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4马骅
马骅
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急诊 (天津 300100)
心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打击引起的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心功能突然丧失,导致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又称为突发性心搏骤停或意外性心搏骤停。在发生心搏骤停的几分钟内,患者可能猝死。心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障碍,发病率较高,而心脏除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式[1]。
心脏除颤即为采用特定药物或医疗器械终止心脏颤动,除颤依方法不同可以分为3类:(1)电除颤,通过除颤器放电除颤;(2)药物除颤,通过注射药物影响心脏电活动除颤;(3)手法除颤,心前区叩击。临床主要采用电除颤,通过能量脉冲刺激患者心脏,消除心肌纤维折返通道并除极,抑制心肌纤维颤动,主导心脏节律,保障心脏射血,有助于恢复患者正常心率[2]。电除颤又分为人工电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和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本研究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抢救治疗的13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65例。试验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22~76岁,平均(48.57±4.16)岁。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23~77岁,平均(49.21±3.9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心搏骤停标准[3],即大动脉搏动消失、叹气样呼吸或呼吸停止、突发意识不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免疫系统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备好急救所需器材,患者取平卧位,抬起患者下颌,保持气道通畅,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同时给予肾上腺素注射剂补液等急救措施,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治疗;除上述措施外,配备专业医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颤动,在需要心脏电除颤时及时行人工电除颤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动体外除颤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日本光电AED-3100)替代人工电除颤治疗:在患者相关部位涂抹导电糊,连接电极板,调整通电量避免触电,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若出现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补充脱水剂或皮质激素,做好除颤准备,与家属沟通,除去患者身上杂物,暴露胸部,连接除颤仪和心电图,保持电极板两电极之间干燥,以防出现短路,若心室颤动为细颤,应及时给予肾上腺素转变为粗颤,以提升除颤效果;除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变化,根据心电图考虑是否再次进行除颤,除颤过程中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可接触相关设备以防触电。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不同心搏骤停时间的心肺复苏总成功率。(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神志、心跳恢复,可自主呼吸;有效,患者神志尚未恢复,心跳恢复,可自主呼吸;无效,患者神志、心跳未恢复,不可自主呼吸;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总成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搏骤停复苏总成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复苏总成功率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心搏骤停又称为意外性或突发性心搏骤停,是指在处于正常情况下,患者心脏遇到突发情况或受到外部打击,造成泵血功能及心脏收缩突然停止,机体循环中断,出现严重缺氧缺血或代谢障碍。当患者出现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神志不清及血压下降等症状,极有可能是发生心搏骤停。临床普遍认为心室颤动是导致患者产生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的人体器官会受到不可逆损害,生命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4]。
心搏骤停患者在心跳呼吸停止后,肌肉会松弛而对咽部造成堵塞,导致缺氧缺血,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及口对口呼吸,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血液循环,保证心脏得到充分血液回流,但由于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且无法有效应对患者心搏骤停后出现的心室颤动情况,因此应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配合。心室颤动是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心室肌出现快速但又极不协调、极不规则的连续颤动,此时心电图表现为出现连续的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min,QRS波群消失。
临床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若出现心室颤动则立即为患者提供除颤救治,并争取在5 min内完成除颤救治,缓解患者因心室颤动引起的心搏骤停,但若时间超过5 min,时间越长,救治成功率越低[5]。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又称为自动电击器、自动体外电击器等,它与传统的人工电除颤仪不同,具有便携、智能、易用的特点,可诊断患者特定心律失常,提供电击除颤治疗,常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在除颤过程中,一开始采用细颤,若效果不佳则改用粗颤,将能量从200 J转为200~300 J,同时密切监测心电图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下一部救治措施[6]。在救治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口鼻部位的血块以及呕吐物,以防呛咳窒息,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正压吸氧,尽可能做气管插管,与自动呼吸机连接。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搏骤停复苏总成功率均较高,表明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进行急救,有助于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总成功率,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器能更好地为心搏骤停患者提供急救,有助于提高患者复苏总成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