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雨朦胧“一德街”

2020-11-13宋元林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街晋商文化

宋元林

连日来说有雨,却每次都轻描淡写的。故我和同学仍按之前约定登上了发往浑源县城的大巴,去体验一德街的民国风情和地道浑源的原真味道。车行路上,雨一反常态紧随而至。遐想雨中品味老街旧梦也许别有一番风味,人未到,心已许。

一德街位于浑源县城恒山南路与永安东街交汇的古城中心地带。据说,在清代中晚期曾是享誉三晋、名冠浑州的恒麓书院所在地,后败落成为民居。如今改建成为一条长500米,由“晋商往事”、“民国风情”、“浑源印象”三个文化主题组成的特色商业街。

一德街之街名,谓取自高悬于恒山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涵盖了儒、释、道的玄机。难怪有“观景上北岳,文化入一德”和“一德归来不看街”之说。

来到一德街,风景旧曾谙。入口处造型别致的铁艺过街门与老北京大栅栏何其相似,只是上面的“大栅栏”变成了“一德街”。街上建筑以民国时期折衷主义和灰白色系为主色调,顶部中式歇山顶,结合方形砖混廊柱和哥特式斗拱,形成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形态。以其独特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被评为“山西十大新锐景区”。

一德街有东、西、北三个入口广场,西面是主入口处。进入街区地道浑源的味道扑面而来。细雨雾蒙蒙中高低错落的小楼与过街廊桥摒出画框,显得沉寂静美。撑一把伞,缓步慢行,听古街最质朴的诉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位于街头的蔡家酒楼古朴典雅,店内一块“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宣传牌赫然入目,字里行间透着悠久和蔡家老号的上厨品质。不远处民国风格的一锦堂客栈门前,身着马褂牵马的汉子风尘仆仆,满面笑容的店家恭身迎候。这组雕塑生动形象地演绎着古往今来的商旅故事和“晋北商埠不二地”的繁盛。这些有年代感的酒楼客栈今日仍在续写着浑源商业的辉煌。街巷景观墙上老广告、老门牌、老照片、老物件,还有戏楼马车及丰富的古街业态,承载着当年老街巷的印记,将我们带入到了那个往事不可追的老街旧梦中。

穿过一片头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空间,来到“晋商往事”街区。浑源灿烂的商贾文化是这条主题街区的魂。据《浑源县志》记载,浑源悠久的商贸历史“起”于春秋战国的货币商品交换;“兴”启两汉北魏的马市大集;“盛”在民国时期商业26行,六大行全面崛起。浑源具有传奇色彩的72行,很多行当如酿酒、编织、制陶、铸钟、黄芪加工等完好的保存并传承下来,有的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意向街区地面的铺装,取材于代表晋商珠算文化中“算珠内贯立柱”的算盘肌理。距今1800余年历史的珠算,包括算盘和看起来奇奇怪怪符号的商用数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于2013年12月4日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算盘肌理呈现于街区地面,如此创意可谓别具一格。

不一会,雨小了。我收了伞干脆让整个人走在雨中也走在了风景里。前行中,见一面照壁上祥云环绕,中间雕刻以大象为主体,婴戏为主线,辅之笙暗合生生不息,配以如意与花瓶。整个图案表达“太平有象”“平生吉祥”的寓意。

照壁北侧的驮帮文化墙上,一组驼队浮雕还原万里茶路商道及晋商出塞,以GRC工艺结合铁艺铸钟传统技艺,演绎阵阵驼铃声的驼帮文化足迹。再配以字字行行满是艰辛的《驼倌叹十声》,仿佛眼前就是艰难前行的驼帮,伸手就能触摸到满载茶糖盐的驮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驼帮踏上艰险征程面对生死考验的勇气和力量,品味出驼帮一步步踏出来的文化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

照壁南侧以实木搭建的“恒裕银号”门面,利用墙体艺术与景观重现晋商票号的辉煌历史。两侧回廊六大行(钱行、当行、大货店、六成行、洋货行、中药行)的那些老照片,永久定格在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

驼帮的浮雕、大集的场景、“市井”的由来、传统行当印章梅花桩景观、方言字牌等的独特魅力,通过圆雕、浮雕、文字、体验,延续着浑源商贾文化的脉络,营造出那时的商业兴盛场景。联想到前些时有报道,在永安镇西大街修路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古钱币150—200公斤,宋代钱币居多。还有十几年前在附近房屋改造中,出土的唐宋古钱币,加上在一德街见到的银票及雕印文化和钱币展柜的实物与图片展览等,皆印证了浑源历代商业的繁盛与辉煌。

五百米古街诗与画,两千年商海风和云。行走在浓缩了浑源文化的一德街,一景一物让人仿佛置身于陌生而久远的年代,恰似一曲耐人寻味的古韵。多层面的文化和所散发出的现代生命气息,亦让人在美的陶醉中,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猜你喜欢

古街晋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明清古街
谁远谁近?
明清古街寻回昔日记忆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街老店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
晋商:互联网助推晋商嬗变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