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合唱歌曲创作的研究与实践
2020-11-14
一、少儿合唱在群众文艺中开展的必要性
群众文艺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艺构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重要支撑。群众文艺的繁荣,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建设、人民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起到重要意义,同时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近年来专注少儿合唱歌曲创作的研究与实践。常言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合唱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也是培养少儿集体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合唱讲究和谐,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突出个人表现,要有集体意识。少儿在合唱练习的长期训练中,通过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互相倾听的良好习惯,并且促使少儿检查自己的节奏和音调是否准确,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在少儿合唱训练中,少儿互相交流、分享、合作,可以从小培养协同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并且通过合唱训练,少儿可以在集体环境中训练协调配合,以便相互适应,这也是对少儿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一种磨练。
合唱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含了和谐、平衡等美学标准。优秀的少儿合唱对孩子有着诸多的要求,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少儿合唱训练,是指对乐理、视唱、练耳的系统学习,以及基本和声知识的传授。少儿在合唱学习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音乐知识,音乐素质也学习训练中无形得到了提高,这种有步骤的学习训练,激发了少儿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少儿合唱训练与少儿学习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双相互助、互利,少儿的综合素质在音乐中也得到了提高。
二、少儿合唱目前的现状和生存状态
少儿合唱的创作和普及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在经费、场地等硬问题上,创作和教学实践中的软问题也层出不穷。
笔者认为,少儿合唱不宜单纯追求演唱难度,因为训练注重的是少年儿童在合唱中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通过合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在对众多合唱比赛中的观察中,笔者发现一些合唱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不惜冒险选择难度高的曲目,甚至追求多声部合唱,或是把过多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加入在合唱中,有些老师训练方法可谓是拔苗助长,让孩子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学习成年人的声乐技巧,这些刻意人为的提高训练难度的行为,不仅对少儿的成长不利,而且也影响到了少儿合唱的质量。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是在儿童自身嗓音的基础上,教会他们正确的呼吸方法。童声本来是很动听的声音,一味的对其雕琢、改变,可能适得其反,严重的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少儿合唱的演唱形式也应当从内容需求出发,并不需要过于复杂和庞大。
同样,在少儿合唱的作品方面,创作乏力、少儿歌曲成人化等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方面,适合孩子们的歌曲太少了,很多歌曲的创作都没有遵循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不受欢迎。有的甚至通过改编包装创作出所谓的“另类少儿合唱歌曲”,这些歌曲成人化色彩浓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并无益处。加上近年来,社会上选秀节目众多,很多家长和孩子认为参加了这类比赛,就能圆了自己的明星梦;另一方面,对于少儿合唱这样的艺术形式,家长们却并不支持,认知上产生偏颇,也导致少儿合唱工作推广实践难度增加。
三、如何创作新时代的优秀少儿合唱歌曲
笔者认为,一部好的少儿合唱歌曲,必须具备立意好、旋律好两个基本要数。立意好,指的是要有正确的创作动机、创作思想。可以兼具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
1、时代性。一部好的作评,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代不仅为合唱歌曲提供了生活素材、主题和创作的动力,而且还提供了时代精神、少儿心声、少儿思想、少儿形象等一系列的生动素材和动机。作品如果和时代血肉相连,反映了时代,就会成为一部好的作品。只有紧扣时代的脉搏,作品才最具有时代特征、最具有时代的烙印,才最能体现当下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这些少儿合唱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的最美音符。
