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0-11-14郑薇
郑薇
沈阳七三九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深静脉血栓危害严重,可因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小血管而导致肺栓塞[1]。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临床采用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有助于加快静脉回流速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后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预防血栓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增强预防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平均(49.1±5.3)岁;髋关节骨折28例,股骨颈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7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4~76岁,平均(49.3±5.6)岁;髋关节骨折27例,股骨颈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骨折,病历资料齐全;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积极配合试验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骨肉瘤等肿瘤性疾病;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或心肺功能障碍需要行紧急抢救处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后等,指导患者相关预防措施和康复训练方法。(2)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小腿悬空,避免过度屈髋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穿弹力袜,观察其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并听其主诉。
观察组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IPC-400E型)治疗,将双下肢包裹腿套后采用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
两组均干预2周。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2周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股静脉、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在术后1周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下床时间(从手术结束到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从入院到出院的总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峰速度比较
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峰速度比较
2.3 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骨折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一旦发生骨折,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骨折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制动,容易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栓形成[3]。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并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生命质量,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药物预防性治疗虽然是临床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但可能伴随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5]。物理预防是利用外力加压原理挤压相关部位,促进静脉血液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6]。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主要作用为从肢体远端开始有序地按压下肢肌肉,从而对下肢血管、淋巴管造成一定的挤压,防止凝血因子黏附聚集[7];随着气囊放气时局部压力的降低,血液循环恢复,刺激血栓纤维溶解过程和前列环素生成,从而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发展。该仪器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有效的特点,其产生的压力均匀有力,有利于避免因人工按摩力度不均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重大,护理人员需要在熟练掌握深静脉血栓发生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以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将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应用于骨折术后患者中,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病情,加快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