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2020-11-14
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近些年来,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止步不前,电视纪录片栏目化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有效解决纪录片栏目化生存困难,切实促进纪录片栏目化发展,本文提出几点思考。
纪录片栏目化及其必然性
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出现,适应了电视节目高产、高效的制作要求和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电视栏目的品牌效应,已经在电视业发展中展现了突出的优势。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明确的核心竞争力,栏目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今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主流方式。纪录片依托不同类型、定位的电视栏目可以有更广阔全面的发展,制作出直接适应受众需求的节目;培养与固定收视群体的感情,使节目被期待被需要;更加充分地挖掘题材资源,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兼得纪录片的精神价值。
我国纪录片栏目化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纪录片栏目化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拍摄周期短可能影响作品最终呈现的质量。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播出时间较为固定,而纪录片拍摄周期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其中外界拍摄环境对纪录片的拍摄影响最为直接,这导致电视栏目与纪录片制作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加之电视台制作资金投入不充分,不能为电视纪录片栏目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其次,创作人才不足是现阶段我国纪录片栏目化发展存在的一大问题,纪录片栏目化对播出时间的精准度要求较高,播出时间压力与拍摄压力,使纪录片创作人才不断流失。纪录片初期的创作模式,是依靠创作者的独立品格和兴趣点进行选题创作,对于一部分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受制于电视产业化进程,有悖于他们对纪录片创作的态度。最后,当前我国的纪录片交易市场尚未成熟,电视制作主体机构自产自播。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是势在必行的体制问题,电视媒介作为市场主体,无法回避的要追求利益和利润。适应市场是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必由之路。
纪录片栏目遭遇生存困境的原因
栏目固定播出的制约。导致纪录片栏目遭遇生存困境的因素中,固定的播出时间对其制约性较强。电视栏目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长度,而纪录片本身的创作与拍摄周期较长,受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大,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拍摄方式的自由程度,与普通的电视节目不同,纪录片整个制作过程是非线性的。这一特性使纪录片栏目发展遭受了较大的打击,电视栏目播出的固定性与纪录片拍摄的不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纪录片栏目化发展。另外,纪录片栏目制作的不稳定性,导致整个栏目制作资金投入要求较高,这给普通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制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准时播出纪录片以及压缩资金,整个栏目制作开始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导致电视纪录片栏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节目选题雷同。栏目化运作不可避免地损害了纪录片的个性。栏目化使纪录片生产呈现流水化现象,题材单一、模式化,失去了纪录片本身的探索性,甚至出现了摆拍,剧本先行的现象。从纪录片选题角度来看,选题缺乏新意,过多雷同内容是导致纪录片栏目生存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纪录片栏目播出内容以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老人生活、留守儿童生活等题材为主,纪录片雷同现象频发,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从而导致纪录片收视不佳。节目选题雷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纪录片创作的停滞不前,纪实的美学原则不应该成为粗制滥造的理由,该种纯消耗性的纪录片生产模式并不适合长远的发展。总而言之,纪录片选题缺乏创新,不断地模仿、选题雷同,导致纪录片就像没有灵魂的商品,一味地依靠煽情、猎奇博得眼球,只能反映出纪录片栏目化发展思想及理性意识的缺失。
叙事方式单调,节奏拖沓。我国纪录片栏目生存遭遇困境的一大原因在于纪录片内容创作的不足,纪录片质量高低起伏。一方面,叙事方式较为单调,缺乏纪录片的精美制作;另一方面,为了盲目追求纪实性,整个纪录片节奏拖沓,难以引起观众共鸣。以我国纪实性纪录片《望长城》为例,该纪录以纯纪实美学原则为核心,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的里程碑,这种纪实创作手法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纪录片创作理念和思想的转变,同时也导致我国纪录片拍摄开始大量运用跟拍、长镜头以及原声等手法。对这类纪实手法的滥用,导致纪录片叙事方式单一,过于强调纪录过程,使得纪录片节奏拖沓,画面缺乏创意,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使纪录片失去了本身的美学意义。
表现方式不符合电视的要求。结合我国纪录片栏目发展现状来看,纪录片表现方式与电视节目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纪录片的呈现方式与电影相似,与电视栏目呈现有着本质区别,尤其是媒介的差异,导致纪录片栏目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一方面,电视屏幕较小,画面主要以近景、中景为主,主要表现细节,而纪录片往往以表现广阔的画面为主,这就要求电视屏幕宽大,才能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纪录片表现方式较为隐晦,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观看,而观众对电视栏目的需求一般在于放松、娱乐,纪录片栏目难以使观众全神贯注投入观看,因此不受多数电视观众的喜爱。
纪录片栏目化生存与发展策略
结合观众的收视习惯,找准电视纪录片的定位。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切实推进纪录片栏目化生存与发展,纪录片栏目化生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根据国家发展路线,坚持尊重科学和事实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思想找准电视纪录片定位,从而突出纪录片栏目的优势。如央视推出的“大国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紧密围绕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五个重大工程项目内容,立足于观众的爱国情感及为国家发展骄傲、自豪的情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在形式、制作方式上需要多样化。纪录片栏目的创新发展,应该紧抓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纪录片创作模式及制作方式,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突破传统纪录片创作瓶颈。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内容和拍摄视角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但还需要结合多样化的制作内容才能符合新时代纪录片栏目发展的需要。要想在形式和制作方式上进行革新,就需要不断汲取优秀纪录片表现手法,不断调整创新思维及方向,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纪录片栏目。如我国大型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以河西走廊的历史为创作背景,紧扣我国“一带一路”的思想主题,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将河西走廊的传奇色彩通过10集纪录片展现出来,是近年来我国纪录片的经典之作。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新时代背景下纪录片栏目要想创新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拍摄环境的优势,克服拍摄环境及制作资金的劣势,打造精品纪录片栏目。纪录片栏目的制作应该始终坚持一定的美学原理,在表现艺术的同时,尽可能克服电视栏目线性制作的不足。在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市场环境中,纪录片栏目的优势在于不言而喻的艺术内涵,只有坚持艺术创作,才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电视栏目。如央视推出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则以国内27省和世界7个国家为取材地,纪录了其中28种植物,每个镜头都给予观众绝美的视觉冲击体验,描绘了中国植物的模样,突出了中国植物从中国而来,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内涵。
结语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打造新颖的纪录片栏目,就应该意识到纪录片栏目化发展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纪录片栏目生存现状,深入分析电视纪录片栏目遭遇生存困境的原因,从而精准定位,打造符合观众审美的纪录片栏目,结合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及制作样式,发挥拍摄环境优势,不断推进纪录片栏目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