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艺术语境下的儿童绘画美学思考

2020-11-15丁紫莹

老区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学绘画创作

丁紫莹 罗 坚

[提 要]以原生艺术为背景,系统地介绍儿童绘画美学认知、儿童绘画稚拙美表现形式和儿童绘画美学的运用。旨在拓展儿童绘画美学价值观研究,促进儿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天性,在原生艺术与儿童绘画美学中找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促进儿童绘画美学教育。

原生艺术语境下的儿童美学,倡导儿童绘画初始就开始追溯艺术的本源,旨在说明艺术创作并不是艺术家独有,儿童艺术创作也是其中之一,儿童没有办法掌握系统的专业绘画知识,但是通过他们笔触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能出其不意。通过对儿童艺术作品的解读,可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让不了解他们的成年人对孩子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原生艺术的价值就显得弥足珍贵。2010年郭海平与曾丽华共同创办了我国首个原生艺术中心。后来郭海平又与他人在南京创办了相关的原生艺术指导中心,原生艺术更多应用于我国儿童绘画美学引导,拓展了原生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意义[1][2]。

一、儿童绘画美学的认知

儿童绘画经常和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现代艺术一起讨论,目的是研究儿童绘画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及其不同于成人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用儿童绘画特征引导新的艺术形式。然而儿童绘画作品的价值往往由成人喜好来评定,心理学家把他看作理解儿童行为的一把钥匙,艺术家把它作为透视美学发展的一条道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是把它作为了解儿童内心情感的窗口。研究儿童绘画的完整性、朴素性、本质性等,有利于儿童绘画美学教育发展,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儿童绘画美学的认同感和对未来艺术发展美学的追求[3][4]。

(一)完整性

完整性是儿童绘画最本能的追求,是儿童绘画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原始内驱力的艺术呈现,是儿童对看到的东西的呈现。因此,儿童绘画过程就是他们艺术内容的表达过程,这种最本能的追求和原始内驱力促使其画面展现出图像画面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给幼儿摆放一组相互错落的水果,孩子们在描述水果写生画时,会尽量完整地描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细致周详地展现物象,或者改变原有物象的状态来展示其完整性。

儿童绘画常常把物体的各个面都揭示出来,追求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例如,给孩子放一排有遮挡关系的瓶子,儿童会把他眼中最强烈的特征表现出来,把他所看见的物象尽可能的展现。当教师问孩子不是有挡住的部分吗?孩子会说如果不画出来就不能表示那个物体。儿童的视角与人类文明的初期极为相似,就像古埃及壁画中的人物,为了将物体更好的展现其特征,他们会画正面的眼睛,正面的肩膀,侧面的脑袋,以表现人物最主要特征。人物与字符没有遮挡关系,而是尽可能的表现在画面中。而这种完整性的表现方式也是艺术的特征之一。在现代艺术家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就尽可能的表现出人体的完整性。艺术家常常把他当作艺术创作的形式之一。对儿童而言,他们本身就具备一种本能的艺术表现。儿童有这样绘画的冲动,用绘画的视角来展现他们所看见的纯真世界[5]。

(二)朴素性

单纯、简单的思维也造就了儿童绘画的朴素特征。对运动感的兴奋是绘画思维的原始内驱力,是孩子们对自然界的纯粹性理解。儿童绘画的朴素简单,内容却是非常丰富。这种朴素的艺术特征也使得儿童绘画更容易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同时也验证了儿童绘画的多重解释理由,其本质是孩子对事物本质认识往往不具备科学性,这就是儿童绘画具有专一、纯粹的朴素性美学源泉。

儿童绘画具有朴素性。原生艺术中的儿童绘画艺术在创作方式上有着原生性,是儿童绘画朴素性具体表现。当学习传统绘画的成人或者儿童,很容易迷失在技法里面,只会临摹或者模仿,考虑技法性问题,这样会缺失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敏感度,让画面不足以打动人心。儿童绘画艺术作品中有着自发的原始创造力,画面具有纯真性,在创作中不受美学的束缚,他们从自身个性中找到灵感,不去考虑观众和市场的因素,为快乐而去完成作品。当儿童在创作时,往往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受,创作属于自己朴实的艺术作品。

(三)本质性

儿童绘画存在一种本质自然美感,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积极引导,保证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正确思维,鼓励其积极思考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推理习惯,促使他们学会通过艺术探究事物的本质和他们所理解的世界,丰富其绘画阅历。例如,让孩子看一条鲨鱼,孩子创作时会把鲨鱼的牙齿进行夸张,以展现鲨鱼可怕的一面。

儿童绘画具有本质性。儿童绘画者只有一个概念,就是当潜意识出现,当即开始创作,有可能在创作之初不知道创作的结局如何。这种潜意识不能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时间的创作来表现,或许因创作过程的原因而变得不同,画面的结果就具有原发性。儿童绘画过程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和脑子里所想的东西表现出来,包括潜意识的东西,这种潜意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画面图式表达。儿童对世界认知较少,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好奇心,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去完成艺术作品创作,画面中有大量的细节去展现物体,用尽可能表现物象的面去表现,赋予了儿童绘画作品直率与天真的本质。

