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策划人才专业

新媒体环境下广东传媒人才需求出现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迫切需要相关专业人才。根据2018年的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1159.5万小时,从业人员97.9万人,至少还需要30万人,而我国目前每年仅有10万左右毕业生,人才缺口巨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引领的新媒体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于专业人才更是存在巨大需求。

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内高职院校中,开设传播与策划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4个,每个学校在校生基本保持在100人左右的规模,每年可以为整个广东省和珠三角输送人才1200名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媒体、新媒体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据《传统媒体新媒体岗位人才需求新变化》一文分析,新时代的新媒体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新媒体采编、内容编辑与生产、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及互动社区的维护、产品制作与推广等,主要工作平台包括媒体网站、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等。在职业技术素养方面,要求应聘者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某一或多个领域有深刻的思考与理解,要有市场、互动、客户、管理等素养;从业者要热爱传媒行业,具有快速适应和学习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责任心和抗压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由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后于产业发展新要求,创意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升,高质量内容和核心创意缺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对接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产业,培养出满足广东传媒市场需求的人才,助力大湾区文化发展,成为广东省内各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播与策划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传播与策划教育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与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质量落后于产业发展新要求,重理论轻应用,重传统媒介素养轻新媒体知识;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

师资能力不足,新媒体知识涉及较少。目前从事传播与策划专业的一线教师,大多缺乏新媒体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传播媒体知识,新媒体涉及较少甚至不成体系。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一边是传统广播电视人才饱和,一边是新媒体人才稀缺。在由“新闻”到“传播”再到“媒介”、由“媒介即人的延伸”到“媒介即联结”到新近“算法即新闻”的演变中,技术与文化的双重驱动促使社会对互联网进行再认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行业接轨,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缺少实践教学,学生很难达到上岗的要求。目前,高职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集中于课内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实践。课内实践一般是通过布置作业来实现,以模拟项目实践为主,与行业没有发生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习后很难达到上岗的要求。顶岗实习实践一般集中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由于实践基地容纳的学生数量过多,学生能够得到的锻炼机会很少。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时,由于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很难做到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是否能够在实习中学习到实践技能,很难监控与评价。

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和发展思路

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广东省传播与策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传媒人才。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广东及珠三角高职层次的传播与策划人才还将出现重大缺口,哪个高职院校能抓住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品牌专业,谁就能抓住发展先机,在广东高职院校传播与策划人才的培养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下面就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进行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增设新媒体类课程,打造创新型课程体系。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传媒人才。经过大量的调研,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对传播与策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打造创新型的分段、分类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根据新媒体时代,企业行业对全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设计,旨在解决媒介融合背景下,学界赶不上业界,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人才培养难题。

一、合理增设新媒体类的课程。要更新知识结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增设新媒体类的课程,如新媒体技术及应用、新媒体传播与运营、融媒体项目实践。在理论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新技术形式及应用等;在技能方面,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创意、制作及发布。根据实际的师资情况和教学条件,增加各种项目实践课程。

二、利用自媒体进行专业实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人都是受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多学生对电脑、手机等设备的使用驾轻就熟,他们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的使用也很容易上手。传播渠道的丰富,增加了学生公开传播的机会,也拥有更多的渠道来检验传播效果。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媒体为传播媒介,利用专业实践的机会策划、撰写摄制、文案视频、运营发布一个实际的项目,检验传播效果,积累实战经验。

三、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加强实践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教研室还积极开发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社区共同打造融媒体项目包进入课堂教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201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专业教研室与企业、社区党支部合作开发《见证者》(老党员专题)融媒体项目包,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融媒体项目包,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训和传媒训练营进行实战。在2020年疫情期间,项目组结合疫情当下热点,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了《群策群力·聚焦战疫——疫情题材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项目,将当下全民关注的社会重大议题——疫情,与课程相结合,设计合理的项目,指导学生运用短视频进行内容传播、情绪转播,用于记录、展现、反映当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抗疫的集体记忆。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实战能力。为解决媒介融合背景下,学界赶不上业界、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人才培养难题,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积极鼓励教师转型,一是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定期选派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种项目实践,提升新媒体传播与应用技能,提高实战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了解业界动态,提高新媒体素养;三是经常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学校讲学,传授新媒体业界的新动向、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经过综合培训的教师,回到课堂后,就可以第一时间把在企业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综合实践平台。一、创建工作室,孵化真实项目。为弥补专业教学对于学生在知识消化、理解方面的缺陷,培养技能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创立了传播与策划工作室,以企业的需求为切入点,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孵化真实项目。

2018年以来,工作室先后孵化了“广艺最美后勤人”“我爱我师”“大学生校园安全宣传片”“见证者”等真实项目,完成短视频作品36部,融媒体文案40篇左右,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帮助学生达到企业行业上岗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二、整合校内资源,搭建校园新媒体实践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教研室还依托工作室整合校内资源,搭建校园新媒体实践平台,如针对公众号运营实践需求,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实现跨部门合作开发课程校园新媒体实践。课程实行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和校内部门公众号运营负责人担任导师,理论课由专任教师担任,进行集中教学,实践课由公众号运营负责人担任指导老师,由他们安排实践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各类校园新闻的采编、文章的写作与公众号的运营。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上课时间灵活,学生基本利用课余的时间上岗,进行校园新闻采编与公众号的运营,锻炼他们多方位的能力,目前反应情况良好。

三、开拓校外资源,探索全员育人路径。为进一步开拓校外资源,教研室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求企业、社区的帮助,与之共同合作,同频共振,创新“多方融入、四员驱动”的传播与策划专业全员育人路径。通过与企业接触、洽谈与考察,决定校企合作开发选修课程《大型活动直播与运营》。该理论课由教研室老师和企业导师担任,进行集中教学,实践课在企业操作间或者外拍现场完成,由企业安排实践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大型活动的直播、拍摄与实践,锻炼他们的摄影摄像的动手能力和大型活动的策划与运营能力。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是传媒产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根据传媒市场的变化和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办学水平,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策划人才专业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