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论对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2020-11-16韩红梅
韩红梅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根据教学实践和中国教育实情,提出“教学做合一”理论,极大丰富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张通过学生的“做”把教师的“教”传输到学生的“学”。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做”和学生的“学”三大层面分析“教学做合一”理论带给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理论 中职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大多用于德育课堂,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德育方法,还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做”把所“教”传输到学生的“学”,侧重于学生的“做”,而不是教师的说教,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对分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把一半时间交给学生“做”,在“做中学”。本文侧重探讨“教学做合一”理论对中职英语口语课型的指导方式。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先生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杜威为了反对“从听中学”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主张,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做中学”侧重学生的主体建构,亲身实践,主动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回国后,根据教学实践和中国教育实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理论,极大丰富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它的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做”把教师的“教”传输到学生的“学”;第二,“教学做合一”符合人的思想成长规律,人是在曲线循环中逐步达到思想进步的,学生在“做”的实践中主动思考,尝试修改错误,达到自我建构知识的目的,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力,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第三,“教学做合一”给学生“做”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做,如自我酝酿或小组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作能力,在合作中还会有创新和整合,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灵活应用的目的。施章清(2016)从当下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要求解读了“教学做合一”的新含义,认为还包括“增强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新价值”“建立一种彻底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做合一”理论本身正符合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即: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它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和行动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课堂或以它为课堂教学方式能更轻松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尤其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三、中职学生的学情
(一)中职学生英语基础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英语,英语水平大多低于初中毕业应该达到的水平,对于一些单词或知识有些印象,记忆模糊,但不会使用,还有少数孩子初中选学的是日语,不是英语,三年没学过英语,英语基础更差一些。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自小接受的教学方法多为教授法,即“你讲我听”,做些机械练习,灵活应用的机会很少,长期以来养成了被动学英语的不良习惯。孩子们生性较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课前课后少有预习和巩固,大部分学生学习需要老师监管。
(二)学测要求及学习英语目标
中职学制为三年,学历为中专,在第三年毕业前夕要接受全市统一的测试,测试及格才视为英语考核合格。江苏中职英语采用的是王守仁和袁春艳主编的《英语》。从课本编制的角度分析,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实现三大目标: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与技能;第二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不同文化的对比意识,提高思想认知和文化素养;第三要能为学生以后职业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英语学习目标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英语学习任务,考试及格,顺利毕业;二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以后职业或学历提高打好基础;三是纯粹喜欢英语,想把英语学好,达到听得懂、说得出、看得顺、写得对的流畅精准的熟练程度;极少数同学没有目标。
(三)口语在课本板块中的地位
教材分为导入、听说、阅读和语言综合应用(语音、语法和词汇)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鲜活的教学场景,体现了“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导入部分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灵活,为听说环节铺垫,可以纳入听说课型;听说部分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对话或职业场景,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阅读文本分为泛读和精读两个任务步骤,不论是哪一种任务,听和说都要贯穿其中。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交流,最常见最实用的交流是听和说,听说贯穿于任何课型,是任何课型的技能目标。老师在说,学生就在听;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就在听,学生自己在说,学生自己也在听,听说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语言综合能力强可以提高听说的达意水平、精准度和流畅度。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他们未来职业所需。口语对话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一切课型的服务目标。
四、“教学做合一”理论对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实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与“学”,陶行知先生不仅主张“教”与“学”应该合一,而且提出了怎样合一的方法,即通过学生“做”这个桥梁把教师的“教”传输到学生的“学”,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教”的目的和“学”的效果。我们要在中职英语口语课中紧紧抓住“教”“做”“学”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
1.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论或理念都是基于人认知的本质发展规律和现象提出来的,理论提出者做了大量的实验,观察了无数的案例,参考了无数的文献,得出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真实。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研读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设计应该用真实、贴近最近發展区、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诱发、驱动学习者的探索热情、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还认为,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建立更完整的事物表征,有利于培养思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协作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的力量,以共同活动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和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思想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们互动,思想和情绪随时与学生一致,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满足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修美燕(2013)认为“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学习兴趣发源于内部动机和愿望。兴趣以需要为基础,符合学生现实需要的东西都能引起兴趣”。理论指导实践,教师掌握了这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论,才能够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寻求更好的方法开展英语口语教学。
