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残疾儿童可以上学
2020-11-16张烁
张烁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其中随班就读在校生39.05万人,约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49.15%。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更加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29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指导意见》要求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作用,用科学的机制、依据有关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确定残疾儿童少年是否适宜随班就读。同时,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对初次安置后确实不适应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再评估,根据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意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切实保障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2.破解随班就座、随班混读难题。《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一是合理調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二是落实“一人一案”,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健全符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四是最大限度创设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环境。
3.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素养。各地各校要选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养、富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选派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较丰富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
适用话题
特殊教育 因材施教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