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U 移动互动平台的过程性评价研究
2020-11-15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01)
一、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遵循的原则
(一)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与传统的评价理念的区别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足就在于它一般是给学生一个学科的成绩分数,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它的目标是把少数的优异者选拔出来,热衷于通过考试分数进行直接粗暴地排名次、比高低,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1]这种评价结果导致了评价的片面性,忽视了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发展潜力,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缺乏以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功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强调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认为评价不仅仅只是教育教学结束时进行鉴别、筛选、评价学生的方式,它更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挥其自身价值。
2.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应该是动态的、积极的、面向未来的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并不完全反对传统的鉴定和评比,但它认为这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不仅要鉴定出教师与学生的差距,更要从差距中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评价应该是动态的、积极的、面向学生的、未来的。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过程
评价既涉及到教师也要涉及到学生;既有过程,也有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以学评教”“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观。
(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素质,促进发展
评价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全方位认证的教育评价,也就是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要把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作为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诊断、改进、激励的功能,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主发展。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注重发展学生潜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至少拥有八种智能,且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项也有弱项。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能力差异,作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使每名学生在评定过程中,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深入理解、感受与展示自己已学到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某方面能力或特性受到鼓励和肯定,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优秀的潜能,只要继续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并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学评价在尊重中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励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2.注重过程,增加自信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学生间的互评,或是教师评价,都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2]注重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和资料,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增强了学生参与和评价的主动性。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进行判断和描述,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特征、能力等实际情况,给学生以反馈并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细致观察学生的变化和变化的程度,注意了解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根据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制定自己可以达到的奋斗目标,在评价互动往返中,一小步一小步地不断提高,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让学生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
3.尊重主体差异,培养个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拥有的多种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项也有弱项。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智力参差不齐,思维快慢不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个性特长各有千秋各有所长。[3]评价要尊重这种差异,特别是弱势群体。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忽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转化的动态过程。要善于通过设计多维评价指标的评测发现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点滴进步,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常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动态的、发展的。这样的评价追求的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和关怀。评价的目标是为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更是要发现、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各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常见的主要有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学生自评、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描述及评价。学习档案用来记录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等学习行为,包括记载课堂上课程的学习活动,如答问次数、成绩,课堂比赛、角色表演、演讲、作品展示、讨论等活动的参与次数和表现情况;学习档案还可以记录学生课外所进行的课程的预习活动、复习、作业、考试、小组协作等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在新课程开始前,还可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评价记录下来,在期末学生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收获的快乐。记录的项目越多越详细,越能充分展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情感、收获,而不仅仅只有传统评价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单一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单纯考试成绩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发挥。
(二)常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人工记录的工作量巨大
不管使用哪种评价方式,每节课要详细记录学生的课内外的各项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都是一项巨大的工作量。每位学生的每个评测项目每节课教师都要进行登记,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手段,工作量太大,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多教师在实施时基本上只能做到只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次数和成绩。
2.单纯依靠教师课堂观测,评价将不够客观、全面
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受到学生给教师印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通过教师来评价学生,会使评价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通过课堂的观察和传统的记录手段,无法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如阅读背景资料、观看视频、朗读、背诵等活动的具体完成情况,也无法准确评价小组活动每位学生的参与与贡献。这就要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如进行学生自评、互评等,甚至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每节课都做到这样的多元评价。
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每节课都对评价各个项目进行评测
教师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致使有些评价项目无法深入进行,也就无法准确评价每位学生,如问答、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教师无法提问每一个学生、无法与每个学生进行深度讨论,导致单纯依靠教师的评价无法关注全体学生,也无法完成多个维度的观测评价。