2.采用综合科学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必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和支撑,教师在胸怀理论的前提下可以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过程导向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示范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混合课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每一种教学法都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动机激发理论,教师要根据口语话题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实时调整教学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给予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做”的机会,犯错误的机会,学生在“做”中体验经历过的满足感,从错误中体验到进步的甚至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和需要,焕发出极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我们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贯穿于英语口语课堂始终。
3.采用动态的教学评价方法
在学前教育的终结性评价即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是没有统一口语测试的,所以口语测试要在平时的每次课中进行。周沐利(2016)提出“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學的评价,既要有基于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又要有对课程参与度、喜好等感性体验。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更应该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学生的自我反馈”。老师要从学生对话本身、对话的表现和学生从对话中的获得感这几个方面进行动态的衡量和评价,并给予学生具体的详细的点评,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再完善、更新对话,完善后再呈现给老师评价,直到各方面都合格、过关为止。老师记录下每个人最终过关的对话表现,一阶段后学生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这种动态的评价对增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意义非凡。
(二)学生的“做”
学生要在教师的各种教学法框架下完成任务。《英语》这套书的对话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点,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话题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况,本身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英语口语课一般是两节连排的,在第一节课的对话范本学习部分,教师通过示范法,从对话中提炼出主要问题,一般有三到四个主问题,先是单个问题与学生个人互练;全身反应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两两互练,交换同伴互练,全班两大组互练;然后三个问题串在一起,再采用个人活动、两人合作、大组合作等形式整体连贯地呈现操练,在练习过程中,全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检查每个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即使说得不太好也让他们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让每个人说出来,头脑动起来,体验参与和被尊重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学生“做”的时长占课堂的三分之二左右,完全达到了对分课堂的标准。
第二节课学生要用上节课学到的主要问题和以前学过的表达融汇贯通地自己创设实际的新对话,对话内容要融合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打招呼和礼貌用语;二是主要问题对话;三是一些评价语言或过渡语言即对对方回答的礼貌性评价或一些承接语言。对话内容之外还要从对话的表现形式方面考虑两大要素:一是学生的语音要正确,语调要合理;二是对话时的身势语要合理,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站姿、站位等,学生按照这些要求两两对话练习,大概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练好后老师逐组检查,按上述标准逐组纠正,纠正后学生再完善对话,直到达到老师的标准为止,老师记录下他们的表现,至此学生完成本次课的任务,实现本次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因为老师是逐组错时检查,所以每组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点评和充分的练习。在经过两轮甚至三轮的教师检测纠错完善后,学生说(即“做”)的时长大概在30分钟左右,完全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和对分课堂的要求。
(三)学生的“学”
学生通过“做”,通过小组对话(以两人一组居多),不断地建构、纠错、更新、完善对话,做完后会发现自己的口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很多,更有胆量表达了,表达得更准确、更流畅了。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对话本身,体验了过程与方法,还提高了实际会话和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在对话中感受到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对话开头有打招呼,结尾有感谢和再见,从中我们学到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对话中对方可能会出错或表达不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从中我们学到对待他人要友善,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双赢共成长;对话中双方言语表达要委婉客气,从中我们学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中不仅增长口语表达技能,人的综合素质也在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改变,更主要的是学生思维的改变,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学习不仅是死记硬背,刷题和一味模仿、学习都是可以很轻松的,在真实“做事”(对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
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课堂中学生能圆满地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结语
“教学做合一”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课程编制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德育方法。在中幼英语口语教学中以“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取合适科学的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做”的时间段,学生自会在修改、借鉴、求助等过程中完成自我建构,做出完整真实的对话,体验到参与任务过程的快乐,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或升华。
参考文献:
[1]施章清.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
[2]孙志青.英语教学中情境交际意愿培养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理论,2008(8).
[3]修美燕.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周沐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