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1-16柳占富

吉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尿蛋白白蛋白肾病

柳占富

(凌源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凌源 122500)

糖尿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其中糖尿病肾病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若控制不当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尚无高效治愈方式,临床多以控制饮食、指导运动和西药治疗为主,可改善病症,但很难控制病情进展,而中医学关于糖尿病肾病治疗存在诸多理论依据,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阴虚、燥热相关,对症处理优势明显。本文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治疗方式效果,旨在为疾病控制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男58例,女40例,年龄40~71岁,平均(55.63±2.87)岁,病程2~17年,平均(9.62±2.3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高血脂21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9例;试验组56例,女42例,年龄41~71岁,平均(55.89±2.81)岁,病程3~17年,平均(9.85±2.09)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9例,合并高血脂22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9年WHO在制定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同时连续3次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中2次结果在30~300 mg[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主症:口渴引饮、体瘦、四肢乏力和精神不振;次症:肢体麻木、面色晦暗、舌质红且少苔、脉涩[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②对研究了解且自愿参与患者;③神志清楚患者;排除标准:①慢性肾病或痛风患者;②伴有恶性肿瘤患者;③药物过敏史或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使用胰岛素控糖,选择诺和锐30,早晚皮下注射,同时给予患者缬沙坦控制血压,口服,用量为80~160 mg/d,血脂异常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合理控制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配合适度的体育运动;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部分同对照组,中药方剂:生黄芪30 g、丹参20 g、党参20 g、葛根15 g、苍术15 g、熟地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山茱萸10 g、丹皮10 g、山药10 g、茯苓10 g、川芎10 g、大黄8 g和水蛭6 g,清水熬煮,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给药2个月。

1.3观察指标:治疗效果评估,评估标准制定参照文献[4],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70%及以上,空腹血糖<7.9 mmol/L;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3%~69%,空腹血糖<7.9 mmol/L;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前两个等级占比相加为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8周检测,应用BN 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UAER组间比较差异较小,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属微血管病变,早期病症隐匿,进展缓慢,但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情况,则提示肾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肾小球和肾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使得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对肾脏造成损伤,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西医治疗以药物控糖、控压和饮食运动调节为主,但效果欠佳[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尿蛋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水肿”“消渴”“尿浊”范畴,本虚标实之证,阴虚为本,而燥热为标,患者阴虚血液亏损,流动缓慢而导致出现虚度情况,气血无力则无法推动血液,进一步加重淤堵,因此病机在于气阴两虚、瘀阻肾络。本次研究基于病机,方剂中黄芪能够固表利水,五味子、麦冬和党参一敛一清一补,达到益气生津功效,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和泽泻、丹参补泻结合,具有良好的滋补肾阴功效,同时山药与黄芪配伍在滋脾阴的同时可补脾气,阴阳配伍健脾养胃,并可促运化、止漏浊,同时加入川芎、丹参可活血化瘀,水蛭则可通经驱浊,主要配伍促进患者病情恢复[6]。

综上所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蛋白尿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尿蛋白白蛋白肾病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