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020-11-14陈琦东
陈琦东
福建安溪县医院超声医学科 (福建泉州 362400)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长期伴有高血压,导致心脏左心室负荷较大,使心脏的功能发生异常的器质性心脏病[1]。该疾病早期无不良临床反应,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颈静脉病变等临床表现。患者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越大。因此,探讨早期准确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方式对该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福建安溪县医院收治的97例高度疑似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男60例,女37例;年龄56~79岁,平均(65.25±5.17)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0.89±0.54)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3例,Ⅱ级41例,Ⅲ级33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诊断标准[3]、《欧洲心脏病学会ACEI专家共识》中心脏病诊断标准[4];年龄≥55岁;患者或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认知、语言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的患者;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病遗传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彩超检查
使用日立HIVISION Preirus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以及三维超声检查。(1)二维超声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1.0~5.0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显示并保存患者四腔心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三血管及气管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共7个切面心脏图像。(2)三维超声:将二维超声调整至最清晰,后转换为三维超声容积模式,显示以上7个切面心脏图像,并保存相关三维容积数据,使用SC2000三维容工作站,在MPR模式下显示各个切面心脏超声图像,保存并分析。二维和三维所有切面图像均由2名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和诊断,如有不同意见,可请教本院院长,再次进行诊断。
1.2.2诊断标准
左心房增大:收缩末期大约是 23~38 mm。左心室肥厚: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后壁厚度超过13 mm,室间隔厚度超过11 mm。主动脉扩张:<33 mm。心肌缺血:管腔狭窄30%以上。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主动脉扩张、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三维彩超对4种心脏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心脏二维超声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心脏功能障碍检出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左心室长期负荷较重,且在代偿作用下,左心室逐渐肥厚,甚至可能出现扩张情况,从而诱发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代偿期及失代偿期,其中代偿期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易导致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开展科学、准确的诊断工作尤为重要。
心脏超声是一种无痛、无辐射及无创的检查手段,且具有可重复进行的优点;心脏超声通过探头的超声波,在耦合剂的帮助下,可达到心脏的各组织,包括肌肉组织和血管,根据患者心脏结构和组织的具体情况,产生强度不同的回声,被仪器接收后,产生相应图像[5]。
二维超声是一种切面结构检查技术,仅可显示某一个切面的图像信息,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时二维超声检查的时间较长,仅可诊断出孤立心脏结构异常情况,其诊断准确率较为依赖临床医生的诊断经验,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三维超声不仅可动态、立体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也可显示出心脏的心室、心房以及大小血管之间连接结构;同时,通过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可进行任意角度及方位观察,可更加清晰、全面和直观地反映心脏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6]。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彩超检查的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动脉扩张、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二维超声,表明三维超声可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本研究中,仍有经彩超未检出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考虑主要原因为:(1)彩超检查有一定局限性,其穿透力易受脂肪组织过厚和肋间隙太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因此,研究对象应明确上述影响因素,以保证彩超检查的高检出率;(2)心脏彩超影像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生成,而超声波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假反射现象,从而导致误诊;(3)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过少,局限性较高,结果不够准确,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心脏三维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更高,可于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