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对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的影响
2020-11-14蔡育丽吴静
蔡育丽,吴静
厦门市中医院儿科 (福建厦门 361000)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肤损害性疾病[1]。临床认为,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与不及时更换尿布、皮肤长期受潮受刺激及尿布的透气性有关,通常出现在尿布与皮肤接触面,如不及时治疗、护理,可引起皮肤浸渍导致皮肤发红、皮疹、疱疹甚至溃烂等严重症状。若是由于感染细菌导致,新生儿的皮肤甚至会出现脓疱,加重对皮肤的损害,给新生儿造成极大的身体痛苦。为尽早发现尿布皮炎症状、减少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即予以护理干预[2-3]。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对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12月厦门市中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中的40例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2019年1—4月份收治的40例新生儿,予以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干预(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出生体重2.46~4.12 kg,平均(3.25±0.73)kg;胎龄34~41周,平均(37.54±1.65)周。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出生体重2.51~4.10 kg,平均(3.39±0.36)kg;胎龄34~41周,平均(37.48±1.7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每日沐浴1次,2~3 h更换1次尿布,大小便后使用湿巾纸擦拭,并使用温水冲洗干净,全身涂抹婴儿润肤油;清洁并擦干会阴部,更换新的纸尿裤垫于臀下,并采用鞣酸软膏涂抹于肛周,以防尿布皮炎的发生。若新生儿出现尿布皮炎现象,用温水清洗新生儿臀部,避免用毛巾擦揉,禁用肥皂,洗净后用浴巾沾干,暴露尿布皮炎部位,将宝宝横放于床上,在屁股下垫上干净的尿布,如果是男孩,可以用尿布遮住会阴部,然后使宝宝侧卧,暴露尿布皮炎部位,注意保暖;打开红外线灯的电源,调好灯距(一般距患处30~40 cm),护理人员在使用之前,用前臂内侧试温,以温热感为宜,两手扶持宝宝保持体位,并随时观察皮肤情况,不得离开,以防意外,照射时间约20 min,2~3次/d,照射完毕后,将蘸有护臂药膏的棉签在宝宝臀部皮肤上轻轻滚动,均匀涂药,然后换好干净的尿布,盖好被褥,整理用物。
观察组采用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干预,具体如下。(1)预警性分层护理:护理人员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尿布皮炎高风险新生儿床号、住院号、姓名、大便性状,并于床头挂警示牌,勤换尿布,新生儿排便后予以彻底清洁,动作应轻柔,保持新生儿与尿布接触皮肤的干燥;出现尿布皮炎时,协助新生儿取侧卧位暴露臀部皮肤,注意保暖;出现尿布皮炎但皮肤未破溃的患儿使用赛肤润液体敷料及造口护肤粉涂抹尿布皮炎部位,皮肤破溃患儿予以外敷藻酸盐粉;认真观察、记录尿布皮炎出现的时间、分度、皮损等情况,并拍照留存;针对中风险患儿,收集信息,并全面分析其病情、病况,根据分析报告制定护理措施,加强臀部巡视次数,一旦有大便及时更换纸尿裤,并予以液体敷料喷抹于臀部皮肤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针对低风险患儿,护理人员应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出现危险因素的隐患。(2)集尿袋干预:使用乐清市康复医疗设备厂生产的一次性SNQ-28型婴幼儿尿液收集袋收集患儿尿液,如为男婴,则将其阴茎置于集尿袋开口内,撕开黏胶保护层将黏胶处贴于阴茎周围的会阴部,集尿袋粘贴好后,将其底部轻轻移向尿裤右侧,使其稍露出尿裤外;如为女婴,则于一次性集尿袋内放置3个用无菌镊子钳夹的无菌棉球,以集尿袋开口正下缘为纵轴,排列棉球,使无菌棉球呈现“U”形,使其稍露出集尿袋开口边缘,撕开黏胶保护层,由下而上粘贴,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皮肤凹陷处,使粘胶面紧贴皮肤,切勿贴近肛门,以免粪便污染,集尿袋粘贴好后,将其底部轻轻移向尿裤右侧,使其稍露出尿裤外;给予患儿喂奶或巡视时,留意患儿尿意,一旦出现尿液,及时留取或更换。
两组干预时间均为7 d。
1.3 临床评价
(1)两组均于干预7 d后评估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新生儿尿布皮炎(尿布包裹部位皮肤异常发红、发肿):轻度,无症状的局限性轻度红斑,边界清楚;中度,红斑融合成片,且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小水泡;重度,腐烂渗液或浅溃疡;尿布皮炎发生率=(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总例数×100%。(2)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由新生儿家属填写,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环境管理4个项目,各100分,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尿布皮炎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尿布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布皮炎发生率比较
2.2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行为规范、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环境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多发病,导致其发生的因素较多,如不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清理不当、尿布透气性差、皮肤长期受潮受刺激;此外,喂养方式、乳母饮食及便纸亦可对新生儿尿布皮炎造成影响[4-5]。目前,临床依然缺乏完美的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方法。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往往依据个人经验判断尿布皮炎的危险程度,缺乏科学性,且难以精准判断尿布皮炎的危险性,整体护理效果较差[6];而根据新生儿的危险程度进行评分,并根据危险程度实施预警性分层护理,能够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的调节功能较差,且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导致只要大便积聚在直肠内,即随时排出,所以婴幼儿的大小便次数较多,而大小便混合后同时含有细菌和尿素,细菌繁殖后将分泌脲酶,在脲酶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产生氨气挥发刺激皮肤;加之新生儿皮肤表皮的角化层很薄,易于脱落,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的结缔组织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基底膜细嫩而疏松,造成皮肤的屏障作用弱、抵抗力差,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易引起损伤。上述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皮肤破溃,可能直接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甚至形成坏死,因此,采取正确的尿液与粪便收集方法,能够减轻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尿布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原因为:新生儿每日晨间沐浴及喂奶后,能够及时补充水分及能量,且使新生儿保持舒适与清洁,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肾血流量,从而增加尿量[7];于集尿袋口边缘内放置无菌棉球,便于分离集尿袋前后两层,避免出现粘连;无菌棉球纤维利用其特有的亲水性与耐摩擦性能,能够及时且迅速地吸收与储存新生儿排出的尿液,减少臀部尿液、粪便残留量,从而减少尿液和粪便混合产生的氨气,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同时,通过采用预警性分层护理,严格按照量表评估新生儿尿布皮炎危险性,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护理更具针对性;将新生儿分为出现尿布皮炎及未出现尿布皮炎两种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效率,降低了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率;通过加强臀部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勤换尿布、便后擦拭、涂抹液体敷料,操作时洗净双手,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8]。
综上所述,预警性分层护理联合集尿袋能够显著减轻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降低尿布皮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