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教学反思

2020-11-13黄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黄胜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后续教学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必要的教学反思工作,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历史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本文依据初中历史教学经验,针对教学反思的开展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08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作业反馈加以回顾、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教学反思的优良效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因此,借助教学反思活动优化教学总结工作,让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误区浮出水面,是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只有逐步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进一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重视基础,细心反思

基础知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程度。就目前来看,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理解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当重视基础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表现,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他们得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原始农业的主要情况,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原始农耕文明的学习过程中。但是,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表现出了迷茫的状态,具体表现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内容以及其文化特点的概括上。有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很快就从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感受到了原始农耕文化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仍旧停留在比较和归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原始农耕文明特征的过程中,无法及时跟进课堂节奏。此时,笔者会针对课堂基础教学中出现的两种“极端”现象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落实分层教学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会多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图像和视频辅助教学,反之,笔者会利用任务型学习形式指导基础性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应课堂节奏,尽快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师生互动,积极改进

课堂教学问题的浮现不仅在于教师的讲解中,也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以设置问题情境和对话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一同探讨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为例。首先,笔者针对课文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了解的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甲骨文与汉字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你们知道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联系吗?你知道青铜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吗?你知道青铜文明背景下的奴隶生活吗?”此时,笔者观察学生的表现,认真听取他们的回答,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的辉煌历史,但对于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而言,部分学生仍旧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笔者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二次讲解,尤其是通过对话互动的形式帮助没有听懂的学生答疑解惑。有的学生提问:“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是什么?”笔者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学生一同探讨问题答案。这样,师生之间不仅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课堂教学也能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开展。当语言交流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时,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技术,创新形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体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同样的,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当他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反思的形式,往往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巧借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创新教学反思的形式,积极转变反思策略,从根本上避免教学反思活动流于形式,进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反思效果。

在教学《百家争鸣》时,诸子百家中的主要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他们不仅已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仍旧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创新的意识,整体课堂缺乏学习的活力氛围。于此,笔者首先完善了教学反思的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填写调查问卷,目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课堂教学的价值真正落实在学生身上。其次,筆者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系统,将自己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完完整整的录制下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再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的工作。譬如,笔者发现在讲解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时,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高。因此,笔者尝试设计创新式的学生活动,如分组搜集代表人物的资料、依据人物的主张和态度进行角色扮演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充分“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见,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只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反思中,才能让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途径。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理念,把教学反思作为课后总结的主要目的,才能把教学反思工作的价值落在实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自己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积极的教育理念,通过观察和总结课堂教学的过程,主动分析,积极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山第二中学237200)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