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13蔡建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欣赏课研究性学习

蔡建东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和学习方式,它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因其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美术学科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通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着重对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技法课 创作课 写生课 工艺课 欣赏课

正文: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研究性教学强调通过综合的研究性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生活中的美,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对美术课进行研究教学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技法课中的运用

在过去的美术技法课教学中学生得不到自由,往往是教师在前面范画,学生在下面临摹,完全照搬照抄教师的作品,不能走样,这样做,似乎完全起到了“教”的作用,但这样却只有教师一个人的积极性,而全班同学都成了被动的“学”。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完全压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由精神,不利于孩子自由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孩子们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欲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表达。要知道学生机灵的推测,大胆的尝试和迅速的发现,往往是创造性思维飞跃的结果。技法课上,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尝试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得出新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由自己发现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 《水墨游戏——变形的牛》这课时,以往我按常规模式进行教学:先出示了老师的作品,接着让学生拿出纸,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画。一节课下来,还是有许多学生因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听清楚要领,画出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学生对水墨游戏失去了兴趣,而在如今的教学中,我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法:开始时我也出示了我的作品,让学生先看书本上的范图,再拿出纸练一练,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看看哪些学生最先能抓住牛的特征,并成功地画出来。学生的绘画兴趣很高,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很快画出了变形的牛,我再让成功者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让画得好的同学当一回小老师,帮帮还不会画的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昂,全学会变形的牛的绘制方法,而且还有些同学想出了其它绘制的方法。大家举着自己的成果是多么欢乐啊,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学习,真正学到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在美术创作课中的运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一味地在教室里搞创作,学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在创作时,脑子一片空白,无从画起。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要重视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诱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和感受周边事物,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其个性发展。作为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研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美术教材第十二册《我设计的书》,我先让学生自己上图书馆去研究书籍装帧涉及的内容,各类书籍不同的设计。课上拿出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学生自己创作,学生的作业效果非常理想,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研究性学习在美术写生课中的运用

传统的写生课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在室内面对写生物(心爱的玩具或日常用品或人物或风景图片),有少数学生表现出非凡的热情及想画的欲望,大多数的学生却对写生物斥之以鼻,認为没有什么好表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兴趣问题。当你不喜欢这个物体而非要把它画出来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写生物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又对其抓不住特点时,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写生情绪,当抵触性存在于学生心中时,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这样的写生课死板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把学生带到户外进行写生(在户外老师怕管不住学生的纪律),让他们描绘校园里熟悉的人物、景致,效果就截然相反,他们回自主去参与写生的研究活动。如美术教材第十册《动态人物》,传统的上法就是在,请几个学生上来做模特,然后学生作画,很难把握人物的动态,这样的课死板枯燥无味,而且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们改变方法在讲完之后,试着走出教室,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选择作画对象,学生积极性高涨,纪律也很好,而且户外有许多班级在上体育课,学生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作画的动作姿态,这样既直观又生动,学生会自己研究从哪个角度去写生,会自己去研究如何才能表现学生的动态。他们就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了动态人物的作画方法,而且作业效果也非常理想。

四、研究性学习在美术工艺课中的运用

上到美术工艺课,我们的美术老师就感到头疼,因为每次工艺课不是上的单一,就是学生得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或者是学生怕动脑筋。要知道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地研究活动。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美术课堂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尽快了解美术内容,产生研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常与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型的疑点,由“问题情景”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如美术教材第11册《盒子造型》一课,我在课前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用盒子来搭出一个迷宫,并穿上盒子的道具进行闯关游戏?让他们自己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最合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研究讨论出了制作方法:每组自己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安排盒子造型设计,组员各自分工。课上在操场上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学生准备的工具非常多(各种各样的盒子),学生们仔细研究盒子的形状,利用研究结果充分展开想象,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用盒子表现新奇的迷宫;有的用盒子表现变化的房子;有的则用用盒子表现《西游记》中的人物;有的则用盒子表现时装表演;有的则用……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远远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五、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小学社会、科学、自然、环境、音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涉及科学课内容;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学科紧密关联;现代建筑涉及到自然学科知识;现代雕塑涉及到环境学科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如:美术课本第九册《非洲雕刻》,涉及到非洲的远古历史,这就和社会历史学科知识有关,我要求学生课前上图书馆、微机房自寻研究搜集有关非洲雕刻知识,同时我课前也上图书馆、网络搜寻有关非洲雕刻的素材,课上我提供相应的素材与学生收集的素材相比较,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对非洲雕刻的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

实践证明,美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研究的乐趣,初步具有研究的意识,特别是对美的研究的向往。研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张扬,彼此的发现还能互相补充、完善,实现集体研讨,信息共享。虽然研究活动有时让学生历经了成功和失败的艰辛,但却使他们更具有创新的信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最重要的是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通过研究学习,学生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各种奇思妙想便能出现,有力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它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突破,是教与学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将推动美术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尝试》  舒黎丽

2、《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育中的运用》  李浩

3、《议美术教学中教师点拨的艺术》      张蓉

4、《美术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欣赏课研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美术教研课的教学反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