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离散度和肌酸激酶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2020-11-14宋金花蔡小东
宋金花,蔡小东
高安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0800)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其在造血系统、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较优,可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可引发心脏毒性的产生,且不可逆转,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现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早期监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尤为重要[1-2]。目前,临床上诊断心肌损伤常采用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进行检测,但其存在6 h内诊断的灵敏度较低、诊断窗口时间较短、特异度较低等缺陷,因此,寻找一种灵敏度、特异度高的检测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旨在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CK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中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早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34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心肌损伤组年龄28~71岁,平均(50.26±4.89)岁;癌症类型,左乳导管癌17例,右乳导管癌13例,双侧乳腺癌4例;化疗周期,2周5例,3周8例,4周9例,5周7例,6周5例。非心肌损伤组年龄27~68岁,平均(49.36±4.07)岁;癌症类型,左乳导管癌13例,右乳导管癌10例,双侧乳腺癌3例;化疗周期,2周4例,3周7例,4周8例,5周5例,6周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高安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生存期预测超过6个月;(2)未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或纵隔放疗;(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2)存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表现;(3)严重不配合,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1)FEC(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氟尿嘧啶注射液(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711,规格:10 ml∶0.25 g),600 mg/m2;表阿霉素(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60,规格:10 mg),75 mg/m2;注射用环磷酰胺[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92,规格:0.2 g(以C7H15C12N2O2P计)],600 mg/m2;21 d为1个周期,治疗时间为1个周期。(2)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使用剂量和方法与FEC方案相同;治疗时间为2个周期。(3)TEC(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紫杉醇注射液(四川宝鉴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119,规格:5 ml∶30 mg),80mg/m2;表阿霉素5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治疗时间为2个周期。所有药物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其降低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等方式相同。
1.3 临床评价
(1)Q-T间期离散度:仪器选用ECG-1210型心电图机(济南凡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12导联心电图进行扫描,走纸速度设置为25 mm/s,每一导联测定2~3个Q-T间期计算平均值,Q-T间期起点为QRS波,终点则为a.等电位线与T波交汇处,b.等电位线与T波降支切迹交汇点,c.T、U两波之间切迹;若存在T波不清晰或T波、U波界限模糊应排除;每例患者导联测定不得少于8个,胸导应超过3个;Q-T间期离散度为Q-T间期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CK水平,阳性:>269 U/L;阴性:≤269 U/L。(3)以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Q-T间期离散度、CK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Q-T间期离散度、CK比较
两组化疗前及非心肌损伤组化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C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心肌损伤组Q-T间期离散度长于化疗前及非心肌损伤组,CK水平高于化疗前及非心肌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Q-T间期离散度、CK比较
2.2 Q-T间期离散度、CK检测的价值比较
Q-T间期离散度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K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 Q-T间期离散度检测的结果(例)
表3 CK检测的结果(例)
表4 Q-T间期离散度、CK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3 讨论
蒽环类药物属于抗肿瘤药物的一种类型,包括表阿霉素、米托蒽醌、柔红霉素等,1,3-二氢衍生物是其代谢产物,存在显著的心脏毒性[4]。其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细胞的S期灵敏度较高,且可嵌入DNA碱基对之间,致使DNA链发生裂解,同时降低DNA与RNA的活性,干扰其合成[5]。目前,临床上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认为与线粒体的损伤、铁离子代谢异常、钙超载等因素相关,且此类药物在白血病、乳腺癌等实体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治愈率,但也可导致一定的心脏毒性[6]。
CK是临床上测定心肌损伤常用的血清指标,但心肌酶的升高不具备完全特异性,即便是肌酸激酶同工酶也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给疾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扰[7]。Q-T间期离散度检测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其可体现心室肌复极同步性及电位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Q-T间期离散度表示心室复极时程,通常情况下,该数值在不同的导联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不同导联间Q-T间期离散度的差值可体现心室复极的不同步程度[8]。此外,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证实,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离散情况采用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预测效果较高,故临床上常采用Q-T间期离散度预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接受以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后,对Q-T间期离散度进行监测,其数值延长,CK值上升,且Q-T间期离散度检测心肌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CK检测高,表明Q-T间期离散度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早期心肌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Q-T间期离散度、CK均可预测以蒽环类药物化疗为主的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心肌损伤情况,且Q-T间期离散度预测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