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产动画电影近期之演进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个案化研究
2020-11-14
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电影票房也以可喜的态势逐年攀升,过去的2019 年总票房超过640 亿,其中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功不可没,上映后口碑炸裂,不但成为点燃2019 年暑期档的爆款,在中秋档甚至国庆档还余温犹存,上映四十多天就成功超越春节档票房冠军《流浪地球》,最终斩获超50 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榜单中仅次于《战狼2》的亚军。这是继2015 年暑期档《大圣归来》超越《功夫熊猫2》创下近10 亿票房荣登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首之后,国产动画电影更加扬眉吐气的一次大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国漫崛起”的关注和期待。
回顾国产动画电影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每年上千部不同类型的国产影片抢占市场,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8年在下半年电影产量缩减的前提下,2018年我国电影年产量仍达1082部,但其中动画电影作为小众类型仅有51部,而真正能够上院线放映的更是少之又少,国内电影市场留给动画电影的发展空间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外有每年进口动画电影的轮番着陆,远要面对迪士尼、皮克斯和梦工厂们出品的优质动画电影,其制作水准、故事架构、主题内涵以及形象设计都可圈可点,国内很多动画电影都有模仿和借鉴的明显痕迹。近则有邻国日本的动画电影和诸多动漫系列作品,而且国内动漫迷对日本动漫的喜爱可谓是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的困境可见一斑。
但可喜的是,从2015 年的《大圣归来》开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态势逐年改观,虽数量不多,但保持着每年至少一部优质作品的节奏,如2016 年的《大鱼海棠》、2017 年的《大护法》、2018 年的《风语咒》直到2019 年的《白蛇:缘起》《哪吒》和提档上映的《罗小黑战记》等,当然,还包括《熊出没》等其他动画大电影的合力,2019 年动画电影单片票房产出较前一年就增长了1.6 倍。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涌现出了一批不论从主题定位、故事打磨还是人物塑造、影片制作和完成度等方面都颇受认可的作品,尤其是当《哪吒》上映之后,人们甚至视2019 年为“国漫元年”,掀起了“国漫复兴”或“国漫崛起”的大旗。尚不论这种说法是否言之过早,但一部动画电影短期之内能够在院线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取得如此傲娇的成绩,其赶超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除却上半年高质量国产影片数量不足、档期优势以及跟风式观影、口碑效应等主客观因素,客观而言,《哪吒》的确不失为一部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力作。下文笔者将从《哪吒》入手,并结合其他动画电影案例,对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究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
一、受众定位的分众化
曾几何时,我国观众对于动画片的认知被莫名定位为低幼化,认为动画片就是专门给小朋友看的,但是基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曾经的《喜洋洋和灰太狼》和早期的《熊出没》系列曾饱受诟病。在原版内容上更新的《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虽承继传统但也被指摘“炫富”和不切实际,毕竟大头儿子一家在大都市拥有着独栋别墅花园和大草坪的生活,和大多数儿童的生存现实距离太远。至于《赛尔号》《铠甲勇士》《猪猪侠》等系列动画片则又有着明显的复制模仿痕迹,虽具备一定的剧情和水准,无奈观影结果却差强人意。但近几年来,类似《魁拔》《年兽大作战》《小门神》《阿唐奇遇记》外加努力改进的《熊出没》等动画电影不断跻身院线,动画电影已成为节日档期里欢乐氛围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对一部电影而言,市场定位和观影群体的偏好等诉求是把握市场的关键,动画电影更是如此,毕竟动画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绝然没有写实的画面和演员的演技来得真实和刺激。那么动画电影何以能够在强手林立的电影市场立足并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呢?究其原因,它们在故事内容、题材和定位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精准且合理化的调整,尤其是在市场诉求策略和受众定位上,从原本的幼稚浅俗逐渐过渡到明显的分流化倾向:
第一,低龄化定位的拓展:遵循大手拉小手或者“2+1”(一对父母带一个孩子)模式策略,主要面向十岁以下包括低龄阶段的观众并兼具一定的知识灌输和教育意义,针对处在家庭成长周期中满巢期初期的家庭,家中孩子尚年幼,父母年富力强,儿童的观影需求处在父母的引导和监督之下,因此在影片定位上既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同时又要适当融入一些成年人也能够接受或者被触动的元素,并且在知识普及、道德观树立、品德教育、审美意识培养等各方面获得家长认同,起到寓教于乐的正面作用。例如《熊出没》系列动画大电影,脱胎于系列动画短片,虽然主要人设保持不变,但在故事内容上已经呈现出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良好态势,同时不乏穿越探险、父子情深、保护环境、正邪之争等对成年人也能构成一定吸引力的情节点,近年来该系列电影在国内春节档院线已然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二,成人化定位的转向:大胆突破原有动画片的刻板印象,直接定位为非儿童向的成人动画电影,主要针对社会现实题材或借助动画形式予以隐喻式的表达和呈现,例如《大世界》和《大护法》。因为没有分级制度,《大护法》上映之时自行定位为建议12岁以上人群观看的限制级动画电影,其内容充满着浓重且深刻的讽刺和隐喻意味,画面充斥着血肉横飞、断肢掉头的暴力血腥元素,在看似水墨山水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对极权统治的讽刺与个人从蒙昧到觉醒历程的反省,该片自觉的分级定位不但体现出制作方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影片社会效应的重视,也为未来我国动画电影成人化倾向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道路。而《大世界》则凭借其独特的画风、富有黑色幽默的故事情节、多线叙事手法、地道的方言特色以及对社会边缘小人物众生百态的深刻揭示揽获多项大奖,虽然在国内院线并未得到过多关注,但影片在内容和主题上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此外追光动画的《小门神》《阿唐奇遇》《白蛇:缘起》以及《风语咒》等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明显偏向成人系的美好爱情、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实现等,更容易获得年轻观影群体的青睐和共鸣。
第三,全龄化定位的合流:西方动画电影早已有观众“全龄化”的提法,但所谓“全龄化”并不代表能够对所有动画电影一刀切,笔者认为“全龄化”策略,在中国本土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在“合家欢”基础上的延伸,实则是一种要同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难度系数,对于受众定位可以解释为长幼皆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观影群体均有相应的卖点和吸引力。有学者也将其界定为“全年龄向”动画电影,认为这种定位要能够同时满足儿童与成人观影需求,实现其审美趣味整合、统一的动画电影作品。当然此类动画电影对从创意构思到编剧、绘画创作、后期制作、技术保障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毕竟众口难调,想要吸引最大量的观影群体,在市场规模的占有率上达到最大化,就必须保证影片自身的质量、卖点设置、宣传手段以及制作的最终完成度都能水准在线,前文提及的几部动画电影就初步具备了上述特质。其中打破票房记录的《大圣归来》《哪吒》,更是用脱胎于神话传说、老少皆知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影群体,中年人看的是曾经年少读《西游记》《封神演义》时的意气风发和现实的个中无奈,体会到的是岁月沧桑;青年人则看的是孙悟空、哪吒不甘命运的勇气和蜕变,感受到的是即便现实残酷不公,依然要奋斗打拼的精神;而少年儿童看的是孙悟空、哪吒的超能力和能够拯救世界的神奇与刺激,感受的是另一个时空的新奇感。总而言之,情怀充斥着不同年代每一位有童年的观众的内心,多元化的看点设置成功地点燃了最大范围观众的观影兴趣。
二、故事内容的优质化
内容为王的时代,一部好电影的立足之本还是故事本身。近年来动画电影因其诉求策略和观众定位的转变和调整,其故事内核发生了质的飞跃,故事内容一改从前幼稚简单的设定,在剧情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可圈可点,一方面体现出创作团队对市场受众审美需求和观影心理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检验了动画电影自身过硬的故事内核和完成质量。
第一,主题挖掘的深度拓展:电影消费者的需求具备很多鲜明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层次递进性。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的,首先要求视听觉的满足,包括画面、特效、服化道、背景音乐、主题曲等直观作用于感官层面的因素。其次则是更高层面的情感共鸣和心理投射。不容否认,有一大部分观众在观影时更易于享受代入感带来的情感认同、心理宣泄甚至替代性满足,这也就更容易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偏爱超级英雄、科幻或者奇幻武侠题材的影片,因为通过与片中主人公的情感共振与沉溺于影像中的伴随性想象,观众可以获得一种代偿性满足的快感。
