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学生经验,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0-11-13俞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俞成

摘要: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学习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聚焦真学,以儿童为核心、以经验为原料、以探究为方式,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方法,教师需要充分观照学生的“学”,追寻真实的课堂,即让学生主动地学、创造地学、享受地学,让学习行为和过程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关键词:激活经验;学习真正发生;认识负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6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必须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位,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近年来,笔者积极进行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努力,力求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笔者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一课,谈谈对学习真正发生的思考。

一、准确定位学生的学情,激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

激活经验,可以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探究的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中,自我完成经验的改造与重组。激活经验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学生唤醒经验、反思经验、改造经验、丰富经验为目的。因为学生进入课堂并非一张白纸,他们的大脑中已经储存了丰富的经验,教学就应该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展开。

教师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让他们自己学习读法写法,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提出来。第二个部分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负数,这个环节让学生唤醒经验,在经验与数学的对接中,开展同桌的讨论,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借助转学,转走6人,转来6人,做生意盈利亏损,与标准体重的比较。通过这个环节之后,再让学生想想看负数表示的意义与正数一样吗?是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自觉的感悟到本课知识,然后通过实践加深印象,通过小组讨论最后决定0的归属。

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学交流对比归纳,在合作学习中形成知识的深入,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学习,教师让位给学生,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教师不必代替他们。

二、探究学生学的本质,让位于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教师退一步,看见的是学生的海阔天空;教师让一步,收获的是学生的拔节生长。教师要有让位意识,尽可能隐退自己,把课堂的时空还给学生,尽可能放大“学”的位置,我们的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改错、反思的。

教师要把课堂的时空尽可能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安静的思考,有机会站起来交流,有兴趣与同伴一起合作,有空间独立归纳整理。尽可能放大“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给学生更多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反思。这样的机能主张推理思考,更多地锻炼思维。要让学生的思维操作情感全方位地投入参与进来。一定要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这样数学课堂才能发出生命的活力。做学生思考的发现者和倾听者,学生思维的促进者和推动者,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凡是学生自己探索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绝不暗示。

三、把握学生的走势,注重联系,形成结构化的认识

数学教学应将“联系”的观点贯穿于全过程,关注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经验之间的联系,加强内在结构的关联和丰富,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有利于知识的长久保持、迁移和应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用联系的观点让学生感受,让学生觉得这种联系的观点其实在每次新教的时候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涨了一点,让学生感受到涨出来的就是在原来的地方,无非原来没有明确地指出来。这种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完美的,也是轻松的。

比如,小学教师通过呈现一个问题,一个数和0相差3,猜猜这个数可能是几,学生想到了-3。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负数,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负数说出来,然后再慢慢引入负数,通过数轴理解负数与正数之间的相对应,引出绝对值之类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发生联系。

又如,教师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引入,通过解方程发现解是-2,询问学生-2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这个数为什么会产生?在生活中还能不能找到表示相同意思的数,最后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就会明白,数系进行了扩充就产生了负数,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并提出新的设问,会不会有一天这个数也不够用了,再提出一种新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当自然数不够用就会出现分数,以此引入了小数。今天我们整数和分数不够用了就把正负数引进来,如果以后正负数也不够用了,就会引入新的数。这样从数系扩充的角度展开教学,用发展的角度看待数学,自然就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所以,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是有张力的,建立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联系和结构化学习。

此外,要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逐渐从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并嘗试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表达和应用,促进学生对负数本质的真正理解,笔者认为对“0”的再认识是关键点。如果对“0”的再认识理解不深,那么学生对负数的学习就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清晰明了地直至负数的内在本质。既然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间肯定需要分界点,所以对“0”的含义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建构。教材中对正、负数的认知,都是从相反意义的量这个维度去理解,如果仅从相反意义的量来讲,就少了一些数学本质,生活气息太浓了。

总之,真正学习的发生一定要看到学习的真正坐标,基于学情顺学而教。探究是学习的路径,没有学生真实、真正的探究,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如同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学中要准确定位学生的学,激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学生学的本质,让位于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握学生的走势,注重联系,形成结构化的认识,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32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