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2020-11-13张柯
张柯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本文从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四课入手,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75
一、认真解读新课标
1.课程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新课标的要求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2.5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依据新课标制定三维目标
1.知識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作用是具有两面性的。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对现实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制定教学策略
立足于阜阳本地的传统文化,应用阜阳本地传统文化制作的视频导入,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作切入点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在讲解传统文化的四大表现时,因为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所以笔者采用了快速抢答的形式,设置了阜阳的老雁馍、三蓬塔、剪纸、管仲,通过这四种图片推出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表现,使学生在抢答中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
在落实“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采用了教师点拨的形式。以剪纸为例,简单介绍阜阳剪纸的发展过程由此推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且从剪纸的特色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才有的东西,由此推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阜阳本地能够体现传统文化这一特点的文化现象,达到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课内合作探究案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集中解决的重头戏。本课的课内合作探究案笔者选取了阜阳的“酒文化”这一本地传统文化现象作为素材,设置了两个问题,如何认知阜阳的“酒文化”?如何发展阜阳的“酒文化”?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及时到位点拨。首先通过如何认知阜阳的“酒文化”这一探究案,点评“阜阳人在酒桌上是豪爽”其实不难看出,这种豪爽既是阜阳人纯真质朴传统民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比较容易滋生腐败的。阜阳有句老话叫“酒桌上办好事”,在酒桌上产生的腐败,你只要看一下落网官员的犯罪记录可得而知,这些报上都刊登得相当细,至于那些酒后闹事的事件,只要你在阜阳待过,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在比较中培养学生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次,通过如何发展好阜阳的“酒文化”这一探究案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发展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应该也是必须重视的,是基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而言的。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设置了一个课题探究话题:“目前阜阳正在进行的解放北大街的过程工程,备受市民关注,因为在北关存留了许多阜阳的古老建筑,许多网友感叹再不去及时观看一下这些古建筑,恐怕以后我们就永远也看不到了。针对此项工程,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旧城改造与保护传统建筑的矛盾?”同学们在讨论和辩论中明确了态度,培养了情感,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提升,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落实了新课标,逐步达成了各类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新课改条件下,如何实现课标、教材、教法的三者统一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过程,本文是从一个微观角度切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仇忠海.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36000)