《哪吒》之所有能够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和肯定,是因为其核心主题“我命不由天”的感染力和煽动性,而这种逆天改命的勇气和执拗,又何尝不是当今现实生活中背负着多方压力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呐喊?哪吒那种要改写自己生而为魔就注定祸害人间的命运的努力,与现实中苦苦打拼的普通人形成了无缝对接的心理映射,哪吒要改变命运,平凡人也想要屌丝逆袭,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申公豹因为出身卑贱、无论多努力都得不到师父赏识,他与太乙真人的纠缠与争斗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期望能够有机会逆风翻盘,然而事与愿违最终只能被迫走向背叛,这种残酷的无力感无疑是当下职场竞争的真实写照。故事主题贴近生活、直击人心,必然是《哪吒》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圣归来》中起初一蹶不振但后来一路与江流儿相伴历险找回初心的孙悟空、《风语咒》中历经劫难后练成风语咒拯救家乡的失明少年朗明、《阿唐传奇》中上不了汤色不被主人待见的茶宠阿唐在历险之后重新回炉的再生,都与《哪吒》一样,在故事主题上真正触动了观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而自动分级的《大护法》则更是借助暗黑系动画电影的外壳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反乌托邦的寓言故事,主题极具讽刺隐喻性,麻木的花生人们在吉安的谎言和暴力统治之下互相出卖,最终在隐婆的带领下逐渐觉醒愤而反抗,这种对于缺乏民主的强权统治下民生百态的呈现以及民众个人意识的醒悟带有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抛开整部作品的完成度等因素,仅从主题深度而言,《大护法》的确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突破和惊喜。同年的另一部《大世界》最初定位就是成人化动画电影,观影之初的感受很像是宁浩风格“疯狂系列”电影的动画版,但其主题更加尖锐地指向了社会边缘人群面对生存困境、欲望金钱时的无奈挣扎和绝望迷失,充满了对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凭心而论,2017年的这两部作品,在主题层面为国产动画电影成人化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树立了更高的标杆。
第二,人物塑造的突破创新:在故事主题上更加多元和深刻的基础上,动画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刻板的人物形象符号化、脸谱化的一贯套路,采用个性化甚至颠覆传统的方式成功塑造了一批真实鲜活、极富性格张力、具有高辨识度的人物。
《哪吒》最早在宣传上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报和预告片中那个黑眼圈烟熏妆、一副双手插兜玩世不恭的熊孩子形象,完全颠覆了所有观众回忆中那个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传统哪吒,这种反传统的外形塑造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而电影中人物孤光的设置合理合情,命中注定生而为妖的哪吒在童年受尽白眼和误解,从而索性委曲求全、表面认命成为一个人见人怕的祸害,但在真正危难之际,哪吒在亲情和友情的加持下,逆天改命成功拯救陈塘关百姓,破茧成蝶最终完成了自我的逆袭和救赎,这样一个性格饱满、情感真挚自然的人物形象自然会深受观众喜爱。哪吒的父亲李靖也一改以往的说教面孔,化身为有血有肉的慈父形象,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百般疼爱和呵护,身为一方官员也有想要保护儿子的私欲,可以为他得罪一方百姓,可以为保住儿子性命徇私枉法准备替他扛下天雷。而哪吒母亲不再是传统的相夫教子的温柔女性,而是在外能降妖除魔,在内能冒着受伤危险穿上铠甲也要陪儿子踢毽子的一位事业家庭兼顾的独立女性,三人之间的亲情直接影射了新时代的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此外《哪吒》中人物塑造的创新点还体现在太乙真人身上,彻底打破神仙都是仙风道骨、白衣飘飘的长者风范,摇身一变成为一位骑着猪、操着一口川普、动不动还喝酒误事的大腹便便的普通人,成为整部电影中喜剧幽默风格的主力担当。而说话结巴、苦苦挣扎却不得师父赏识被冷落的申公豹,也因其人设的合理性和高度共鸣收获了观众的同情和理解。
这种颠覆传统审美观的人物设置,在其他动画电影中也有所表现。《大圣归来》中长着一张“马脸”的大圣被江流儿阴差阳错解救出五行山后表现出的冷漠甚至充满无赖恶意,在与江流儿的相伴历险中逐渐显现的忠诚正义和我本善良的复合型形象,真正印证了“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和以往《西游记》中认识的孙悟空有着较为明显的反差;《白蛇:缘起》中许仙的前世许宣,是一个性格开朗果敢、有责任心、敢爱敢恨的捕蛇村少年,为了深爱的小白可以奋不顾身、牺牲自己去保护心爱之人,这样讨喜的人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后世许仙一介柔弱书生懦弱纠结让观众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前世今生两个许仙形象对比之下,许宣更加合理地完善了人物形象,也替代性地满足了崇尚完美爱情的年轻观众的内心诉求。
三、文化价值的多元化
