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负增长时代还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吗?

2020-11-15刘厚莲原新

社会观察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负增长劳动力规模

文/刘厚莲 原新

长期以来,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并形成了丰富的人口经济思想和理论。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人口规模大能带来经济繁荣发展的思想,到适度人口理论、最优人口规模理论、马尔萨斯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关系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再到21世纪我国学者提出的人口均衡发展理论等,关于人口规模、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理论的提出都是伴随着人口增长的时代背景,但是随着人口转变的完成,日本等部分国家人口规模已经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态势。日本人口规模从2010年开始缓慢减少,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并且预计这一负增长趋势将持续。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的人口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入负增长,这一态势持续至今已有20多年。以往人口经济理论较少地讨论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没有很好地回答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是否还能实现增长,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基础发生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以往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积极认识人口负增长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应对带来的经济挑战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议题。探讨这一问题对认识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丰富人口经济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对把握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机遇挑战和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国际事实

纵观全世界,目前少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人口与经济数据,我们观察了20多年来13个国家人口负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发展状况(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意大利、日本、葡萄牙、罗马尼亚、波黑、拉脱维亚、乌克兰、德国和白俄罗斯)。

(一)人口负增长的事实

这13个国家既有人口过亿的人口大国,如日本;也有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等;还有人口1000万左右的小国家。目前,这些国家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人口负增长态势,其中部分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人口负增长态势。比如,乌克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增长率均为负,表明20多年来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减少态势。再如,日本2011—2015年人口增长率为-0.11%,2016—2018年为-0.12%,表明近年来日本人口负增长态势更明显。

观察发现,这些国家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而形成的人口负增长。如日本,1990年开始总和生育率就低于1.6,近十年来一直在1.4上下波动,再加上国际迁入人口较少,导致近10年来形成了稳定的人口负增长态势。二是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且人口表现为迁出。如希腊,总和生育率自1990年开始就处于1.5以下,近年来更是在1.4以下,并且自2005年以来,国际迁移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人口规模相应也表现出负增长。因此,生育水平长期偏低和人口迁出是形成人口负增长的两个重要原因,并且两者可能同时出现,共同导致人口负增长。

(二)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事实

那么,这些国家人口在经历负增长时,其经济增长状况如何?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能够并存吗?研究发现多数国家在经历人口负增长时,多数年份的GDP、人均GDP仍然在增长,仅有少数年份表现为经济衰退。具体观察发现,经济衰退主要发生在2008—2009年、2013—2014年两个时期。究其原因,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这13个国家多数在此期间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

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这些国家在经历人口负增长时,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出经济发展水平高而经济增长率低的特征。对于高收入国家的日本、意大利,2018年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均为1%左右,处于经济低增长时代;低收入国家的乌克兰、波黑等,2018年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均超过3%,处于经济中低速增长时代。部分国家在进入高收入行列后,尽管正在经历人口负增长,但仍实现了中速的经济增长,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达到5%左右。总的来看,在经历人口负增长的过程中,即使在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阶段,经济仍有可能实现较快增长,即人口负增长并非经济衰退的决定性因素,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是能够并存的。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并存的事实并未说明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只是表明了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仍然能够实现增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持续增长问题,主要探讨人口规模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未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梳理

关于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早在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次演讲中根据有效需求理论,分析认为人口减少将导致有效需求下降,储蓄和资本积累将减少,进而导致失业率提高,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相似地,人口负增长会带来投资萎缩,通过恰当的经济政策也不一定能应对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问题,因此人口增长率下降是导致19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产出下降的主因。还有学者以日本为例,从全球人口变动态势的角度,分析认为人口减少带来劳动力减少和结构老化,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速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利润减少等。国内学者分析认为极低的人口增长或负增长在中长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3种风险:加剧经济下滑、降低消费需求和资产贬值。例如,日本德岛县三好市人口减少与老龄化相交叠,带来了产业收缩、就业机会降低和财政危机,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二是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利,人口负增长仍能带来经济增长。学者们利用扩展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认为人口负增长状况下经济仍可以保持增长。比如,在研发投入驱动经济增长模型中纳入人力资本因素,发现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并不必要,人口负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采用半内生性研发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在人口负增长状况下,技术进步率趋于零,而人均产出仍趋于增长态势。在发达经济体中,当人口负增长时,劳动力投入减少,存在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转变的内生效率提升机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意味着人口负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仍然可以实现持续增长。