二、儿童绘画稚拙美表现形式

稚拙美带来的审美效果反映在儿童绘画作品,是儿童绘画稚拙美的主要特征。儿童会借助对自然的认识来塑造个人天性,集中真实性情感层面的心理惯性,在绘画中不会考虑绘画技巧和相关法则来表现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美学理解。首先,儿童的创作集合了轻松、愉悦、活泼的艺术特征,具有稚拙美的审美和娱乐属性。其次,儿童作品更加能展现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恰恰是人类原始的、纯粹的视觉感受,通过大胆的夸张变形,表达儿童主观情感。再者,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彰显生命力的意识。我们在看儿童作品时要转变成人心态和审美标准,与儿童互动,感受他所表现的画面图案,不能用世俗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儿童绘画。儿童绘画稚拙美包涵浑厚、淳朴、纯真的隐秘艺术情愫和非功利性的特有理念,观众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心灵得到宁静怡然。

(一)构图画面的多样化

儿童画的新奇、稚拙、夸张、自由特色及其色彩、构思、构图等方面的独创性形成了儿童画特有的稚拙和率真的元素。如画一头怪兽,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威猛的怪兽,强壮有力。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强烈的表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儿童具备了散点透视的观感意识,绘画构图上开始注重近大远小,形成视觉上的对比。距离较远,画在上端,距离较近,就画在下端,体现孩子已经有意识地将他们对空间的实际体验搬到画中。

无意识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儿童绘画具有构图画面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由于肌肉发育不成熟,缺乏控笔的能力,所画的物象轮廓、线条均不稳定,比如竖线、横线、曲线、抛物线、斜线等无法准确表达,往往会把抛物线画成圆。因此,绘画充满构图多样化的动感天真。从审美角度来看,儿童绘画作品表现了其成长过程思维和精神象征,超出了绘画的物态性和客观性,往往偏离正常状态和稳定性,而精神性和象征性突显,很容易产生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绘画造型的简单化

儿童纯真的思想给他们的绘画造型带来了简单明晰的特点。他们会对看到的事物进行简化,作品中常出现线条加上封闭的图形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简化造型的方式去表现他们想要表现的物体。绘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几何形以及直来直去的线条,虽然在成人眼里绘画有些夸张,但是能反映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想表现事物的特性——简单化。这种简洁的表达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思维模式,直指人们心中最原始的思维。

儿童认知特点决定了儿童绘画具有造型简单化的表现形式。直接性是儿童表述物象的显著特点,也是儿童绘画构图简单化的客观反映。他们组织要素的能力是自然而然的发展,儿童在纸上重复画相同的线条和形状,无意识的创造出一种美学秩序,也可将同样的线条和形状画满整张画纸,或者将各种要素画在画纸上大致相同的位置。而这些图案是以线条、形状、颜色和位置之间的异同为基础,绘画要素的应用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典型特征的图案展现在绘画中,构成了儿童绘画体系中有趣、统一的图案,形成了儿童绘画领域造型简单化的独有风格。

(三)色彩应用的平涂化

儿童在创作时对色彩往往十分敏感,他们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创作的物体涂上颜色,总希望给自己的绘画作品添加鲜艳的颜色,这是本能的自发性。虽然他们对层次感还没形成科学有效的判断意识,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画出来,比如太阳是黑色的,草地是橙色的,这种颜色的选取也是儿童对万物皆有鲜活生命的本能反应。

儿童视觉发育与视觉冲击力决定了其绘画色彩平涂化的表现形式。在儿童绘画作品中,儿童总是会选择明亮艳丽的色彩平涂画面以展现他们对颜色应用的理解,他们不会在构图中建立时空、比例等概念,而是会直接展示他们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在表达客观对象的同时也表达自己所向往的任何感受和体验。在他们笔下的花草树木和人物都有着丰富的色彩,传达自己隐秘的心灵律动和对自然界的深邃洞察。

(四)情感表露的真实化

儿童眼中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如花儿会微笑、鸟儿会唱歌、星星到了夜晚会睡觉,这是儿童对世界最初的理解,即人类潜意识里对万物有统领欲望和命名的欲望。儿童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很容易看出情绪的表达。生活在温馨和谐环境中的儿童,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涂抹在纸上。反之,在他们的作品中你也经常会看到灰暗的色调,如太阳总是躲在乌云里、小树生病了等。

非理性直觉的特性决定了儿童绘画情感真实化的表现形式。艺术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将心理图式转化为艺术图式的过程,是理性的认知过程。而儿童绘画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他们只是用绘画表达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声音,情感的抒发是不自觉的,情感表达是儿童的本能。由于儿童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少,他们是用感性的态度在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绘画的感知具备自由活泼、异想天开的特点。其作品注重用大量细节来再现某件事或物品的真实性,这是儿童绘画作品要表达的一种直率、永恒的情感。

