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打击乐的地位与作用

2020-11-14

剧影月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扬剧锣鼓打击乐

我国的打击乐历史悠久,汉朝“鼓观乐”,唐宋“西安鼓乐”、明朝“十番锣鼓”等,基本上是以打击乐为主的音乐形式。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极有特色,以昆曲、梆子、京剧、扬剧为代表的多个剧种已形成了包括打击乐在内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民族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运用、配合方式等,从而探讨打击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戏曲中的文场弦乐一般多用于唱功的文戏,除伴奏演唱外,还可以音乐烘托喜怒哀乐的感情,称之为文场。

打击乐一般多配合武打动作,俗称武场。它由很多长短不一、节奏有异、错落有致、强弱不同的锣鼓点子、牌子、混牌子组成。演奏这些鼓点称为锣鼓经、也称为锣经,用文字记下来称为锣鼓谱。每个锣经各有专名,如“住头”、“冲头”、“水底鱼”,这些名称皆有来由:有的和其配合的动作有关,如“归位”、“四击头”;有的和其所表达的情绪有关,如“哭头”“乱锤”;有的和其开出的唱腔板式有关,如“导板”、“凤点头”;有的和乐器所击打出的数量有关,如“小锣一锤”、“大锣三锤”等。

在戏曲艺术中,打击乐运用极有特色。它以特有的音响、节奏音型来烘托感情、渲染气氛,配合唱念做打,还能代替文场部分(转场)叙说戏中的一个情节,在唱腔中譬如扬剧中,也可用打击乐的“凤点头”引出一段唱腔,并表现水声、风雨声、起更、斩杀、上楼、敲门等各种音乐效果。

戏曲源于生活,但戏曲是以特有的程式动作表现生活。演员的唱、念、做、打,都是戏曲的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打击乐也正是通过各种节奏、声效变化来服务剧情,渲染不同剧目的不同气氛,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不论是角色的上下场,身段、台步、唱、念、做、打,以及烘托舞台气氛的各种音响效果,几乎都需要打击乐来伴奏。

打击乐在戏曲中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

譬如在演员的上下场、进出门、上下楼、趟马走边、起霸等中,根据不同人物和不同情绪所使用的锣也不一样,各有不同的方式,有大锣打上、打下,有小锣打上、打下,有唱上、唱下,有念上、念下,有牌子上下,还有冷场上下等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花旦或小生出场多用小锣打上。如:昆剧“小和尚”活泼逗笑,故使用小锣抽头上场,大大大大、乙大乙令、台令台乙台、乙令台、令台、乙台乙令台。

剧中端庄稳定的小姐上场,可使用小锣五锤,譬如扬剧《王宝钏》中的王宝钏上场时,使用台台台令台。

剧中皇帝、大臣之类的有身份的人物上场时,使用大锣的锣经,如《秦香莲》中的包公,为了表现他的身份气度就用了大锣回头:嘟大大大、台、仓才才才、台才才才、仓才才才、台才才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台、仓。

打击乐在传统戏中运用得比较充分,因为传统戏场与场之间不用开幕、闭幕,而人物的上下场都靠打击乐的表现来烘托,为此传统戏在人物上下场里,都安排了不少表演的程式技巧相应的锣鼓点,如赶路、登山、起霸、走边等,通过锣鼓经的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更富有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形象。

传统戏的表演是很夸张的,人物的各种情感表演,都离不开锣鼓给予的渲染,念白吟诗的头中尾都可以加入适当的锣经,用以烘托语气上的抑、扬、顿、措。京剧或扬剧里的“滚头”、“住头”,“叫头”有快有慢,这主要根据演员的情感来决定,“叫头”大多运用于演员悲哀痛苦哭泣之时。

打击乐也可作为伴奏唱腔使用,曲谱的开头、收尾,唱腔的衔接,戏中的节奏掌握都离不开打击乐,还可用于提示收腔的板式和节拍速度,譬如“摇板”、“散板”等。

作为唱腔开头的锣鼓有:一枝枪、导板、凤点头、大锣夺头、小锣夺头、梆子凤点头、小锣凤点头,帽子头,钮丝、反长锤等,这些锣经都是为唱腔服务的。打击乐节奏的快慢决定了这段唱腔的速度,和剧情有关。

作为戏剧的开场、换场、收场,打击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模仿各种音响效果。用锣鼓打的效果很简单,且具有象征性。如:大锣敲击锣边,可以代表水声、风声;连续闷击小锣可代表窃窃私语,也可以代表敲门的声音。这些效果音响,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结合舞台表演才能分辨清楚。

总之,打击乐是戏曲综合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历经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从无到有,由简到繁,日趋完善,自成体系,无愧于民族音乐之瑰宝。当然,由于器乐的局限性,现存的打击乐曲谱还是不够丰富,常常同样的一段曲牌或锣鼓经,可用在这儿也可用在那儿。所以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大胆地、合理地加以创新,真正使打击乐这一古老的民族音乐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扬剧锣鼓打击乐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