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2020-12-10霍芳芳金正勇

关键词:延边单核细胞病毒感染

霍芳芳,金正勇

(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吉林 延边 133200;2.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200)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岁,因“咳嗽2周,发热、排黄色水样便2天”为主诉入院,该患儿于入院前2周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单声咳,伴痰,咳不出。入院前2天始发热,体温最高39.6℃,予退热处理后,热可退,易反复,约2次/日。同时出现排黄色水样便,量中等,有酸臭味,饮食欠佳,小便黄。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轻度脱水貌,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肠鸣音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CRP:39 mg/L;血常规:N:66.4%,L:21.1%,M:12.3%;血生化示:CK:126IU/L,CK-MB:103.75IU/L,AST:63.4U/L,AIL:92.3U/L;末梢血象示N:63%,L:22%,M:15%,异性淋巴细胞:22%,肝胆脾彩超: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故该患儿诊断为:(1)急性支气管炎,(2)腹泻病,(3)心急损伤;(4)肝损伤。

患儿伴肝脏及心肌损伤,结合患儿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故予患儿行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示;EB病毒抗体IgM阳性,补充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上予抗细菌、病毒感染,营养心肌,保肝治疗后好转出院,嘱患儿1周后复查肝功、心肌酶。

2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 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EB病毒并不能直接对我们的器官组织产生损害,而是通过EB病毒感染诱发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促进炎症介质释放过程,从而对组织、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1],EB病毒主要通过人体唾沫传播,而人体是其唯一宿主[2],以秋末至初春高发。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3],但缺乏特异性,若仅表现为单一症状时很容易漏诊、误诊,如本病例从初发症状来看,就很难从临床表现、查体中作出诊断。此时只能从辅助检查中得到佐证,该患儿血生化检查示:心肌酶及转氨酶均升高,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结合IM诊断标准[4]:1.IM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2.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3.血嗜异性凝集抗体滴度试验阳性;4.EB病毒抗体(CVA-IgM)阳性。符合第4条及前3条中的一条即可诊断。该患儿有发热,EB病毒抗体IgM阳性,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故可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病因明确,治疗上:(1)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2)因儿童免疫力较弱,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3)出现并发症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可予“丙种球蛋白”阻断疾病的发展。

EB病毒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有学者认为,在EBV 感染后, 患儿的机体会出现强烈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导致免疫功能异常,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毒能力,促进IM 病情进展。在EB病毒感染期间, 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会对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协同作用,病原体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所以呼吸道混合感染的情况发生的较多, 这可能和呼吸道感染容易混合感染有关[5],如同本病例患儿伴随明显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在儿童期50%以上的原发感染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6]],有学者对混合感染的患儿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查发现AIT与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7],该患儿的肝功能检查亦有升高。

该病大多为自限性,预后多良好,但少数病例有出现慢性或复发性IM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肝衰竭等多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给患儿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8]。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医生要足够熟悉本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如该病例混合其他病原体的患儿,不易诊断,要能够考虑到该病,并能予以正确的实验室检查,注意与症状重叠的疾病相鉴别从而作出正确诊断,对疾病进行及时的干预,减轻患儿的痛苦。

猜你喜欢

延边单核细胞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美丽的延边欢乐的海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