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阶段”理论视域下的影视创作原理
——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形象为例

2020-11-14邓方洲

戏剧之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黛西拉康了不起的盖茨比

邓方洲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的理论与以往学者不同,开辟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新框架。拉康“镜像阶段”理论讲的是关于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异化阶段,通过此理论,我们便可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盖茨比为例,浅析影视创作原理。

一、“镜像阶段”理论与影视创作原理

拉康在“镜像阶段”演讲报告中指出:“镜像阶段就像是一出戏,被一种内部的力量所推动发展,这种力量推动个体从对自身身份的缺憾发展到一系列的期待,最后到对一个异化了的身份认同。在第一步中它为渴望身份认同的主体制造了一系列的幻象,从支离破碎到最后的完整,我把它称作是一个逐步矫正的过程。”他认为这一理论对于正常人的心理研究有着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伟大的作品也是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自身精神以及境遇的投射,这部著作的创作初衷也是菲茨杰拉德借用“盖茨比”这一主人公形象,投射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更是他的创作原理。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中,在少年时期就选择去当兵,但一直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之后到一家公司当了一名抄写员。他从未放弃文学创作,他想靠写作闯出一番天地,所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创作。20 世纪20 年代,经过惨烈战争的美国人一反以往对于崇高信仰的依赖,酒精、性和歌舞带来的身体上的欢愉瓦解着人们对正确道德准则的追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这个时候出版,抨击了美国“爵士时代”中人们对于道德准则的丧失与泯灭的人性,让其一跃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在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深厚的歌舞影片拍摄经验的引导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歌舞升平与奢靡之风,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演绎 “盖茨比”这一主人公形象,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出发,分析盖茨比自我认知的三个阶段,可清晰了解此影视形象创作原理。

二、盖茨比在镜中的异化阶段

(一)镜中的诞生

盖茨比孩童时期就志向远大,恰逢当时的美国处在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着一战战胜国的光环加持,这个巨大的帝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成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美国经济一片繁荣,股票也节节攀升,美国人对于金钱的崇拜和对国家形势状况的盲目乐观,使整个社会处于空前的浮躁之中。美国社会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对盖茨比影响颇深,他坚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贫苦的出身,成为社会上流中的一员是盖茨比心中的“他者”,遇到黛西后也加速了他对这个“他者”的认同,他可以凭借这个“他者”收获梦中情人“黛西”的爱。但他窘迫的生活条件与“穷人休想娶富人家的姑娘”的美国上流社会观点,成为了隐藏在盖茨比心里的伤痛,由于这种内心的伤痛对人脑的刺激过于强烈,盖茨比根本无法直面他与黛西不能在一起的事实,他便通过“他者”认同与自我联系建立起了自己虚幻的镜像。

(二)镜中的误认(méconnaissance)

影片中的尼克·卡洛威既是黛西的表亲,也是串联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盖茨比想通过尼克再次与梦中情人相见,心思细腻的他为了抹除之前给黛西留下的印象而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高贵的身份,在与黛西会面前就先请尼克开车出去兜风,希望先给尼克留下个贵族先生的印象。盖茨比开着鹅黄色的轿车在街道上风驰电掣并向身边的尼克说:“我不希望你听了那些别人瞎说的话而对我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我敢保证,那都是别人道听途说的瞎话,我向上帝保证,我会告诉你实话,关于我自己经历的绝对真实的话。”在之后的讲述中,盖茨比谎造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创业过程,还特地伪造了相关的照片与奖章,好像自己是一位有文化、有内涵的老牌贵族资本家的公子,也希望黛西从尼克的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份。从盖茨比绞尽脑汁伪造自己的身份,我们可以看出,自我作为自身主体与幻想认同的产物,一开始就把对于虚幻镜像的认同当成“真实”的想象,而这个想象就是一种误认,拉康也称之为镜像阶段中的méconnaissance 功能。这种误认功能因主体心理发育不全而起,但不会随着主体心理发育成熟而消失,它会一直跟随着我们自身成长,盖茨比这种“理想—我”是一种自我欺骗,他的梦想就是想象中的误认,早已有了虚假的成分。“自我形成的原型虽然是以其外在的功能而使人异化的,与它相应的是一种因安定了原始机能混乱而来的满足。”他的个人只不过是一种“镜像与自身的叠加”的产物,盖茨比并不知道他在认同镜像的同时失去的是真我。

(三)镜中的崩溃

盖茨比被自己虚构的主体形象欺骗,他的虚幻自我成为了与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主体,正是这种统一和谐的理想、渴望与期待强烈吸引着他的注意。他的付出终究只是徒劳。汤姆出身上流社会,自身散发着由内而外的优越感,觉得盖茨比根本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社会等级不可能因为一个暴发户的努力而被撼动。盖茨比错误地在他想象中的贵族形象上认出那是自己,在这个镜像上灌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在打造这个镜像的同时,他也被自我镜像所束缚。在一次聚会后,神志不清的黛西撞死了汤姆的情人并逃之夭夭,盖茨比不假思索地帮她承担罪责,汤姆也顺势诬陷盖茨比才是杀人凶手,汤姆情人的丈夫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冲动地向盖茨比开了枪,随着枪响,盖茨比为他的“美国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彻底成为美国富人在无聊的生活中排解情绪的工具,他为了梦想奋斗的一生也就此画上句号。当尼克邀请黛西来参加盖茨比的葬礼时,黛西已和汤姆离开,这一残酷的结局把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还抱有美好期待的观众狠狠打入冰冷的现实。美国引以为傲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在盖茨比的人物缩影下暴露出其“虚假性”,它的畸形与残酷领着盖茨比一步步崩溃,也印证了精神分析学与影视创作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人们畸形扭曲的价值观与社会认知,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未来的迷茫,全都在盖茨比这个人物形象上得到了体现,结合“镜像阶段”理论,更加清楚了解到了盖茨比这一人物形象在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角色创作原理,我们从中看到爱与对虚幻的梦的执着追逐,看到美国上流社会丑恶的拜金嘴脸。影片中的一切正如原著所言“我们坚持挣扎向前,就像逆水行舟,被波浪一次次推回,进入过去。”

注释:

①méconnaissance是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的含义多样性以及英文译本保持原文的做法,本文也不做翻译。

猜你喜欢

黛西拉康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对《孟子》的误读?
空位
魔鬼老婆
精神分析批评中存在的几种对拉康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