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16张舒石王东洲冯大永王铁君

吉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伽马刀放射治疗定向

张舒石,张 健,王东洲,冯大永,王铁君

(1.长春市人民医院伽马刀中心,吉林 长春 13005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吉林 长春 130022)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一种,在所有肺癌发病及死亡人数中可占80%,另外,其中有15%的非小细胞肺癌将发生脑转移,不仅给治疗造成更大难度,患者的存活时间也会因此大幅减少[1]。以往通常采用铂类化疗药物来抑制NSCLC肿瘤或病灶部位的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已得到临床广泛关注与应用。本研究就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及CT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分期处于ⅡB-Ⅵ期;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43~75岁,平均(58.42±6.53)岁;鳞癌19例,腺癌27例,腺鳞癌17例。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有放化疗治疗史者,预估生存期<6个月者。

1.2方法:采用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仪器为玛西普公司GMBS体部伽马刀。患者体位塑形并固定,胸廓人口至肋膈角常规扫描,如需要再进行一次增强扫描,采用重复摆位架选择4个病灶附近标记点,并记录各坐标值。将CT扫描图像输入系统工作站,勾画肺窗靶区并与纵隔窗对比,在CT扫描靶区上外扩8 mm获得临床靶区,根据患者年龄、肿瘤扩散度等继续外扩,布置靶点,计算放射剂量。依据放射生物学原理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应遵循少分次、大分割原则:肿瘤直径不足3cm时,以70%~8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剂量7~8 Gy,分5~6次,总剂量36~42 Gy;②肿瘤直径为3~5 cm时,以60%~7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5~7 Gy,分5~8次,总剂量40 Gy;肿瘤直径>5 cm时,以5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4~6 Gy,分8~10次,总剂量40~42 Gy。每2天治疗1次。

1.3评价指标:经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2]:与临界半径总和对比,目标病灶半径总和减少≥30%,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统计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60岁和≤60岁)、肿瘤大小(>5 cm和≤5 cm)、卡氏评分(>80分和≤80分,卡氏评分[2]共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预后情况:随访6个月后,63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8例,占44.44%;预后不良35例,占55.56%。

2.2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肿瘤≤5 cm、卡氏评分>80分、肺癌未发生脑转移和有前期化疗史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前期化疗是影响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晚期由于错失手术最佳时期,临床通常采用放化疗方式控制病灶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铂类化疗药物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灶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化疗后毒副作用较多。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以伽马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技术逐渐成为癌症晚期的重要治疗方式。伽马刀可通过三维聚焦方式进行360°旋转照射,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治疗剂量,剂量按照由外向内逐级递增,目标病灶的高剂量照射下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对于体质较弱、老年患者是更佳的治疗选择。

表1 影响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效果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 影响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63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8例,占44.4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前期是否化疗是影响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效果较好,但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前期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身体各器官的应激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很难耐受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过非创伤性体部不固定装置,利用伽马射线进行多靶点共面旋转或固定照射,促进肿瘤细胞再氧化,具有高精度和高疗效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刘志远等在晚期肺癌预后因素分析研究时发现,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肺癌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如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化疗史、照射剂量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3]。因此,尽早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施以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肺癌预后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肿瘤大小以及前期是否化疗是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铂类化疗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灶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在作用过程中能有效减少免疫细胞损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通过前期化疗患者病情能得到较好控制后,再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行局部肿瘤控制能提升治疗效果。病灶大小是人为不可控因素,由语迪等研究[4]指出,直径≤4 cm肿瘤选择伽马刀放射治疗时局部肿瘤控制率更好,肿瘤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这与本研究观点一致。但该研究中对其发生机制并未详细阐述,笔者分析认为肿瘤直径越小表明分期越早,通过局部放射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肿瘤本研究中肿瘤直径≤4 cm患者仅18例,因此选择肿瘤直径≤5 cm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效果较好,但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前期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猜你喜欢

伽马刀放射治疗定向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伽马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TACE与伽玛刀治疗肝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伽马刀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