三、儿童绘画美学的现实运用

儿童绘画的审美以其独特的童趣心和想象力,带给人们心理情感上的安宁和简单,稚拙的儿童画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原始向往,从淳朴童真中获取一颗平常心。然而现代艺术家也能从儿童艺术中重新发现自己,回归人类的本性,寻求艺术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儿童绘画的稚拙美对于现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儿童大胆的通过绘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儿童绘画美学研究的良性发展[6]。

(一)儿童绘画美学思维的培养

儿童绘画美学思维的形成,作品的呈现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艺术创作手段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绘画美学及其表现形式,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引导儿童对自然现象的充分表达。通过不拘泥于临摹世界的方式,唤起儿童对生活的敏感度和体验,掌握基本的绘画语言和灵活多变的创作要求,引导儿童掌握简单的美术创作技法。

第一,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儿童的正确审美观。儿童在创作时,常常因为圆画的不圆或者画的不像而受到家长的指责。实际上,儿童的涂鸦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儿童的世界。正如毕加索所说:“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习像一个孩子,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习像个孩子。”这句话无疑是在肯定儿童的涂鸦作品和培养他们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感兴趣的东西会心情愉悦,家长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绘画灵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儿童也常常从生活中吸取灵感,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引发儿童的联想和想象。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会让儿童的创作更具备联想的能力。例如多带儿童去室外看看小蚂蚁的生活,在家多读绘本,让他们感受绘画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绘画创作灵感,享受绘画创作带来的乐趣。

第三,在儿童的视觉冲击力中感受美的形成。儿童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奇妙东西。比如,太阳是黑色的,草地是红色的。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鼓励孩子大胆的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反复的引导孩子对生活产生联想,让儿童做到下笔如有神,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从而建立正确的绘画美学观。

(二)儿童绘画鉴赏能力的培养

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代宗教,这里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他认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美术教育对国人的文化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时无形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以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和艺术素养。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可以培养并提高儿童对各种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儿童对精神世界产品的向往[7]。

第一,从儿童的自然感知上加强艺术作品理解能力。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一群没有经过社会规范教化的人,在想象力上,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当一个孩子拿着一幅乱糟糟的画给你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并不是一幅好看的画,但这就是孩子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作品。

第二,从培养儿童的美育欣赏上激发儿童自主创造性思维。科学代表理性,艺术代表感性,单一的数理化教育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周礼?保氏》中描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古代美育欣赏就是作为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途径。而艺术教育能帮助儿童挣脱教条主义,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促进儿童自主创造能力的形成。

第三,从绘画思维与惯性上培养儿童的自我鉴赏能力。儿童在创作时,常常运用大量的材料、媒介对画面进行创作,技术手法层出不穷。从平面到立体,从运动到静止,从自然物品到人工制品,多种材料的交织极大的开拓创作者的思路。儿童的自我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绘画思维与惯性成熟。让他们明白创作可以一直进行下去,为他们的创造一个更宽阔的空间,自信心和绘画能力会有较大增强。

(三)读懂儿童的一把心灵钥匙

儿童画是孩子心灵想象的世界, 是理想的天堂。它不仅反映孩子天真活泼个性,而且反映了他们心中理想化的大自然。我们常可看到“高大的爸爸、可爱的小狗、冲天的大树、美丽的云朵”等内容的儿童画,这是儿童对实际生活认知的真实写照。家庭成员的关爱、自然环境的感染、社会活动、老师的教育都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他们把所见所闻的最好、最美的事物画出来。所以,家长、教师要细心观察、因势利导,从绘画作品中读懂孩子,让童心的质朴、天真和稚嫩充分表达,为其成长绘制美丽的蓝图[8]。

第一,通过“画”来听懂孩子的“话”。儿童绘画的内容与心理的发展有着高度相关性。绘画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家长、教师需要了解并分析儿童的内心想法、性格倾向、精神状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儿童绘画的过程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儿童画的色彩、形状、构图和内容是获悉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观念的基础,这就是通过“画”来听懂孩子的“话”的意义所在。

第二,通过“画”来解读儿童的性格倾向。一般来说,易冲动的孩子,他的画面有可能出现想象不到的奇异,且充满张力,而认真细致的孩子,他的画面总是干净明亮;自信不足的孩子,他的绘画主体会比较小,而性格开朗的孩子,他的绘画会是突出鲜明感;孩子悲伤与愤怒的时候,画纸都可能被划破,而孩子开心的时候,画面透着开心和喜悦。为此,家长、教师要在儿童画中掌握孩子情绪和性格,拓展儿童画特有的艺术美学价值。

第三,通过“画”来了解儿童智力发育状况。儿童绘画发展与认知发展相结合是当前儿童绘画教育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儿童画的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受直觉判断与推理判断水平的影响。儿童图形认知能力是从平面线条到立体多维的发展过程,绘画维度和物体的鲜明特征是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依据。儿童对图形变式、图形鉴别等因素的判断能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相关研究表明,在绘画中具有创造性的儿童,他们的其它功课成绩也很优秀。相反,智力发展比较缓慢的儿童比正常儿童的绘画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儿童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美学绘画创作
盘中的意式美学
Jazz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