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点就是考点,难点就是重点
——现代诗歌的命题规律和备考指要

2020-11-16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表现手法选择题

山东 刘 朋

2019年11月30日—12月3日,山东省考试院举行的山东省首次模拟考试(以下简称“山东模考”)的语文试卷中,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变化:现代文阅读中没有考学生习以为常的小说或散文,而是考了一首现代诗歌——辛笛的《刈禾女之歌》。

现代文阅读考查了现代诗歌,这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文阅读板块的“文学作品”包含“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四种体裁。向前追溯,1999年和2000年高考全国卷都曾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新诗。所以,山东模考中的现代文阅读考查了新诗也不算太过分、太突兀。新诗“难考”不等于不能考,以前没考不等于以后不考。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有很大可能会出现在日后的高考卷中,而这次山东模考中的现代诗歌试题就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为现代诗歌的备考和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现代诗歌考查和教学的要点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现代诗歌考查和教学的要点。笔者认为《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相关能力的要求可以综合为“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现代诗歌的语言以白话文,即现代汉语词汇为主,所以也叫“白话诗”,但也有人喜欢混用一些古典词汇或古典意象。现代诗歌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所以也叫“自由诗”,但也有一些比较注重格式和音律的诗体,被称为“新格律体”。现代诗歌一般采用自由换行和分节的格式,行和节一般是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但也有一些行或节之间存在藕断丝连的缠绵关系。有的现代诗歌特别看重“陌生化”的表达方式,经常有一些新奇的词语,学生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魅力;有的现代诗歌喜欢“自动化”的表达方式,多用一些自然、本色甚至是口语化的诗句,在浅易和空灵之中蕴含丰富的言外之意。有的现代诗歌善于学习借鉴外国诗歌的优点,形成了中国特色,而有的现代诗歌则传承了民族特色,又注入了时代气息。

因此,现代诗歌的形式如语言、节奏、韵律、行和节的安排等,内容如意象、意境、情感等,表达方式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效果、艺术特色等,都可以作为考查的内容。

二、命题变化规律

笔者剖析了1999年全国卷和2000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以及山东模考题的考点设置,归纳了命题的变化规律,请看下表:

题目(年份)要求意象含义目的手法效果结构9A(1999)9B(1999)9C(1999)9D(1999)赏析√√√√√√√9A(2000)9B(2000)9C(2000)9D(2000)解说√√√√√√√√10A(2000)10B(2000)10C(2000)10D(2000)赏析√√√√√√√√6A(山东模考)6B(山东模考)6C(山东模考)6D(山东模考)理解√√√√√√√√7A(山东模考)7B(山东模考)7C(山东模考)7D(山东模考)分析鉴赏√√√√√√8(山东模考)理解√9(山东模考)分析√

1999年全国卷选用的现代诗歌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考查形式是一道3分的选择题,要求是“赏析”。A项考查了对“嘶哑”的“歌喉”之“嘶哑”的含义的理解;B项考查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特点和诗句含意的理解;C项考查对“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含意的理解和表达效果的分析;D项考查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代的内容的理解。

A、B、D三项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意象和诗句的理解与分析,C项考查的是对诗句的鉴赏与分析。因为只有一个选择题,所以“理解”和“鉴赏”是混在一起考查的,难度不大。

2000年全国卷选用的现代诗歌是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考查形式是两道3分的选择题。第9题考查对这首诗的“解说”,A项以“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为切入点,考查对诗中时间的理解;B项考查对“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中“脸”的意象的特点(“皱”“美丽”)的理解、表现手法的分析(并列)和表达目的的分析(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项考查对“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主语“你们”的指代的理解。D项考查对“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句诗的“思考者”的理解。

2000年全国卷第10题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A项考查表达手法(联想,用空间性的位移传达时间性的主题)和表达目的(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项考查意象的特点(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表达手法(利用两者的不协调)、表达目的(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项考查意象的特点(圆满)、表达手法和表达目的(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项考查分析诗句的主体。

