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郊的变迁

2020-11-13第广龙

陕西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凤城西安

第广龙

我定居西安二十年了,这座城市能包容,有活力,总有新鲜感,对于我,适合长久相处。刚来时,去外面吃饭,买东西,认识不认识的,没有谁把我当外人。随着时光的移动,我对西安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我喜欢街巷里弥漫着的过日子的气息,喜欢油泼面、羊肉泡馍;也兴奋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既现代,又传统,被有机统一到了一起,保持了一座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尤其是西安的北郊,因为我住在这里,感受真切,往回看,朝前看,都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感慨和向往,溢满了我的心田。

虽然进出西安北大门得走北郊,去机场乘坐飞机得经过北郊,过去,西安城四个方位,要是能选择,人们不愿意到北郊安家。我当年刚安顿下,往四下一看,太空旷了,甚至还觉得有些偏远。来到西安我高兴,不过实地的感觉像没有进城,这是到乡下来了。到了晚上,未央路这条主干道还稀稀落落有几个行人,其他几条路段,都是简易路,两边是乡村,远处是庄稼地,黑灯瞎火的,人一走进去,狗马上叫唤,脚下不实在,心里害怕,天一黑,我基本上不出门。在北郊,出去买东西,找个大一些的商店都难得很。进城参加聚会,听说我从北郊赶过来的,都挺佩服的,路远不说,主要是交通不便。

的确,那时候,看热闹,看街景都是往南走,往钟楼方向走,那里是这座四方城的中心,去那里才是进城。我到西安看的第一场电影,还是在北门里的和平影院去看的。回去挡出租车,一听去北郊,司机不愿意跑,嫌回来的时候拉不上人。

不过,北郊在发展上的布局已经有了,一些项目也在建设的过程中。我生活的这一方区域,就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入住了几家大型企业,招牌响亮,生产繁忙,大门外老是停着一长溜等待装货的大卡车。西安现在不光有三环,绕城高速都投用好多年了。那时,北二环正在施工,我进城得穿过未央路立交的建设工地,又是土堆,又是大坑,蹦蹦跳跳走着走过去,鞋子上,裤腿上都是土。

就在北二环于1999年11月建成后,过了一年,西安图书馆投入使用,对外开放。这里原来有一排临时板房,开了一家东北人饭庄,我印象最深的是水饺个头大,味道好。有了图书馆,提供的是精神食粮,给予人更长久的滋养。这里经常举办公益讲座,我听过几次,还购买过一本谈曾国藩治学的图书。2005年,在张家堡,西安体育馆建成了,我看过体操比赛,篮球比赛,也听过一场演唱会。配套的还有一座城市运动公园,里面道路有序,水土相间,种植了不同的树木,最北面的白桦林秋天最宜人,礼拜天去,我在树林里坐一个下午,感受到的是宁静,是安谧。这些地标性建筑出现在北郊,提升的是层次,营造的是品味,被称之为跳跃式发展,对于北郊整体环境的营造起到了带动作用。我人在北郊,见证了其中的变化,得到了有我一份的幸福。

北郊的路原來只有几条干道,随着人气兴旺,发展加快,一个个住宅小区接连开工,道路的规划也一一得到落实。过了北二环,东西方向,依次分布的凤城路,从一路直到十二路,每一条路的两边都有景观,都有新的建筑物。我居住的地方,原来叫尤家庄,村子拆迁又回迁,和原来比是两样子,又多了一个名称:凤城四路。往周边延伸,与生活紧密的,要紧的需求,菜市场,超市,医院,学校,都在近处,走路十分二十分钟,顶多半小时就能到。和凤城路交织的,东边主要有开元路,贞观路,渭滨路,西边主要有文景路,明光路,朱宏路,路的名字,和历史上的盛世有着联系,又对应了当下这兴旺的现实。在这些路的周边,形成了一片又一片街区,一个又一个科技园,由于住户多,上班族多,停车场都不够用了。

更让我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2006年9月,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张家堡站开工建设了。西安要有地铁了,还是从北郊开始修建的,我激动啊,隔上一些日子,就走到张家堡去观看,虽然围挡着看不见,看外面堆起来的大土堆,听一听机器的声响,我也是满足的。地铁二号线2011年开始运营,如今,西安建成的地铁线已经有四条了,坐地铁出行,是我的首选。也是在这一年,位于北三环旁的北客站投入使用,驶往省内省外的高铁,都从这里出发。在西安其他方位的人坐高铁,得早早出门,我离得近,时间宽裕,自然得到了更多的便利。这些年我和家人先后去了不少地方,看了风景,开了眼界,心里头高兴。光是到平陆的黄河湾看天鹅,就去了两回。还是在这一年,西安市政府北迁,来到了凤城八路,北郊竟然成了又一个城市中心,这又是没有想到却看到了。政府旁边的张家堡大转盘,二十年前我从这里进出西安,能看到的有一家补轮胎的铺子和一棵国槐树。有的外地车初来西安,不熟悉路况,路边蹲着几个人,手拿纸牌,上面写着“带路”字样,成为一门营生。现在的张家堡,地下是地铁枢纽,到北客站,到机场的轻轨,都在这里转乘。地面上,是大型商场,是商业街,分布了许多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店和打卡地。晚上过来,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热闹和繁华尽在眼前。

北郊原来受冷落,如今大变样,而且,在更北面,在更广阔的地界上,大型工厂和外贸公司还在兴建。朋友见面,说起来都挺羡慕,说我在北郊落户,是不是有先见之明。我哪有这本事,我只是赶上了西安的发展,赶上了北郊的进步。作为一个新西安人,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自然生发的,北郊的美好,看得见,感受得到,身在其中,我的自豪和幸福是由衷的。

责任编辑杨智华

猜你喜欢

凤城西安
溜溜的安定
关于发展凤城市生态柞蚕业的建议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丹东地区种植冬油菜可行性试验
凤城市20年蚕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建议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