一部影片在故事构思、剧情架构以及人物设定均在水准的前提下,最终高低优劣的关键还取决于影片的制作与呈现。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虽然不需要承担演员高昂的出演片酬,但需要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影片的后期特效和制作合成上。近几年来的动画电影,除了在技术上的硬件支撑外,在最终呈现层面无一例外地体现出极其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审美标准也趋向于多元并行、兼收并蓄,满足了更大层面观众的观影和审美诉求。
第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随着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在文化产品输出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升。习近平主席一直倡导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传承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东方元素、中国元素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核心元素。这些变革和影响不但体现在“国风热”催生的多部古装剧的高收视率、古风歌曲、古风音乐的盛行,也有效融入了动画电影的风格和具体元素的设计。
首先从动画电影的题材上看,《大圣归来》《哪吒》等故事直接取材于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本身就具备庞大的受众群体,加上顺应时代背景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精彩的创新和改编,使得影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而《大鱼海棠》《小门神》《年兽大作战》《白蛇缘起》《风语咒》等影片则取材于植根民间、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同样拥有在民间文化传统熏染之下先在的受众群体;而《阿唐传奇》的创作灵感来自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中的民间手工艺品——茶宠,既具观赏收藏价值又兼具实用价值,虽然小众却有着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上述这些题材本身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因,加上精心设计的故事和剧情架构,必然会使影片更具可观赏性。
其次就动画电影的视觉设计而言,故事本身植根于传统文化,在场景、人物造型以及细节元素的设计上,无不体现着中国元素。多部动画电影中除了对3D 技术的有效运用之外,对于每一处建筑、每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每一件道具的细节设计和描绘都精益求精,给观众带来极其震撼的视觉享受。例如《大鱼海棠》中女主人公椿所居住的圆形土楼就被观众视为经典的建筑场景设计,而这一设计有效地借鉴了现实生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福建土楼,整个画面和场景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和美感,影片上映过后竟然还带动了福建土楼的“旅游热”;《大圣归来》中江流儿最爱的大圣布偶,在影片中看似仅仅是一个陪衬的物件,但作为电影后产品开发面市后却很受欢迎;《哪吒》热映中也在市场需求的倒逼下快速设计并生产出配套的手办投向市场,以满足观众的喜爱和收藏需求。如此案例,充分体现出我国动画电影在文化消费市场具备着一定的强势拉动效应。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兼收并蓄:细数上述动画电影,在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的突破和创新。《哪吒》中“胖蠢萌版”的太乙真人,大胆颠覆传统审美观念,同时又非常接地气,能够带来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原型的既视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喜剧元素和地域特色,也有效地扩大了观众群体。而哪吒、大圣、朗明、许宣等人物,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人物性格,亦或是内在价值观,都体现出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曾经美国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也曾收获颇高的票房,但该系列表面上是借用国宝大熊猫和中国功夫的外壳,故事内里实则是西方价值观念的贯彻,所以即便在创意和技术上做的无可挑剔,看过之后依然有种被他人横刀夺爱的遗憾。动画电影《花木兰》更是如此,该片除了借用了花木兰代父从军这一个由头之外,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行为逻辑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彻头彻尾的好莱坞风格,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只是看了一个有着熟悉的中文名的西方女性主义故事而已,这些都是创作者的视角差异和文化误读造成的。而当下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新旧融合,是在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延续基础上的合理拓宽和创新,是站在本民族文化的视角上以更新更开阔的眼光去打量世界、感悟生活,因此,在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普世价值中寻求创新的方向才是继承与创新的正解。
