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机云锦谁裁出,唯有妙手似剪刀
——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及备考建议

2020-11-16安徽童志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神庙沧州林冲

安徽 童志国

细节,顾名思义,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孙犁先生在《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中说:“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记史中不可或缺。其实,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史家记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备受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青睐,在塑造人物形象、合理设置情节和暗示文章主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关注文本中诸多的细节描写,并指导学生梳理归纳,为高考实战奠定基础。现不揣冒昧,简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文本中的四处细节描写

1.称呼语“高太尉”

林冲刺配沧州后,偶遇从前在东京救过的李小二,这是文本中一个很重要的情节。林冲在谈及刺配沧州的原因时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句话里的称呼语“高太尉”显得很异样,透露出了林冲的真实心态,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在《水浒传》中,高俅的官职是殿帅府太尉,“高太尉”这一称谓明显指高俅。林冲此时在提到高俅时为何仍然称呼其官职名呢?笔者指导学生用还原法思考:一般来说,被高俅害得离妻别子、身陷囹圄,在提及高俅时,会怎样称呼他?在叙述这一段经历时心情如何?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认为应该是义愤填膺,怒气冲天,情绪激动,绝不会心平气和地称对方的官职名,称其“那厮”“老贼”“泼贼”等亦不过分。由林冲仍以“高太尉”来称呼高俅,我们不难读出此时林冲克制隐忍的心态:他不想在服刑期内惹事,只想着早点结束刑期,离开是非之地沧州,回到京城与家人团聚,甚至期望能恢复原职。

另外,“我因恶了高太尉”背后的信息很丰富,林冲把高俅逼害自己的事说成是自己触怒了高太尉,把自己的无辜受屈说成是主动冒犯,这种主动揽责的心态是委曲求全、谨小慎微、心存幻想的体现。

“高太尉”这一称呼语细节,可以说是对林冲当时真实心境的摹写,将林冲克制隐忍、忍辱负重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2.“火”的细节描写

在讨论林冲绝处逢生的原因时,有部分学生认为“火”是最主要的因素。理由是如果没有草料场那场要置林冲于死地的大火,他不可能彻底爆发,从而脱胎换骨获得新生。这样理解无疑是有偏差的,因为林冲能死里逃生的客观条件是风雪而非大火。为了破除学生思维上的迷障,我们有必要将文本中关于“火”的描写梳理一番。

文本中关于“火”的描写共有五处:

①(林冲)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②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③(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

④(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⑤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这五处关于“火”的描写文字,可以分为三组:①②为一组,③④为一组,⑤为一组。

具体来讲,因为有③④两处尤其是第④处关于“火”的交代,所以第⑤处——林冲看到草料场的冲天火焰,可知这绝非因林冲的疏忽大意而酿成的火灾。那么,草料场大火的起因只有一个,即人为纵火。第⑤处写火势越大越猛,就越能说明陆虞侯等人计谋的恶毒:一定要烧死林冲;即使林冲侥幸逃脱,也因失职而难逃死罪。

此外,③④两处关于“火”的描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刻画林冲的性格。林冲在买酒之前小心翼翼地将“火炭盖了”,买酒回来后,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第一反应就是伸手去摸火炭盆,怕溅出的火星引发火灾。这两处细节描写将林冲谨小慎微、心思缜密的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

①②两处关于“火”的描写,无非是要告诉读者:天气严寒,人要靠生火、烤火来御寒。当烤火不足以御寒时,林冲会按照老军的交代去市井买酒,这才有路经山神庙以及后来借宿山神庙的情节。所以,这两处关于“火”的描写,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作者反复描写“火”的细节,可谓匠心独运:借“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后面情节和塑造人物性格。虽然助力林冲死里逃生的是“风雪”,但从象征意义上看,正是草料场的那把大火彻底地引燃了林冲心底潜隐的怒火,使他涅槃重生!

3.山神庙的方位

从林冲的人生经历来看,山神庙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不妨这样说,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际遇的分水岭,也是他性格变化的分水岭。在山神庙亲耳听到陆虞侯的歹毒奸计前,林冲性格中隐忍克制、委曲求全的因子占据上风,因此他为人处世谨言慎行,心存幻想;之后,林冲得知高俅必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于是抛弃幻想,手刃仇敌,投奔梁山,完成自己人生的无奈转身。

山神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处所。除此之外,文本中对草料场、沽酒的市井等位置都有巧妙的设计。

笔者指导学生将这几个地点的位置仔细研读了一番,发现方位细节的安排着实巧妙。文中交代很清楚,这几个地点分别是沧州城、草料场、山神庙和市井。大军草料场在“此间(指沧州城)东门外十五里”处,山神庙在草料场东约“半里”处,市井在草料场东“三二里”处。如果我们以沧州城为起点,这几个地点的位置正好在同一个方向——东面。即沧州城东面十五里处是大军草料场,草料场东面约半里处是山神庙,山神庙东面约一里半至两里处是市井。这同一方向的方位安排,其好处是什么呢?

