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新闻采编的新景象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报道时期

新媒体时期,面对行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受众审美的转变,作为传统媒体工作人员的采编人员只有积极适应时代,提升自身工作的包容性。从工作思想的角度,转变原有的观念,适应新的传媒竞争环境是保持电视编辑工作价值的手段。从多样化竞争的角度来看,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始终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落脚点,由此引导自身工作推进,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

从新闻报道内容来看。进入新媒体时期,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内容的展示成为最关键的影响元素。新媒体时期也是融媒体时期,移动互联网及时以及便捷的线下交通体系的搭建,密切了不同地区、不同工作人们的交流。与传统阶段更加倾向于地区性的新闻报道不同,进入新媒体时期,人民群众自身期待获得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全面覆盖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涵盖国内与国际的重大事件。而快节奏的生活同样也造成人民群众信息获取碎片化与娱乐化的现象,深度报道成为行业内部紧缺资源,因此也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从新闻报道风格来看。我国大众传媒尚不完善,从传统传媒时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手段来看,受时代发展因素影响较重,新闻报道整体风格较为沉闷、刻板,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流审美是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观念也逐渐现代化,倾向于多元化的表达,在新闻报道的风格上更加倾向于专业多元化的报道。一方面,从新闻报道的文字表现来看,人民群众更加倾向于口语化的文字表达,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拉近自身与媒体的距离;另一方面,从画面的表现效果来看,与传统以记者作为采访主体的形式不同,新媒体时期人民群众更加倾向于直击新闻现场,更多展示新闻当事人的自身观感,弱化媒体表现的形式。

从新闻报道形式来看。新媒体时期,网络是新闻报道最核心的场所,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有了明显的转变。首先,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受众更加倾向借助移动网络平台获取新闻资讯,便捷可移动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使碎片化的阅读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也对新闻报道在篇幅、传播载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从新闻报道内容展示的角度来看,与报纸、广播等信息传递手段不同,现阶段人民群众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的形式,对新闻事件的状况进行较为简要的概述,视频的形式也更加生动与直观。最后,新媒体时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参与新闻话题讨论的热情,在这个环境下,受众期待媒体提供更多交流的平台与空间,能够有效参与到话题讨论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参与度,为表达自身观点提供支持。

从新闻报道时效来看。时效性是新闻报道传播的第一标准,传统传媒阶段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形式输送的新闻报道都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相较于网络化的传输空间,时效性较弱。进入新媒体时期,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逐渐提升了信息的传输效率,人民群众对于专业新闻报道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期待通过快速高效的传输方式提升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在多元信息传输的新媒体时期,时效性是保证新闻报道有现实意义的关键条件,也是印证新闻报道“新”的直接表现。

新媒体时期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重点

明确受众新闻需求。新媒体时期,大众传媒行业内部竞争激化,媒体数量的激增带动传媒行业进入“买方市场”,受众的偏好成为引导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广播电视媒体的采编工作涉及了新闻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直接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呈现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采编工作首要前提在于明确受众审美偏好与需求,从而确定新闻信息的获取手段与内容。

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新媒体时期,简要性的新闻报道成为主流,大多数媒体更加追逐新闻报道现象而忽视了其背后影响因素的揭露。深层次的新闻报道成为行业内部的稀缺资源,这也为采编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采编工作更加突出新闻真相的挖掘,借助多样化的表达体系提升自身综合的服务价值,真正做到维护新时期媒体人工作价值的社会发展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全面统筹内部资源。在新媒体时期,广播电视媒体也面临行业资源重新整合的发展困境,与原有的资源倾斜不同,在受众多样化的背景下,有效的资源统筹能够带动产业效果的提升。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与传统传媒阶段单独发展不同,新媒体时期,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充分调动团队合作积极性,通过拉动内部力量带动资源最大化的形成,提升综合竞争水平,并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拓展新闻传播平台。进入新媒体阶段,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在多元发展新时期,作为传统媒体的广电平台采编工作也要不断拓宽自身的渠道,借助网络信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成熟为后期的新闻报道的编制提供更多的支持。新平台的拓展是新媒体环境下根据受众需求变化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工作的重点内容。

新媒体环境受众需求转变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推进的影响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推进形式转变。在新媒体时期,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受众自身需求的转变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媒体工作人员在推进采编工作进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样化的不同。与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不同,新媒体时期新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成为媒体工作的主要指导,借助大数据分析获取更加清晰的受众审美定位,从而明确内容选择的角度,更进一步对新闻报道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从而刺激电视新闻采编效率的提升。采编工作要实现岗位的融合,记者与编辑人员要逐渐适应多岗位工作在技能以及新的工作流程,更好地展示统一的采编工作理念。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不断拓展平台。新媒体时期,移动互联网平台是新闻工作开展的最主要场所,受众碎片化与移动化的信息获取习惯也带动广播电视采编与线上模式相结合。在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过程中,依赖于线上网络平台,通过开辟自身的网络运营模块,做好网上媒体。如: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之声等多家媒体采用线上及时推送新闻报道的模式,通过开立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形式在网络宣传中为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活力。网络宣传板块的拓展目的在于适应网络传媒手段,从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出发,提升自身工作的时代属性,并最终展示有限成果。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深度挖掘提升。新媒体时期,受众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新闻事件的表层现象能够简单的实现获取,而深层次的新闻报道则是行业内的稀缺资源,也成了受众关注的最核心内容。正是基于新闻受众此需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想要更具独特性与吸引力,选择挖掘新闻报道深度成为关键行为。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阶段,大多数网络传媒关注其中的抗疫英雄,更多强调英雄在抗疫行动一线的表现,而作为央视新闻报道,则从钟南山院士一路成长着眼,不仅仅关注在此次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的辛劳,同时对其非典时期的抗疫行为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习惯进行挖掘,使钟院士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新闻内容也更加充实。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职能逐渐转变。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工,采访与编辑通过交接实现新闻报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然而,进入新媒体时期,网络化新闻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这也对广播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高速的新闻传递,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形态,通过拓展自身的工作职能,新闻采访记者逐渐学习编辑技巧,熟悉新闻的传输,电视新闻编辑则逐渐关注新闻采访设置,作为后期储备为记者工作推进提供方向支持。由此二者岗位逐渐融合,媒体人员逐渐发展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提升影响力做出支持。

结语

新媒体环境是传媒行业发展的新时期,行业内存在巨大的转变。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受众在新闻审美偏好、新闻获取习惯以及新闻内容需求上的转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只有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范围。在充分发挥综合影响力的过程中,广播电视编辑工作更加关注新科技的运用,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新闻报道的方向,实现对受众群体的准确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而从新闻展示来看,采编工作始终结合行业发展与受众要求,拓展新闻传播平台,深入挖掘新闻真相,不断关注新闻时效性的提升,最终为电视媒体实现新突破而努力。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新闻报道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开心一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清代时期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