2、民族性。一方面,音乐具有民族性,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历经长期发展演绎,形成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这些传统音乐,同时现代中国作曲家们,通过欧洲音乐、器乐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的学习理解,创作了具有新时代的民族性音乐。另一方面,音乐民族性又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比如我们中国就有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民间器乐、宴享音乐、七弦琴音乐、词调音乐、宫廷朝会音乐等等。当感悟到了音乐的民族特性与区别,可以为我们创作少儿合唱歌曲提供丰富的土壤和营养。
3、历史性。近年来,运用古代诗歌、历史典故、寓言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少儿合唱歌曲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很多经典诗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会背诵了,把它们谱成歌曲有很强的传唱性,古诗新曲也得以代代相传。在合唱中,让孩子们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一些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学故事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抓住这类作品,可以使得少儿合唱歌曲做到寓教于歌。
总之,少儿合唱歌曲的创作要回归本心,遵循一个“真”字。要用少儿的眼光,少儿的视角来体现少儿本真的东西。少儿也喜欢当下的一些流行歌曲,少儿的需求是多样的,他们喜欢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喜欢周杰伦的《青花瓷》,也喜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不难发现,少年儿童的共性是喜欢题材真实、节奏简单、歌词易懂的歌曲。所以当代少儿合唱歌曲的创作完全可以打破陈规,拓展创作领域和思路。
四、对潘行紫旻《花的诉说》合唱套曲的一点解析
潘行紫旻的成名作《花的诉说》套曲,涵盖《雏菊》、《茉莉》、《玫瑰》和《蒲公英》四个乐章。每个乐章以一种花为对象,诉说一种不同的心境或故事。
第一乐章「雏菊」,记录了作者个人经历、记忆以及情感,音乐上也在合唱部分用到了一些非传统演唱方法。
第二乐章「茉莉」,歌词改编自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里的诗《最初的茉莉》(The First Jasmines)。在诗歌中,泰戈尔对少年时光的回忆显得美好而纯粹,潘行紫旻试图去用音乐传递这种美好的感觉。
第三乐章「玫瑰」,气质与第二乐章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古老的苏格兰民间歌曲中的故事是这个乐章的灵感来源,在这个苏格兰民间故事中,一个船长带着他的未婚妻在海中遇到风暴,船长和船员全部遇难,只有未婚妻活了下来。她带着无尽的悲伤和痛苦吟唱出这首哀歌,也在数月后黯然离世。这个乐章中的某些歌词便是对这首哀歌中的歌词的重新谱曲。同时,这个乐章也引用了著名的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The Last Rose of Summer)的部分段落。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作者在这个乐章中的钢琴声部,采用一些非传统的演奏技法,来展现音乐的特点。
第四乐章「蒲公英」,试图告诉你:蒲公英轻盈地飞向远方,看似自由,去哪里停留,停留在谁身边,想停留多久,蒲公英自己也不能由决定。在飞走的那一瞬间,再也回不到原点。
《花的诉说》合唱组曲中,作者采用极简主义、拟声、情感及其他写作手段。《茉莉》开头和结尾的钢琴部分,充分的体现出有极简主义的思维在里面。作者通过挖掘和声色彩,有时候喜欢用大二度,有时候喜欢用音簇。作者对钢琴部分的写法可能会有更多的个人烙印,并没有把钢琴写成一个纯粹的传统形式的伴奏部分,而是把它当作一个色彩性乐器,甚至是打击乐器来使用。比如《雏菊》《茉莉》《玫瑰》等部分,很多地方可能就是点一个单音出来,或者用一些非传统的方式来制造一些音响效果。另外就是一些合唱拟声的使用,作者试图为写作媒介寻找新的声音表达方式。
通过对《花的诉说》合唱组曲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创作出一部时代下优秀的少儿合唱歌曲,必须要回到初心,不炫弄所谓技巧,化繁为简,贴合少儿合唱的本质和初心,才能使作品有生命力。
五、少儿合唱歌曲创作的愿景
人民文艺,群众文艺,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发扬群众文艺优秀传统,才能创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优秀作品。
少儿合唱歌曲的创作,也是关乎下一代人的成长。所以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紧跟时代发展,使作品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节奏明快是少儿合唱歌曲的基本原则,作品除了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要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
创作出了好的少儿合唱歌曲,还要积极的指导合唱训练,在价值导向、智能发展、审美陶冶、专长培养、心理保健、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这才是我们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本心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