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类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相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差异
2020-11-14李国良
李国良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梅州 514400)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可引发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且多数患者预后不佳[1]。研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机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肌病及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两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因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已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谱中各成分的变化相关。缺血性心肌病常伴有血脂的异常,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则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两者均可能发生血脂异常的情况[3]。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脂质谱变化,分析其与所致心力衰竭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病理病因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出院时的疾病诊断情况分为A组(缺血性心肌病,65例)与B组(扩张型心肌病,71例)。A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5.31±4.15)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4]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39例、Ⅳ级9例。B组男43例,女28例;年龄53~71岁,平均(65.88±4.2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40例、Ⅳ级11例。两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经临床检验证实存在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合并其他炎症疾病、恶性肿瘤或血液、风湿类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将有差异的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计算;结合患者出院时的NYHA心功能分级,与入院时比较,以心功能分级下降2级或降至Ⅰ级表示预后情况良好,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A组的FPG、TC、HDL-C、LDL-C水平及收缩压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A1c、BMI水平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2 影响因素
将上述有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收缩压、FPG、LDL-C、TC和HDL-C均是诱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诱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
2.3 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和FPG与两种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成微弱的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和HDL-C与A组预后良好呈负相关(P<0.05),但与B组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3 讨论
据统计,在普通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2%~3%,在7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明显增加,在70~80岁人群中可达10%~20%,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每年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仍在持续上升[5]。另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4~5年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有40%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或再次入院,预后不佳[6]。研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机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缺血性心肌病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变性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的致病因素中,血脂异常占据较高的比例,且因LDL-C升高造成的高胆固醇血症更是诱发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会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现象[7]。与缺血性心肌病不同,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因素尚缺乏统一的定论,但普遍认为与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室扩大相关[8]。关于预后方面,多数观点认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预后略差于扩张型心肌病,造成预后欠佳的主要因素是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随访时间和心力衰竭类型等因素同样对预后有影响,因此,无法将病因作为预测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9-10]。本研究证实,不同病因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血脂水平的表达方面均有特殊表现,故可将其水平的高低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且血脂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