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理念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11-16韦帅民

北方经贸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韦帅民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未来巨大发展潜力,是影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以创新理念引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供给不足、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培育模式有待重塑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以創新理念为引领,培育创新主体,丰富科技创新供给;明确创新方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塑创新模式,增强创新发展效能;优化创新政策措施,厚植新兴产业基础,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创新发展理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11-0128-03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未来巨大发展潜力,是影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开拓新思想、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力,高质量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取得成效显著。2019年,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为8.4%,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3.1个百分点,为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提供了强大的引领动力。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

一、以创新理念引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创新理念是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学性的客观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关乎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产业兴旺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选择和培育产业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科学合理地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以创新理念引领,就能科学地分析我国产业发展所积累的优势与基础,在综合把握产业发展国情、科技发展趋势和外部冲击挑战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快速推动其发展。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通过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逐渐摆脱传统上过度依赖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投入人力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立足于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集约型发展模式。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通过创新发展机制,打破过去产学研资分离的状态,强化科技与经济的链接、创新成果与经济效益的对接,健全完善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驱动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科技革命和技术积累,打造一批具有未来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

(二)创新理念是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系统性的客观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需要多种产业发展要素的相互配合、均衡发展才能有效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优化和完善产业发展要素,切实增强要素之间的联动、组合与耦合,协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体制机制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系统。良好的体制机制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科学确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保障产业科技创新有序有效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创新理念引领,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创造良好的培育空间,提升促进产业发展要素供给机制和供给能力,建立合适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良好的体制机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要素、技术要素、服务要素等,切实保障其发展,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所急需的。管理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内部驱动,现代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管理方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只有以创新理念引领,才能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更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方式,可以有助于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各要素的活力,并能够实现有效组合,系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三)创新理念是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标准的客观要求

高标准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就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和创新发展未来审时度势之后,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目标,就是在产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国际水平的突破,在构建我国特色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上发挥举足轻重作用。这一战略目标对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就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道路提出要求,努力使其打造成具有世界水准的支柱产业。具体说来,科技创新路径上,要瞄准制约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科技力量,攻关突破核心技术,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世界技术高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产业培育壮大选择上,重点选择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引领未来长期发展的优质产业进行培育,努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将重点核心资源投入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最终能够培育和壮大出带动高标准全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

(一)创新供给不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而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供给明显不足,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科技供给、制度供给和人才供给构成我国创新供给不足的主要因素。一是产业基础科学研究力度不足。长期以来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就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科研经费比例为5.5%,约为美国的25%、法国的20%。随着我国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大量需要建立在基础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产业先进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供给时,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无法购买得到,产业基础科学研究不足的矛盾就制约了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科技创新制度有待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其培育壮大要求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更具活力的激励方式、更加灵活的组织架构、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高速发展时科技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制度完善上仍有诸多不足。三是任何创新的主体始终是人才,人才的培育始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培养比较偏重“大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众多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我国工业进入中高端发展阶段,普通工程技术人才逐渐出现过剩现象,高端“精英人才”也逐渐显露出供给不足问题。

(二)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各有区别又相互支撑。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往往在产业规模、资本积累、市场占有等方面具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掌握科技水平、发展前景好、經济效益高等方面优势。但是,两大产业又是紧密联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之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引导。可见,两大产业需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从技术上看,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生产工艺,其中不乏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并能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的技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较高,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吸收和引进新兴产业技术。从资本上看,传统产业具备较雄厚的资本优势,可以在前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具备良好发展潜力,可以在未来反哺传统产业,为其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从产业链上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完全可以互为对方提供产品服务、生产要素等。实际上,我国产业越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链融合就越好。然而,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资本及产业链融合发展上还待进一步加强。

(三)培育模式重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过去我国产业大多数都是从零开始,充分运用我国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产业发展基础。正因为产业发展起点较低,各种要素作用远未达到边际递减的阶段,很多潜在矛盾在快速发展中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一是企业与高校的问题。我国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科技创新支撑,但是企业缺乏科技研发人员,缺乏科研成果。我国高校科研人员云集,掌控着大量科研成果,但是高校缺乏必要的科研成果转化载体。企业与高校科技创新脱节,既造成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极大浪费,又制约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企业与人才的问题。创新型人才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其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都有独特之处,企业不应该将其与普通员工一样对待。目前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仍然习惯用按资排辈、职称职级等来管理高层次科技人员,使创新型人才为了取得职称评定,不得不按部就班地进行科技活动,这种创新型人才管理形式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发挥,创新型人才很难推出什么创新成果。三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近年来,各地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制定规划和政策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直接“指手画脚”,打乱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以创新理念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以创新理念引领培育创新主体,丰富科技创新供给

首先,加强基础科学创新供给。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科学研究,改变过去重视应用科学轻视基础科学的现象,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切实解决基础科学研究人员遇到的困难,提高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生活待遇,鼓励科研人员安心从事基础科学创新,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原动力。其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供给。创新建立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的“贴身服务”机制 ,切实保障创新主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创新供给。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以机制和制度更好地维护自主创新成果,形成正反馈的创新回路。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供给。要加强顶尖人才的引进,打造我国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队伍。要落实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资源倾斜和政策导向,更多更优地培养新兴产业实用型、专业性人才。

(二)以创新理念引领,明确创新方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在全面深入研究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产品、技术、产业链等关系的基础上,编制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二者协同融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快二者各自发挥优势,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其次,积极搭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和融合渠道;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打破原有的产业和企业壁垒,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关键技术和发展瓶颈,协同攻关,解决问题,融合发展。

(三)以创新理念引领,重塑创新模式,增强创新发展效能

首先,创新多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推动创新主体跨区域、跨体制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要素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把建立一批跨区域、跨体制的联合创新主体,把“产学研”联合体效能发挥到极致。其次,创新“产学研”合作效益分配制度,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各方的效益收入比例,遵照多投资多收益,少投入少收益的原则前提下,特别规定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投入的收益比例,以鼓励研发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第三,转变对创新型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方式,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差错,也允许科技人员在纠正科技创新过程中纠正错误,鼓励科技人员勇于探索、勇于进取,提高创新成功效率。

(四)以创新理念引领,优化创新政策,厚植新兴产业基础

要在国家总体区域规划框架内,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制定区域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政策,明确各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鼓励立足本地优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新兴产业,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弊端。针对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特点,转变部分地方政府“唯GDP”的绩效考核标准,增加创新性、导向性、针对性的产业考核指标,兼顾短期产出和长期效益;兼顾地区效益和全国效益,更加重视全国效益。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健全政策扶植机制。一方面通过财政贴息、税收减免、政府补助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上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示范推广、风险担保等途径,为企业转移风险、分担风险,解决新兴产业发展前期产品认可度低、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切实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 黄群慧,李晓华.创新发展理念:发展观的重大突破[J].政府经济管理,2016(11):2-8.

[3] 陈海霞,朱杰堂.新常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3):35-40.

[责任编辑:庞 林]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