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台记者如何提高能力素养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传统媒体受众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已经触及世界各个角落。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上网来获取信息、知识、购物等,可以说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如影随形,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正悄然改变着舆论环境、媒体结构和传播渠道,新闻舆论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地方主流媒体正处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阶段,大部分传统媒体记者纷纷转型为融媒体记者,一时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如何提高记者的能力素养,适应媒体融合,需要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主流媒体记者要适应融媒体时代,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融媒体,它又具有哪些传播特点?笔者认为,“融媒体”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队伍、内容、机制、宣传等进行充分相融,而不是简单的相加,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时代传播特性

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劣势。一、受众少。在过去,传统电视媒体都是依靠电视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受众往往都是有线电视用户。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习惯于用手机来获取信息或者看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况且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收看电视,电视观众呈现老龄化趋势,收视群体正逐步减少。

二、时效性差。在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的节目播出是有固定时间和固定栏目的,不能随意改变。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要奔赴现场采访,然后回来写稿、配音、编辑合成,最后上传节目,等待节目播出,这个过程一般都比较漫长,最快的也是早上采访,晚上播出。如果遇到节目时长不够的情况,也许新闻就会推迟到第二天或者几天后才能播出,受众往往不能在电视上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信息,导致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三、互动性弱。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与观众的互动是比较弱的,电视只是传播,观众是被动接受。电视节目播出后,两者之间主要靠信件或者电话来互动,这种互动很难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再到后来,短信成为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一种流行的互动方式,因为是与通信公司合作,往往会收取一定费用,部分受众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积极性,导致电视台制作出的节目只能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降低节目的互动性。

融媒体传播优势。一、受众广。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后,节目可以在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等载体进行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受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收看和转发节目,因为操作方便简单快捷,关注节目的受众覆盖面更广泛。

二、时效性强。新闻强调时效性,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当记者深入现场后,能够及时传回视频和文字,不受电视节目时长和固定时间播出的限制,很快就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进行推送,让受众能很快了解到第一手信息,而且进入5G时代后,网络发布的速度非常快,几秒钟时间就可以完成发布,可以说时效性非常强,这是传统媒体可望而不可及的。

三、互动性强。依托电视台的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当电视节目上传之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打开观看,方便快捷,可以点赞留言,也可以爆料投稿,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设置,互动性大大增强。

四、内容形式丰富。新媒体传播不受电视节目时间和形式上的限制,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独特的个性。新闻可以由视频、图片、音乐、文字、H5、Vlog等各种形态呈现给受众,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受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面临的压力

媒体融合以后,对节目的形式、内容以及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记者必须坚持移动优先,树立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理念。对记者来说,无论是在工作强度,还是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工作强度更高。融媒体来临后,新闻报道已经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由于传播速度更快,节目报道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所改变,需要记者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打造风格不同且符合新媒体特性的新闻作品。电视记者除了拍摄报道电视新闻,完成电视节目的播出任务之外,还需要对电视新闻进行流程再造,通过修改文字稿件或者视频,让新闻更符合受众口味,更接地气或者形式新颖,短视频创作、手机直播方式越来越常态化,这就大大增加了记者的工作强度。

掌握新媒介技术要求更高。目前,地方融媒体中心的采编人员大多是传统媒体从业者,习惯于在传统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只需要依靠一台摄像机、一个话筒就可以完成新闻的采访工作。融媒体传播时代对记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要求与日俱增,记者必须掌握手机编辑软件,通过手机拍摄画面,运用手机软件来实现编辑,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编辑上传新闻,回传编辑,保证新闻的及时发布。同时也要掌握手机直播APP软件的操作,以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能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能够更好地胜任全新传播语境下的采编工作。

节目内容要求更高。在信息多元化时代,融媒体发展丰富了社会中的传播媒介和信息内容,人们在网络上、手机上可以选择的渠道越来越多,受众的信息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且具备了自我选择权利,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观看。传统媒体时代,电视上播出什么,受众就只能看什么,没有什么主动权,电视可以说占有主导地位。而现在和过去不同,电视媒体制作的内容必须具有更强的可看性,电视记者要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打造符合受众需求和口味的电视节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记者就必须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做出改变和创新,磨砺新本领,克服“本领恐慌”,补齐本领短板,从而更大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作用。

快速反应能力。为了适应“移动优先”的要求,记者必须有快速反应能力,把新闻第一时间做到准确及时的发布。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作为主流媒体记者,就必须抢占舆论制高点,代表党和政府发声。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就像打仗一样,可以说应当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进入事件现场时,有可能现场会处于混乱状态,没有人能顾及你,这时候你必须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弄清楚你要报道什么,观众需要了解什么。做到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在明确主题后,围绕你的报道思路拍摄采访,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快人一步,保证新闻能够及时推送。

较强的洞察力。媒体融合之后,对于电视节目的可看性要求很高。电视节目如果要获得受众更多关注,同一个新闻事件就必须制作出与众不同或者有自己独特视角的新闻,这就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于突发事件或者热度较高的新闻事件有很强的洞察力,在采访当中能够抓住现场和描写细节,突出报道主题和思想内涵,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就会避免和其他媒体同质化。

语言表达能力。节目形式多样化是融媒体传播的一个特点,现场连线、手机直播、Vlog等形式也呈现常态化趋势。记者不再是拿着话筒采访别人,而是拿着话筒在摄像机前或者手机前侃侃而谈,这就需要记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闻现场,规范流畅准确说出观众想知道的,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优秀的出镜记者还必须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甚至散发出人格魅力,有时也要用肢体性语言来描述现场场景,让报道更具有现场感。

融媒体思维能力。媒体融合之后,记者要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在策划选题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现代受众的信息需求和观看偏好,以提升采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近几年抖音、快手等软件的流行,短视频制作成为潮流,无论是农村或者城市,埋头刷抖音的人随处可见,用户规模十分庞大。电视记者应该在新闻采制时,研究不同的受众群体对短视频的接收习惯或者兴趣,来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所以,电视记者应掌握新闻制作各个岗位和环节的要求和特点,做好分众传播、定向传播和对外传播,形成精品效应,促进融媒体高质量发展。

结语

媒体融合关键在于人的融合,电视台记者要从传统媒体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至上理念,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融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