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命制的“四大短板”
——以某套高三联考质量检测试题为例

2020-11-16河南费明富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选项命题试题

河南 费明富

高考模拟试题原创程度比较高,一些地级市的教研部门组织高三联考,或者是几所高中自主进行高三联考,所用语文试题基本都是原创的,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笔者以某套高三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简称“检测试题”)为例,简要概括其中的问题,归纳了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命制的四大短板。

一、文本理解有短板

准确理解文本是命题可信度的根本保障。但是有些模拟试题存在比较严重的文本理解偏差。

1.以“想当然”代替理解,如检测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选项及其对应的文段:

(第2题A项)第一段以马克思的言论引出把联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空间引入历史书写之中的意义。

(对应的文段)马克思很早就针对人类对空间的认识过程加以论述。自从人类意识产生后,空间就被对象化。随着资本主义全球的进程,空间又被资本化、政治化。历史进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演进,把联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空间引入历史书写之中,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编自张生《“空间”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意义》)

该文段没有直接引用马克思的言论,至于其中有没有间接引用的内容,别说让高中生来判断,就是没有读过马克思相关论述的教师,也无从判断。即便其中有对马克思论述的间接引用,我们又要揣测哪些是,哪些不是,如此岂不迷茫?

该选项是命题人认为正确的选项。笔者试着按照命题人的思路去推想,他或许认为“自从人类意识产生后,空间就被对象化。随着资本主义全球的进程,空间又被资本化、政治化”是马克思论述的间接引用。而“历史进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演进,把联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空间引入历史书写之中,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这句话应该不是间接引用,而是《“空间”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意义》一文作者的话。假如是这样的话,该选项的表述就有问题,因为“自从人类意识产生后,空间就被对象化。随着资本主义全球的进程,空间又被资本化、政治化”这样的话只提到空间及其内涵日渐被丰富的信息,选项也只能表述为“第一段以马克思的言论引出空间(或者是空间及其内涵的变化)”,而“以马克思的言论引出把联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空间引入历史书写之中的意义”的表述则是错误的。

2.以浅度理解代替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如检测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选项及其对应的文段:

(第5题D项)目前,快递行业虽然明确由邮政部门监管,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但依然存在监管真空、监管缺位的现象。

(对应的文段)目前,快递行业明确由邮政管理部门监管,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投诉,但也存在监管对象多、联合执法难协调的困难。外卖行业的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明确,产品生产企业、外卖平台、配送员雇佣公司可能分属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域,事实上处于监管缺位的状态。

该文段有两句话,一句陈述“快递行业”,一句陈述“外卖行业”。分类说明的目的是为了指出突出存在的问题。虽然第二句中“外卖行业的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明确”可以确认“存在监管真空”,由“事实上处于监管缺位的状态”可以确认“监管缺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一句的“快递行业”中“监管真空、监管缺位的现象”不存在。事实上,读者可以由“存在监管对象多、联合执法难协调的困难”看到快递行业在实际上“依然存在监管真空、监管缺位的现象”。理论设计上的监管有了,但是事实监管却依旧有“真空”有“缺位”。该选项是命题人认为错误的选项,但选项貌似不正确,笔者以为实际上是正确的。

二、答案拟定有短板

检测试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自陈忠实《害羞》,请看其中一道题目及答案:

(第9题)如何理解王老师说的“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小孩子不应该过早沾染社会习气,变得庸俗势力,失去孩子的天真纯洁;②老师不应为了经济利益,公然在校经营,有失教书育人的职责和教师风范,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每个人都不应该唯利是图,要保持做人的本真。

该题目是根据结尾语句命制的,试题选点比较准确,但是题目的表述有问题。一是选择的对象有两个句子,一为感叹句,一为反问句,考查不集中。从答案中可见“其实何止小孩子”一句话并不是考查对象——假如是,答案应该有“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既然不是考察对象,它就不应出现在题目中。二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问题,问号属于引语部分的标点符号,而与“如何理解”呼应的问号没有出现。

笔者尝试调整了该题题目如下:

作品结尾说:“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你如何理解王老师的这话?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那么,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观察这个句子,它是一个反问句,问自己也问读者、社会,疑问的语气中是一种深沉的困惑:道理与现实的悖谬,让王老师有了自信心遭到挑战的困惑。其次,句中使用了“应该”,暗示现实常常不能如此的清醒,进而否定了社会某些人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什么规矩都敢突破的行为。最后,“人都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在现实中,却成了问题,但是好在王老师依旧有清醒的认知、可贵的坚守:人要有荣辱观,要有任何时候都不逾越道德底线的文化自觉。

总之,该问题的答案可以表述为:

①道理与现实的悖谬,让王老师有了自信心遭到挑战的困惑;②这句话是对社会某些人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什么规矩都敢突破的再否定;③人要有荣辱观,要有任何时候都不逾越道德底线的文化自觉。

检测试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请看题目:

(第6题)如何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这道题实际是两个问题——“如何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如何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社会融入”,因为职业发展与社会融入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而学生未必清楚职业发展与社会融入的条件是什么,文本阅读材料也没有充分讨论。命题人的答案是笼统观照的,但考生作答试题时会有困惑:是将其视为同一性问题加以笼统观照,还是像我们这样分类陈述?

三、选项表述有短板

选项表述不能有歧义,正确的选项要确保准确无误,错误选项的所设置的错误要有依据,有考点,但从该试题看,某些选项的设置难免有遗憾。

1.请看检测试题文言文阅读中的选项及文言文:

(12题B项)张威不计恩怨,顾全大局。他弟弟丢弃了迷竹关,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张威感激上司处理,没有忘记抗金大业,接受上司命令,在金斗镇打败金兵。

(对应的文言文)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焴闻之,谓僚佐曰:“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

这段话意为“丁焴得到情报,说金兵长驱直入,连忙调兵遣将,一路是忠义总管李好古,一路是张威。李好古在进军途中遇上张彪,以过杀之。张彪是张威的弟弟,弟弟被杀,张威恐怕要记恨李好古,责怨丁焴。丁焴权衡轻重,结果弃李好古而重用张威。”

该选项是命题人认为正确的选项。选项中“张威感激上司处理”是一个陷阱,假如考生以为命题人所谓的“上司”是李好古,则会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但假如学生知道此“上司”是丁焴,则会判断该选项就是正确的,没有问题。但是选项以“张威感激上司处理”,紧承“他弟弟丢弃了迷竹关,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则容易让考生将“上司处理”看成是对“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这事的复指。

笔者认为可将其表述改为“丁焴以擅自杀害张彪之罪名而处死了李好古,张威感激上司处理,没有忘记抗金大业,接受上司命令,在金斗镇打败金兵”,才显得自然、准确、连贯、得体。再说,选项中“接受上司命令,在金斗镇打败金兵”有两个前提条件:“张威感激上司处理”和“没有忘记抗金大业”。后者显得多余,且容易让人误解文中有他忘记的信息,结果得以澄清才如此去说。

2.请看检测试题文言文阅读中的选项及文言文:

(第12题C项)张威遇事谨慎,思虑周全。西夏约请宋朝夹击金人,张威认为金人强盛,西夏反复无常,不可轻举妄动,但主帅不听,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

(文言文)西夏来约夹攻金人,制置司安丙许之。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覆,未可轻动。”丙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

该选项是命题人概括分析文本后设置的正确选项,但是笔者以为其中问题不止一处。首先,第一句中的“思虑周全”,得不到后续事实陈述的支撑。要是作为将军因为一事而丢了兵权,这便不能算是“思虑周全”。其次,原因分析有问题,第二句后半部分描述为“主帅不听,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也与文本事实不符合。由文本“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可知“张威无功”是张威实施缓兵之计的结果,也是张威“被罢兵权”的原因。命题人认为“主帅不听”是“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的间接原因,但这样分析问题恐怕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类比推理,例如某学生说:“老师没有听我的主张,我肆意而行,结果不好,但原因还是在老师”,这样的因果肯定是不合逻辑的。因此,该正确选项存在因果分析失当的问题,在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上也存在一定偏差。

3.请看检测试题古代诗歌阅读中的古代诗歌及选项:

宿赞公房

杜 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第14题B项)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该选项认为颔联“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但笔者以为颔联“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这样的表述并非赞美。颔联中“菊”“莲”着实是以花写人,暗示自己对自己道德境界的自信,也表达出自己对友人赞公人格高洁的理解与认同。但是诗人笔下的“菊”因“雨”而“荒”,“莲”因“霜”而“倒”,分明是遭遇摧残的结果,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的理解和怜惜之情。该选项是命题人认为正确的选项,命题人抛出一句“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以赞美情代替了理解和怜惜之情,使题目似是而非,舍本逐末。

四、试题功能定位有短板

为了分析试题的有效性,笔者以2019年高考的语句补写题为例,分析高考如何设置题目,如何定位试题的基本功能。

(2019年全国卷Ⅰ第20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增加。

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来解读这道试题,已经显得不是那么有效了,因为这道试题对应哪个考点或哪几个考点都不容易说清楚。但是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观照该题,就比较容易说清。如①处为因果连锁的最后一环,这样的命题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客观要求。若用思维导图说明,则如下图:

压力增大,糖皮质激素含量就会增大。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大,脂肪细胞就会增多。所以压力大与肥胖发生也就有了因果关系。这一因果关系,或表述为压力与肥胖有关,或表述为压力可能带来肥胖,或表述为压力能导致肥胖。无论怎样表达,只要能说出“压力”和“肥胖”的因果关系,文字又不超过12个字,答案都是有效,都应该给2分。但是有些教师以为此处只能填写“压力与肥胖有联系”,对于其他有效的建构形式不给分,或给1分,笔者以为这是错判,或许其是不懂得该题的考察意图使然。当然,其后的语句对我们理解①处的内容也有帮助。

②处是基于分类讨论、对比思维的语言建构,建构遵循“重章叠句”的语言形式,带有仿写的味道,请看笔者将之稍微变化一下的呈现:

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本着“重章叠句”的建构形式,②处对应的是“本来就是峰值时”,考虑到“打破”和“顺应”的相对关系,②处的内容应该与“本来就是峰值时”也具有相对关系,再深入思考会发现要变化的词是相对于“峰值”而言的,应该是低谷,所以②处填写应该为“本来就是低谷时”。这个表达相对来说是“唯一”的,因为能替代“低谷”一词的罕见。

③处的内容是什么呢?从“可见”一词看,其后的内容应该是对前文讨论的概括。这就要求我们能准确理解并概括“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这一部分的主要信息,即肥胖与压力本身没有关系,而与压力出现的时间有关。这样讲的目的是让人们注意压力出现的时间,所以③处应为“压力出现的时间”。若非要对应考点,③处考查的是压缩语段,但显然不是简单地压缩,而是压缩之后顺势有了一些推理的成分在。

这道高考真题是综合考查多个考点的优秀试题,但是检测试题的语句补写题就缺乏类似的功能,请看:

(20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专家指出①________。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三到六个月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变深或变浅。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因此②________,或者表面有磨损,就需要立即更换。筷子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一定发生变化,而造成颜色变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出餐柜内残留物附着而导致,可见,③________。

①空看似考查句段压缩,但是从语言建构看,①的内容对后边的语言的统领作用并不明确,因为多个内容都可以实现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例如“筷子使用有学问”“筷子关乎人的健康”“筷子要定期更换”“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等说法,这些说法都不影响文段的表达效果或信息量。②空,从后文“或者表面有磨损,就需要立即更换”看,需要补出条件句中的前半部分;从与其前文字关系看,应该是一个压缩语句题。那么问题又来了:是就“普通筷子在使用到三到六个月时”压缩出“筷子使用超过三到六个月”,还是就“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变深或变浅”压缩出“只要筷子颜色发生变化”呢?这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清醒的考生就会进退两难,因为考生不知道命题人给出了怎样的选择。

语文模拟试题命制中的四大短板是相互交叉的,文本理解的短板会影响选项拟定的准确性,也带来答案拟定的遗憾。但是它们又有相对独立性,选项拟定出现的问题不全是文本理解浅薄的反映。优秀的模拟试题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对学生备考意义重大,因此命题人需要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选项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