文中林冲自沧州城出发的路线为:沧州城—草料场—山神庙—市井—山神庙—草料场—山神庙,陆虞侯等人的路线为:沧州城—草料场—山神庙。林冲在市井买酒回草料场发现草厅被大雪压倒后,陆虞侯等人大概从沧州城开始出发;当林冲借宿山神庙时,陆虞侯等人可能到达草料场。陆虞侯等人在草料场放火后赶到山神庙时,林冲早已在山神庙了。在同一时间,林冲往东走,陆虞侯等人后脚从西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山神庙方位这一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安排,却意义重大,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4.山神庙内的大石头

在教学中,有学生对山神庙内的那块大石头的设计产生了疑义:林冲用一块大石头将庙门堵住了,陆虞侯等人推不开庙门,说明庙内可能有人;那么他们怎么会毫无顾忌地站在庙檐下将奸计说出来呢?这样的细节安排是否有瑕疵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三个问题:一是陆虞侯等人用手推不开庙门,是不是说明庙内一定有人?二是陆虞侯等人推不开门后,为何索性就放弃了进庙的打算?三是他们为何敢在庙檐之下将毒害林冲的计谋和盘托出?

就第一问来说,师生讨论后认为,从外面推不开山神庙的门与庙内是否有人不是必然的关系,而是或然的关系。换言之,陆虞侯等人推庙门不开并不能说明庙内一定有人。因为文章通过林冲的视角,对山神庙周围的环境交代得很清楚:“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这说明山神庙是一个孤零零的所在,再加上晚上风大雪紧,从外面推不开山神庙的门,就不能排除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山神庙因年久失修门被卡住了,附近的老百姓将庙门锁了,等等。

陆虞侯等人在推不开庙门的情况下,为何就放弃了入庙的打算?这一问我们可以从陆虞侯来山神庙的目的和心态来考查。

从目的来看,陆虞侯等人是观望和等待。众所周知,陆虞侯等人在草料场放火后,第一时间逃离了现场,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嫁祸林冲,坐实其玩忽职守之罪;第二,将自己置身事外,撇清与草料场起火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纵火后,他们不能直接回沧州城,要选择一个去处等结果。这个去处不能离草料场太远,否则不能便捷地探知消息——林冲是否被大火烧死?因此,离草料场仅半里之路的山神庙就成了最佳去处,于是他们在纵火之后“直奔庙里来”。故后文富安提出要回城时,陆虞侯却说:“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从心理层面看,陆虞侯等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其心理逻辑:纵火杀人心虚而快速逃离现场,慌忙之中到达山神庙后推门不开却未作深思。对陆虞侯等人来说,能进入庙内最好,可以避人耳目;不能进庙也无妨,毕竟他们只在山神庙逗留片刻。

此时,还有更值得他们关注的事——林冲的死。在他们恶毒的布局中,火烧草料场是一个必置林冲于死地的万全之策:林冲即使侥幸逃脱,也要背上玩忽职守的死罪。出于这样的设计,陆虞侯等人默认偏僻的山神庙是一个安全之所,除他们之外再无别人。既然如此,那么庙门为何推不开似乎就显得不重要了。

最后一问,陆虞侯等人为何敢立于庙檐之下直言不讳毒害林冲之阴谋呢?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将毒害林冲之计和盘托出并非陆虞侯等人胆大包天的主动炫耀,而是三人在观火势时的闲谈中说出来的。更准确地说,是在差拨的邀功请赏中被顺带提及的,“这条计好么”分明是差拨讨好献媚的丑陋嘴脸的体现。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在交谈中将毒害林冲的奸计无意识地和盘托出了。这个无意识的背后是三人满满的自信,自信纵火烧掉大军草料场是一个人“神知鬼不觉”且必置林冲于死地的绝妙计谋。没有想到的是,隔门有耳,惊天密谋却被藏在门内的林冲知晓。

由此看来,山神庙内的大石头恰恰是作者巧妙伏笔的安排,而非文本漏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还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林冲随身携带的解腕尖刀和花枪,还有草料场大门的钥匙等,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有过精彩的分析,于此不再赘述。

二、细节描写的备考建议

众所周知,任何知识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为生活服务,才能称之为真正地掌握了某一类知识。细节描写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在带领学生鉴赏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诸多的细节描写之后,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将细节描写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积极为备考做好知识储备。如从作用上分,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指向这几个方面: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描写可以营造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细节描写可以深化文章主题,等等。大致梳理见下表。

常见细节描写分类表

当学生把细节之作用条分缕析地吃透之后,自会将这一知识点系统化。系统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

另外,我们也有必要要求学生在写作记叙文的时侯,尝试通过细节描写去构造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从而将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写作能力。

事实上,细节描写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一个常见考点,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关注。

针对细节描写的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对表现手法进行设问,二是对人物形象分析或对小说情节发展、铺垫等的考查时涉及细节描写。后者难度明显高于前者。前者如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这句话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不少考生将此处的动作细节描写误认为场面描写,其实是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了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小女孩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以及吴秋明对她浓浓的爱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客观地分析细节的作用,不可盲目地拔高,有些细节描写未必指向宏大的主题,牵强附会的解说反而会弄巧成拙。并且,我们也不要过分地夸大细节的作用,因为它只是人物、景物和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因此,诸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生死”等命题,细究一下其实都是伪命题,真正决定一件事(一个人)成败(生死)一般都是关键性的“大节”,细枝末节没有决定全局走向的能力;非要说有的话,我们不妨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决定事件走向的“大节”都是由当初的细节变化发展而来的。

综上所述,在阅读中若能聚焦细节描写,指导学生从细节之“细”中读出人物的精神风骨、情节安排之妙以及文章主旨的宏深,那么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可能是有效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应试能力自然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山神庙沧州林冲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智海急流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次偷听与山神庙设置的思想艺术价值
两座“庙”里的乾坤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何以存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