三是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两者能够并存,且目前并存已是事实。这类研究大多探讨了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并存。有学者认为只要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通过效率革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改革劳动力市场等,就有可能实现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并存,甚至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也是可能的。也有学者分析认为人口负增长并不意味着GDP或人均GDP下降,没有证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因为人口负增长而下降,因为一个国家的生产基础不会消失,经济增长仍可以保持一定水平。以罗马尼亚为例,其人口正在经历负增长,但由于1991—2016年劳动参与率保持稳定,且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在后计划生育时代,将人口增长视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陷入了认识误区,经济增长并不要求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也能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上述梳理发现,目前对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增长影响认识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存在不利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存在积极有利影响,还有学者认为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影响,人口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接下来,本文通过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促进认识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系统的、复杂的、动态变化的。人口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通过消费、生产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由此,需要从消费、生产两条路径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首先,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消费影响机制。在人口负增长时代,总消费规模受到人口规模、消费结构的综合影响。一方面,人口负增长带来消费需求规模下降,如食物、住房需求等,将可能带来消费规模下降。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而可能带来消费规模增长。这意味着总消费规模增长或减少取决于人口负增长而引起负向效应与消费结构升级而带来的正向效应的大小。当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正向效应超过人口规模减少的负向效应,此时总消费规模并不会下降。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短期来看,总消费规模将会继续提高;长远来看,人口负增长持续足够长时间,且人口规模减少幅度足够大,那么总消费规模将可能呈现下降。

其次,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生产影响机制。人口负增长并不直接作用于经济产出,而是通过劳动力供给,以及劳动力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其他要素相互作用来影响经济产出。人口负增长将带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对经济产出带来负向效应。与此同时,当劳动力供给减少,有利于资本深化,引发技术进步,即存在促使增加其他要素替代劳动力投入的机制,如诱使或倒逼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带来经济产出的正向效应。短期内,两者效应的大小难以确定,但从人口进入负增长后经济仍实现增长的事实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进步形成的正向效应超过劳动力减少所带来的负向效应。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规模减少时点早于人口负增长,意味着进入人口负增长时,经济早已开始在不断适应劳动力减少的形势,若生产方式、经济动力能较好地转型,即使进入人口负增长也仍然可以实现经济产出能力增长,此时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从长远来看,由于科技进步等对人口负增长难以无限替代,人口负增长对经济产出能力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当然,这种不利影响的显现受到人口负增长的幅度和速度等影响。

综合消费、生产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负增长对消费、生产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均存在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短期来看,人口负增长时,总消费需求和经济产出能力提高,依然能够保持经济增长。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影响是温和的,同时也具有挑战性,其前提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效率能够有效提升,进而替代劳动力数量减少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人口负增长对总消费需求和经济产出能力会产生不利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消极的。

(三)不同人口负增长情形的分析

在一个开放的人口系统中,人口规模变化受到生育、死亡和迁移流动的共同影响。当人口转变完成后,迁移流动成为影响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还将随着人口负增长成因不同而产生差异化的结果。结合当前部分国家人口负增长状况,我们将人口负增长归纳为两种情形,并分析两种情形下的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是生育下降并长期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在人口进入负增长的一定时期内,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温和的,经济仍可继续增长;长期来看,人口负增长到一定时期时,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均受到影响,不利影响逐渐显现。

二是人口大量流出而形成的人口负增长。这种情形通常是劳动力大量流出,直接带来了劳动力减少。短期内,经济难以较好地做出适应,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将形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当然,还有部分地区是两种情形的叠加,生育水平长期偏低和人口大量流出共同导致人口负增长。这种情形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将快速显现。比如,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长期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再加上人口持续大规模外流,人口负增长被认为是导致东北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挑战的应对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那么,对于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或城市而言,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挑战?从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来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发展机遇。短期来看,可以从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科技创新等方面来应对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长期来看,需改革完善相适应的人口政策制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吸引劳动力流入,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市场。通过推行弹性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消除就业歧视和促进妇女就业,减少主动失业人口等,挖掘潜在劳动力资源。制定人口人才和宽松移民的政策吸引劳动力流入,加强技能型劳动力的培训、提升雇主利用技能型劳动力的能力等,促进劳动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和技能劳动市场的供求平衡。

二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推动劳动力自由迁移流动、金融资本、土地、科技、产业、贸易等制度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要素配置效率。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从健康、教育等多维度开发人口红利,实现新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把握人口负增长时代地区人口发展差异的机遇以及人口规模优势。受生育水平和迁移的影响,一个国家人口规模正在经历负增长,但有些城市人口规模仍在增长,而有些则为负增长。这种差异化的人口发展态势造就了发展的互补性,可以通过加强城市间的科技、产业等合作,促使不同的城市因地制宜、相互借鉴,从而为应对人口负增长挑战创造空间和机遇。同时,不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需要积极利用好人口规模庞大的优势。

四是积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促进经济系统中的消费与生产均衡发展。在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系统中国内生产供给能力可能会超过国内消费能力,未来需要重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市场升级;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依靠国际市场消化国内生产剩余,以促进经济总体平衡。

五是构建综合的人口配套政策,营造相应的人口发展环境。从长期来看,应对人口负增长在于转变人口发展理念,重视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人口分布和人口素质等问题,构建适宜人口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负增长劳动力规模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高校“三公”经费现状管理案例研究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坚持控减调督 严控机构编制 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图话
PPI连续28个月负增长几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