近几年来国产动漫在技术上虽然一直努力向西方尤其是好莱坞看齐,但在情感因素和人物设置上,却一直秉承继承传统、合理突破的原则,力求有破有立地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内涵。相较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我们更注重对亲情、友情、家庭、师徒、道义、集体荣誉的弘扬和歌颂,哪吒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呈现就是对社会的真实映射,父母都忙于事业,哪吒从小缺少父母亲人的陪伴,这何尝不是现实家庭中孩子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因为有着魔童的诅咒,出门竟然犹如过街老鼠,孩子在叛逆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应有的关爱,才会负气做出出格的事情,当然也才会更加珍视和敖丙的友谊。而反观敖丙,一出生就背负着为家族复仇的重任,同样也是忍辱负重、孤独自处的命运,所以才会和哪吒惺惺相惜。当然,哪吒“我命不由天”的反叛型的英雄形象,大圣的挣扎纠结的两难选择、许仙前世许宣的勇于担当、为爱奋不顾身等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是在传统观念上的重塑和颠覆,潜移默化地将当下社会和现代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融入到合乎逻辑的情节之中,每个情节的起承转合、每个人物的成长孤光,都体现着传统与创新的合理碰撞,也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这些突破是国产动画电影在复苏征程上成功的切入点,必将成为它们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方面所做出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
除上所述,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良好发展趋势必然离不开创作团队在艺术和技术层面诸多因素的硬性保障。《大圣归来》中仅仅一个石头熔化的特效场景前后就修改过三十多个版本,《哪吒》的导演饺子用了两年时间总共修改近七十个版本才最终确定了哪吒的形象。当然像《大圣归来》《哪吒》《白蛇缘起》《风语咒》等影片主要是三维动画,可以更好地运用电脑技术,但后期特效的工作量也相应会更加庞杂,甚至还有虚拟技术的运用等,其创作过程并非如观众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快捷。《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则延续了传统二维动画的创作方式,《大鱼海棠》团队耗费了整整十二年一笔一画手绘创作,才真正完成了画面唯美的整部电影的制作,《罗小黑战记》的制作团队用了四年多时间共计绘制七万多幅原画才得以保证观众最终观看效果的流畅性。影片质量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制作团队和发行方、出品方的鼎力支持,近年来十月文化、光线影业、彩条屋、追光动画等品牌,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品质保证。
如果说《大圣归来》是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觉醒之作,那么《哪吒》就可以称得上是复苏之路的起点,这其中自然还有其他国产动画电影的助力。2020 年7 月随着后疫情时期院线电影的复苏,彩条屋已经抢先上映了限定观影年龄的成人向动画电影《妙先生》,令人拭目以待的《姜子牙》已正式官宣国庆档上映,国产动画电影的复兴依然在路上且值得期待。当然,凭心而论,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上相较于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化体制而言还任重道远,创作团队的品牌意识薄弱、制作技术落后、资金运转匮乏以及市场产业化不成熟等诸多因素,都是国产动画电影甚至中国电影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自然不能因为一两部作品的卖座就盲目乐观地摇旗呐喊。但是,对于我国的电影市场而言,一部动画电影不论技术至上还是内容致胜,究其核心,最根本的是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真正打造出有着鲜明中国特色和价值内核的国产动画电影和品牌。
面对荆棘密布的前路,自然环境和市场生态都不容乐观,但正如十月文化总裁刘伟所说的:“这个时代下,抱着破釜沉舟信念的创作人其实还是挺多的,大家都在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往前努力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拓荒者不断砥砺前行的奋进中,在勇敢的“哪吒”、“大圣”们的带领下,继往开来,国产动画电影蓄势待发、蓬勃而出的时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