区规划师制度。

第五,完善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只有发动居民充分参与、共同协商,积极支持社区建设,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成果。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发动居民充分参与社区建设的谋划、规划、实施、监督评价、后续管理等,将群众工作做实做深,真正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注:

①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无法回答项不参与赋值。本报告对其他的便利度、迫切度采取同样的赋值方法,取值区间均为1—5分。

(课题负责人:银温泉,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所长、研究员、博士。胡杰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社会调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执笔:胡杰成)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婴幼儿设施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