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口胃管饲联合量化食物稠度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评价

2020-11-14茆冬梅朱春苗

关键词:胃管摄食营养状况

姚 巍,茆冬梅,朱春苗

(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均极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脑血管供血障碍而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灶,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而出现临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1]。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后遗症,表现为饮水呛咳、误吸、进食困难等,可导致营养摄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及身心康复[2]。目前,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所采取的传统长期留置胃管管饲模式,是脑卒中患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长期留置胃管管饲常可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吸入性肺炎、腹泻、呃逆、食管狭窄、营养不良等。因此,临床上对多种间歇管饲模式、吞咽训练等改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我院神经内科护理组在对脑卒中早期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口胃间断管饲基础联合量化食物稠度的摄食吞咽训练干预模式,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早期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证实存在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灶;(2)发病时间14d内,患者病情稳定,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和配合医护人员;(3)经功能性经口摄食FOIS 判断为2~3级吞咽障碍。排除标准:(1)排除口鼻咽喉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营养不良患者;(2)合并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3)入院时即并发肺部感染。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81岁,平均(58.32±10.12)岁;平均病程(8.98±2.34)d;FOIS分级:2级19例,3级11例;病种: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82岁,平均(58.86±10.54)岁;平均病程(8.45±2.12)d;FOIS分级:2级20例,3级10例;病种: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主动配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长期留置胃管营养管饲模式,经鼻置入复尔凯鼻胃管(长度45~55 cm)后遵医嘱间歇鼻饲流质和水,最常用流质为常温下能全力肠内营养液,1次/4 h,200 ml/次。利用流体学知识,鼻饲时使头、躯干处于高位以防止逆流、误吸。鼻饲配合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措施为咽部持续冷刺激,还可配合练习空吞咽及点头式吞咽动作训练[6]。

1.2.2 观察组

间歇口胃管饲基础上,联合量化食物稠度摄食吞咽训练模式。具体包括:(1)间歇性口胃管饲: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床头>45°),选取合适型号营养管经口腔插入胃内,深度为45~55 cm,判断胃管在胃内后注入无渣流质匀浆食物、果汁、水或者药物后,指导患者屏气后拔出胃管。每天置管3~6次,每次注入200~250 mL[7]。(2)量化食物稠度的摄食吞咽训练:①先期管饲后指导患者做鼓腮、吐气等收缩颊部肌肉的面颊肌训练动作,以及噘嘴、咂唇、舌上下左右左右摆动、吸吮等唇舌肌训练动作,或者以冰冻好的大头棉签擦拭患者两侧咀嚼肌,然后依次擦拭患者软腭、鄂弓、舌根及咽后壁。每日2次,每次20 min。棉签冰刺激结束后,清洁口腔后给予饮水训练,从1 mL、2 mL、3 mL开始,自少量到多量,循序渐进,以患者不出现呛咳为准[8]。②糊状食物摄食训练:患者饮水不出现呛咳后,采用蒸鸡蛋羹、酸奶制品、蔬菜泥、碎肉粥、水果泥、碎肉、豆腐脑、藕粉、芝麻糊、碎面条等营养丰富的食材制作蛋羹、糖浆、布丁状食物,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床头30~60°),操作者位于患者健侧,依次给予布丁状食物、蛋羹、糖浆状食物分别5 mL、10 mL、20 mL,食物送至健侧,嘱患者一口咽下,注意观察患者咽下后是否发生呛咳、声音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健侧喂食易刺激舌咽部,糊状食物不易松散,密度均匀,粘性适当,通过食团向舌根运送而引起吞咽动作,减少反流及误吸。从一口量逐渐加量,可减少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情况,不足一口量反而会因刺激不够而难以诱发吞咽反射[9]。③患者接受摄食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和质量都要保证安全,喂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宜过量,进食后保持体位0.5~l h,之后再进行翻身等操作。

1.3 评价指标

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30d后分别进行吞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及营养指标评估和管饲相关并发症:(1)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吞咽功能评价,FOIS将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7级:1级者完全不能经口进行,为最严重,7级正常[10]。(2)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1],满分100分,<20分为严重依赖;20~40分部分依赖;40~60分为偶尔依赖;>60分为不依赖。(3)营养指标包括:①身体质量指数BMI[12],18.5~23.9表示正常,17~18.4表示潜在营养不良,<17表示营养不良。②实验室检查项目包含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 (4)管饲并发症评估:包括吸入性肺炎、腹泻、腹胀、便秘、焦虑不安、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营养状况比

较入院时,两组患者FOIS评分、改良Barthel评分及营养状况个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d后,观察组FOIS评分及改良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改善的幅度(BMI、Hb、TP、AL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管饲相关并发症比较

治疗30 d后两组管饲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发生腹泻2例,腹胀2例,便秘3例;对照组发生腹泻6例、腹胀6例,吸入性肺炎3例,便秘2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得到了明显改善。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诊治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对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宣传教育以及健康行动也在不断加强。大众对H型高血压等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及卒中早期救治的理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近年来的中国卒中流行病学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死亡率逐年已呈下降趋势。但县级医疗机构承担了农村地区防控脑卒中的重点工作,也是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主力军,对降低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促进[1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营养状况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营养状况比较(±s)

组别入院时 t P 干预30 d t P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FOIS评分 1.43±0.42 1.48±0.54 -0.400 0.690 6.12±2.26 3.32±1.53 5.6193 <0.0001改良Barthel评分 14.61±1.91 14.75±1.69 -0.3007 0.7647 45.88±4.97 26.76±4.34 15.8716 <0.0001 BMI 16.72±1.16 17.32±1.22 -1.9521 0.0558 22.81±2.27 17.71±2.21 8.8172 <0.0001 Hb(g/L) 96.34±5.16 99.14±6.65 -1.8220 0.0736 122.32±10.24 103.29±8.24 -7.9302 <0.0001 TP( g/L) 58.52±5.45 59.28±5.31 -0.5471 0.5864 74.65±6.11 63.26±5.76 7.4295 <0.0001 ALB( g/L) 32.56±2.26 33.24±2.38 -1.1348 0.2611 51.35±3.16 38.65±2.68 17.5836 <0.0001

表2 两组管饲相关并发症比较[n(%)]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约有51%~78%会因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而出现吞咽障碍情况,其中吞咽障碍导致物质摄入不足的发生率约为42%~67%,约50%患者可因吞咽障碍导致误吸,其中1/3的误吸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或者死亡[14]。

本研究基于间歇口胃管饲基础上联合量化食物稠度摄食吞咽训练护理干预技术,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恢复,减少管饲相关并发症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上卒中主要后遗症和护理难点就是吞咽障碍,急性期后做好吞咽障碍的早期筛查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而其中的饮食管理尤其重要,可有效遏制长期管饲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5]。

猜你喜欢

胃管摄食营养状况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