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淮海戏《王继才》导演体会
2020-11-14
2019年6月19日晚,响水县淮海剧团大型淮海戏《王继才》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演出结束后,观摩演出的省市领导依次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那一刻,作为导演的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2018 年8 月,习近平在王继才因公殉职一个月后对其事迹作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政治嗅觉敏锐的剧作家孙智宏,在第一时间创作出了大型淮海戏《王继才》并邀我执导。捧读剧本后,我立即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重大题材的戏剧作品,也是一个能为编、导、演提供较大创作空间的好戏。淮海戏是我过去接触不多的剧种之一,它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淮海地区(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唱腔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王继才夫妇正是生长、生活在这一区域,或者说他们从小受到的戏曲影响就是淮海戏。因此我认为淮海戏是非常适合王继才这一题材的戏剧的。看罢剧本我就认识到,好的剧本对一个导演来说,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当即欣喜地答应孙智宏老师:即使掉几斤肉,这个戏我也导!
淮海戏《王继才》是重大题材戏剧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剧作家孙智宏聚焦32年坚守开山岛的王继才,从一个岛、两个人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实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剧作家以敏锐感性的触觉从人的生存外壳由表及里地观察分析,深入到生活场景的背后,关注人物现实处境,抓住生活本身内蕴的矛盾冲突,将素材的选取与结构一起考虑,围绕“家国情怀”设计了“岛—家—国”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既是一个平衡的结构,也是层层递进的结构。于是,王继才为什么守岛、为守岛作出了怎样的奉献、王继才精神与时代的关系如何,也一层层地体现出来。据了解,剧作家曾采访过王继才的家庭成员和朋友,通过大量细致的实地采访、考察,建立起庞大的信息库,进而通过一个交叉有效的多层结构,为有效素材创造了足够的戏剧表演空间,更为这部优秀剧作的舞台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导演时,我一再向演职员们表示,以戏剧形式、舞台形象向观众呈现王继才的事迹,是时代赋于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大家只能演好,不能演砸!从剧本面世到成功首演,我们常常夜以继日地连轴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仅用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该剧搬上了舞台,这显然是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对剧组人员进行导演阐述时,我对大家反复强调,这个戏虽然既有悲剧成份,也有喜剧要素,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部正剧,因此要求大家在表演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以一身正气来演绎好剧中人物。我注意到,在确保故事真实可信、逻辑严密的基础上,剧作家没有满足于将王继才的事迹简单展示给观众,而是在作品的戏剧性上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和功夫,将戏剧元素渗入到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生活之中,进行人性的探微与展示,让观众从作品中看到了人性中软弱、挣扎和犹豫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超我终于战胜自我的光辉一面。正是这种正常人的矛盾冲突与情感纠结,才使得王继才这个形象真实可信。如同硬币一定有正反两面,事物也注定具有两面性,剧作对王继才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立体的、成功的,主人公的心灵史和成长史也是真实的、感人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全体演职人员的艰辛创作,把王继才的形象立体、可感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观看此剧既获得美的享受。
如果说真实性是戏剧的生命根系的话,那么,演员表演上艺术性与真实性的结合就是戏剧的品格内涵,在剧本为这种有机融合提供良好基础的前提下,主要演员的表演则成了这台戏成功与否的关键。作品中,环境气氛的营造制造出了悬念和紧迫感,人物置身其中,内心的慌乱、急切、痛苦在一系列不停顿的表演和唱念做打中展现出来,使观众深切感受到人物平凡命运中的悲壮和坚韧。作品选取了王继才夫妇的8 个生活截面,即8 个人生片断,从妻子拖后腿到毅然辞职上岛陪伴,从妻子怀孕坚持巡逻到偷渡客岛上遇难,从蛇头落网到妻子岛上生产,从30年后一家人在岛上团聚到王继才英勇殉国,这些故事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比如夫妻双双冒着风雨在岛上巡逻这场戏,道具就是一根绳子拴着两个人,看似简单的剧情,却需要演员通过自身唱念做打和腾挪转移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暴风骤雨下、崎岖山路上跋涉的艰难,实为不易。好在王体苏饰演的王继才、刘素琴饰演的王仕花两位演员都是相当成熟,且舞台经验丰富的优秀演员,他们曾多次搭档在全省全国的会演或竞赛中斩获过多项大奖。他们不仅能够很好的领会导演意图,亦能为导演的二度创作提出积极而合理的建议,与他们的合作过程无疑是导演一次愉悦的体验和享受。
编剧孙智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剧作家,剧本文本在表达技巧上已经是用立体的思维与角度在创作,所以作品富有的画面感、音乐感、戏剧感,仅仅是阅读剧本也能感受得到。形象化、视觉化的文本内容显然为导演的二度创作产生了引导作用。执导中,我注重把音乐舞美和声光影电等多种手段交叉、交替运用,即是为了更好地、立体地将戏剧在舞台完美呈现给观众。比如“岛上生孩子”这场戏,从理论上说难度是很大的。如何把这种难以呈现的场景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思考,我用灯光、背景和音响效果等综合手段把舞台“分割”成三个表演区,一是用布幔间隔出来的岛上生产区,二是用灯光营造出来的产科医生因风浪阻隔不能上岛的表演区,三是用如梦如幻的光影创造出来的王继才母亲焦灼期待的情景区,三个表演区轮番出现,交替上演,把现场的紧张、焦灼、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注意到,当产科医生通过电话一招一式地教王继才如何接生,直到布幔里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时,观众席上在一片抽泣声中忽然响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心下明白,观众们对这样的剧情设计是认可了,也被感动了。至于我,有没有把这个戏导演好,算不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诚挚地期待观众和市场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