这些常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都要求教师能够使用智能软件或平台参与评价,来克服常用的学生档案等方式实现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弊端。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对多种软件如QQ 作业管理、微信打卡等和网络平台如“钉钉”、classin、UMU移动互动平台等的实践,发现在实现过程性评价具有相当突出的优势,能够为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提高效率,进行多个维度、多主体的评价,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要求。
三、使用UMU 移动互动平台的实现过程性评价的优势
(一)UMU 移动互动平台的功能
UMU 移动互动学习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的混合式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它将人与科学联通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从而促进知识的流动。[4]UMU 移动互动式教学平台允许对每个教学环节添加如签到、微课、图文、提问、讨论、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从而生成交互式课程。在促进相互分享的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发起研究、讨论活动和提出问题。教师则可以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平台会自动精确记录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的参与情况,减少教师人工记录学生学习档案的工作量,不仅提高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做到全面性。
(二)使用UMU 移动互动平台的实现过程性评价的优势
在UMU 平台上,教师可以按照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需求和评价需求创建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初中信息技术八下的《3D 设计——第一节课3D 设计入门(基本实体)》这节课在UMU 平台上创建的教学活动为例,来阐述利用使用UMU 移动互动平台的实现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图1)为UMU 平台上创建的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序列,共十个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了“二维与三维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和“什么是3D 打印技术”这两个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使用手机或电脑观看教师在这两个活动中上传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预习,对什么是3D 打印技术有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活动——“谈一谈你对3D 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教师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动手实践积极性后,设计了三个课堂自主学习活动:“3done 快速入门”(word 文档)、“生日蛋糕主体”(微视频)和“生日蛋糕装饰”(微视频)。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档,边操作计算机边了解3done 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在了解3done 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通过观看蛋糕主体和装饰制作的微视频,掌握如何利用3done 软件制作要打印的物品)——生日蛋糕。再接着教师通过“生日蛋糕与点缀墙”活动,提出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为父母一款生日蛋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设计过程展示”活动,通过拍照展示学生的设计过程。课程结束前通过问卷调查“本课程收获分享”活动了解学生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你想用3done 设计制作什么作品?最后利用作业活动“提交本课作品”让学生提交自己设计的生日蛋糕作品。
图1
1.评价及时、高效、智能化
图2
利用UMU 平台可以自动对每一位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次数和时长进行记录,如(图2)所示,并用教师评价量表规定的比重进行积分量化。这个记录的过程是平台自动完成。只要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平台就会自动根据学生的参与次数、时长、被点赞数等指标评定并记录积分;并且平台还可以具体记录每位学生每项获得的具体活动积分数,如小节积分、基本积分、卓越学习积分、积极学习积分、特别认可积分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积分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在预习阶段的各项活动、课堂各项学习活动、课后作业等各项活动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评价就更具数据依据。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数据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的关注和认可,更能够激励学生后期的学习动力。这个记录过程是实时、高效、智能的,只要建课程时设置妥当不用花费教师的任何时间去记录要评价的参数。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提问每一位学生,也不可能展示并点评每位学生的作品,更不可能充分地开展学生间的互评。这就造成教师不可能了解和关注到每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具体看法,也不可能及时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这样的课堂观察得到的评价结果只能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且评价的主体也是单一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UMU 平台,在上面创建讨论、提问、作业等活动开展深入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多元评价。仍以初中信息技术八下的《3D 设计——第一节课3D 设计入门(基本实体)》这节课为例,教师在UMU 平台上设计了预习阶段的一个讨论活动:“谈谈你对3D 打印的认识”。学生可以参与这个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可以参看其他同学的回复并进行点赞、发表意见等互评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的统计功能,快速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如学生比较聚焦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对学生聚焦的观点进行分析,让讨论更深入。只要评价活动没有限制时间,学生可以随时有新的想法,也可以随时到平台上提交自己的看法,讨论活动不再限制在教师课堂上的几分钟时间,这样学生的思考可以更深入,回复更具体更全面,讨论更有意义。需要的话还可以将活动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讨论、作品等活动的评价,真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公平公正。
3.评价内容多样化
教师利用UMU 平台创建的每一项活动,平台都会自动根据学生的参与次数与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积分,如(图2)所示,平台自动对教师在这节课为预习阶段、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创建的十个活动,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生成积分进行评价,突破传统上只对部分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既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教师需要评价哪些项目,只要在UMU 平台上创建相应的活动即可实现,如《3D 设计——第一节课3D 设计入门(基本实体)》这节课,教师需要评价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平台上创建了“二维与三维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和“什么是3D 打印技术”这两个活动,并上传了相关的文档供学生学习,平台就会自动记录学生在这个阶段花费的时间、观看文档的次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笔记等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生成对应的积分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态度,评价的结果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最终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到学生的学生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各项活动的参与度,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新课改的评价需要遵循的原则。
4.评价手段多样化,模糊评价和导向性评价兼备
传统的作业大多只是纸质的作业,对于英语、音乐、语文、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纸质作业无法满足学科对听、读、创作等能力的评价。UMU 平台上创建的作业允许学生提交语音、视频、图片、电子文档等形式多样的文件。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间进行生生互评、小组互评。通过问卷、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品等进行多维的评价,将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有机组合在一起,将传统评价手段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让评价兼具模糊评价和导向性评价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