可见,随着分值的增加,现代诗歌考查内容的分类越来越清晰,考查的问题也越来越细致。除了沿袭对意象特点、诗句含意和诗句主语的考查外,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目的也成为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对现代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具有细致、深入、灵活、多样的特点。当然,试题的难度也逐渐增加。

2017年12月15日凌晨,东南大学杨文章同学突发癫痫送入ICU抢救。12月20日22:11,东南大学在线捐赠平台发出“为至今昏迷的东大学子寻求生机”的捐赠倡议,得到了在校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仅仅12小时,截止21日10:11捐款已达802634.62元。22日,学校通过微信平台公开杨文章同学的病情和捐助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并作特别说明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捐款已经超过预期,不用再继续捐款……

山东模考选用的现代诗歌是辛笛的《刈禾女之歌》,考查形式为两道3分的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分别是4分和6分)。第6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包括诗句内容(表达目的)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确认;第7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意象转换、时空变化、节奏变化、视角变化、抒情、描写等和对表达效果的评价;第8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特点的理解;第9题考查对抒情角度(借人抒情)的赏析。

山东模考题除了分值增加到16分,题型出现了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变化之外,表现手法的考查也更加细化和频繁。除了我们常见的通感修辞手法和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结合的表现手法外,意象的转换、视角变化、心理活动的描写、抒情笔调、祈使语气的运用等均有考查,特别是节奏的变化,在第7题中考查了两次。因此可知,诗歌的表现手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师生高度关注。

纵观现代诗歌阅读试题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试题都是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效果如何”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意象的特点、诗句的含意、表现手法、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在实际阅读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考查内容则主要是由诗歌的具体特点和考点的分布决定的。实际上,任何一个考点都既可以出选择题,又可以出主观题。

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9题B项“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虽然仅是选择题的一个选项,但我们完全可以将之改成主观题,如:

1.“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中的“皱了的美丽的脸”如何理解?(4分)

2.作者站在秋天割过的稻田里,“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然后特意刻画了一个走在“黄昏路上”的,“皱了的美丽的脸”的母亲的形象,这样的刻画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到目前为止,现代诗歌考查的都是“看起来就比较难懂”的“陌生化”的诗歌,“看起来比较好懂”的“自动化”“口语化”的诗歌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在试卷上。

三、备考及教学

现代诗歌的备考和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考试中出现的试题进行研究是必须的,对教材中的现代诗歌进行精讲也是应该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试卷中的现代诗歌阅读题很少,高中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也不多。大部分学生只对《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错误》等几首现代诗歌比较熟悉,而部编版教材也仅仅选入了《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现代诗歌。如此之少的数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编写一本“文选+专论”体例的校本课程,精选30~50首现代诗歌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编写几篇专论讲解一些必备的现代诗歌阅读常识,再配合一些读写练习,也许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现代诗歌的任务。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点进行理解、赏析:

1.现代诗歌中的节奏。可以借助《将进酒》中长短句式的变换、《站在地球边上放号》分行和标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主要体现为句式的长短。一般说来,句式越长,诗歌的节奏越舒缓,句式越短,诗歌的节奏越急促。

2.诗歌中的比喻。诗歌是比喻的艺术,现代诗歌中的比喻更是千变万化。如“的”字喻,如“记忆的小河,流淌着欢乐的歌唱。心灵的原野,开满了幸福的花朵”;“是”字喻,如“你是黑夜中的北斗,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你是寒冬中的炭火,温暖我生命中最长的寒冬”;还有“远取譬”(取远喻或远取喻),如“从星星的弹孔里流出血色的黎明”。

3.诗歌中的悖谬。如“在一个黄昏的早晨,一个年轻的老人,拿着一把崭新的破刀,杀死了他心爱的仇人”;再如“甜蜜的忧愁”“美丽的错误”“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4.诗歌中的反讽。如“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5.诗歌中的逆转。如“这儿很少刮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儿刮的风很小/连一片秋叶也吹不下来/这儿没有树”。

对于这些现代诗歌鉴赏的术语,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会灵活地运用。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狂练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厚重感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